宋代钱币“穿越”到北魏?初中生指出教科书错误,网友求科普!

今日热搜新闻,上海一初中生指出历史教科书钱币错误。

今年暑假期间,上海光华中学七(3)班学生顾则行在翻看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 第19课时,发现了古钱币照片与说明不太符合平日知识。

《中国历史地图册》(第一册)的第41页,引用的两枚古钱币照片,文字标注为“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钱太和五铢和宣和通宝”。

经过向专家求证,上海历史博物馆研究员、中国钱币学会第七届理事傅为群直言:

“如果具备一些钱币学方面的知识,就能发现这个明显的错误。‘宣和通宝’不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货币,书中配图和说明都错了,中小学教材更需要科学严谨。”

北魏孝文帝年号有延兴、承明、太和,没有“宣和”。太和五铢钱始铸于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青铜质。面文‘太和五铢’,篆书,对读”。宣和,是北宋宋徽宗第六个年号。宣和通宝钱铸于宣和年间(公元1119年至1125年),有青铜、铁两种材质。宣和通宝有小平钱、折二钱等,面文“宣和通宝”,有楷、隶、篆等书体,对读。也就是说,书上所示钱币并不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货币,把它和太和五铢放在一起是不严谨的。

那么北魏孝文帝时期的铜钱正确的是什么样的呢?

五铢钱


五铢钱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久的古钱之一,版别众多,今天小域就为大家盘点一下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五铢钱的主要版别,分别为梁铁五铢、梁陈内郭五铢、陈五铢、北魏太和五铢、北魏永安五铢、北魏永平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内郭五铢和置样五铢。这里的北魏太和五铢就是北魏孝文帝时期的五铢钱。

梁铁五铢

南朝梁武帝萧衍普通四年(公元523年)铸行。铁'五铢'形体略小,背纹四出,是我国首次大批量铸造的铁钱。

梁陈内郭五铢

南北朝时期流通的内郭五铢。

陈五铢

陈五铢为南朝陈文帝天嘉三年(562年)铸行,亦称'天嘉五铢'。是南朝流通较广的货币。

北魏太和五铢

太和五铢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铸造。

北魏永安五铢

北魏孝庄帝元子攸,永安二年(公元529)铸造。直径约2.3厘米,重约3克。

北魏永平五铢

永平五铢钱,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钱名。

北齐常平五铢

北朝北齐文宣帝天保四年(公元553年)铸。

北周内郭五铢

五铢钱,有内郭与五行大布、永通万国等并用。

置样五铢

隋文帝开皇元年(公元581年)始铸,又叫'开皇五铢'或'置样五铢'。

五铢钱在中国钱币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流通八百多年,版别款式众多,所以现存量也相对较大,版别尤其多。

古钱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历史见证,有着特殊的收藏价值和历史价值。分辨各代五铢钱需要仔细鉴别,作为传播知识的教科书,编者更应该谨慎考究严格审查,避免如此错误。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