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旭老爷子“被去世”,可媒体却不会写道歉两个字了

点 击 关 注 电 影 派

从 此 过 上 没 羞 没 臊 的 观 影 生 活

电影派
Vol.1370

前几年,有一个词特别流行——“被XX”;

比如被就业,被消费,被富裕,被代表……

刚毕业的大学生明明找不到工作,但学校的给出的就业率永远高达99.9%;

明明是月光族,但却被统计数据告知自己是高收入人群。

等等被XX,暴露出的是丧失话语权的个体,如何被别人想要的样子代表了

而这其中最令人无语的应该是“被去世”了,许多明星都“享受”过这种待遇;

明明活得好好的,却突然冒出有模有样地新闻说你去世了!

今天上午,国民老爷爷朱旭也无情地被去世了。

说起朱旭老爷子,可是为我们留下了太多经典的银幕印象。

《我们天上见》里的姥爷,《变脸》里变脸王……

精湛的演技,慈祥的外表,让他成为观众心中最喜欢的老爷子。

造这种恶毒的谣,派爷第一个不答应!

而最让派爷感到匪夷所思的是,这可不是乱七八糟的娱乐小报、普通网友发出的谣言;

而是各大“权威媒体”。

它们可都是在网民心中极有公信力的,不信你看,立刻有人在朋友圈开启点蜡模式了。

派爷觉得,这不是小事

常言都说“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

谣言一旦传出,辟谣就往往无法起到相同的效果;

更不要说传谣的是更具公信力的媒体。

而这次乌龙显然已不仅仅局限于谣言本身可能造成的伤害,而更可能让人对相关媒体的内部管理打起了大大的问号。

为何一条谣言能够在众多“权威媒体”中接棒传递?

新闻界有一句话就叫:“新闻的本质就是核实。”

没有真实,没有核实,新闻非但没有价值,反而成为毒药。

在谣言传播已经达到30分钟左右时,才有媒体想起来这件事——发布新闻应该去核实!

而《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有明文规定:

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内容;

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

而这次“权威媒体”面对工作中的严重失误的做法是悄悄删去传谣的微博,

再发一条微博,反而把锅推在别人身上——“网传”

网友实在看不下去了:你最先干的。

众多媒体这时又再次纷纷效仿,两个字——“网传”

这时多数媒体并未想到,应该为不当发布对家属、网民说一声道歉

这真是派爷今天看到的最荒诞的新闻了!

而这种事不是没有先例的,在2010年,做出这番蠢操作的是中国新闻周刊

通过官方微博未经核实地转发了“金庸去世”的假新闻,而那一次错误就将它推上了风口浪尖。

中国新闻周刊意识到错误后,一天内两度在官方微博道歉

这还只是开始,新闻周刊后续又做出了关闭官方微博1个月的决定;

当天深夜副总编辑兼周刊网总编辑又再次道歉,并因此辞职;

周刊社长、总编辑、副总编辑兼周刊网总编辑、新媒体内容总监以及责任人都受到罚款、引咎辞职、行政记过、辞退等不同的处罚。

并继续做出2010年12月7日起停发一切不带新闻全文链接的即时新闻,微博正文必须注明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昔日的态度有多担当,今日的媒体的态度就有多敷衍。

8年过去了,面对相似的失误,你能看到的是新微博下面空白的“博主精选评论”

派爷真的没看到一个负责任媒体最起码的担当

我们都知道新闻的三大基本特征是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

但最容易和曝光率牵连在一起的永远是时效性;

于是时效性也成为许多媒体率先追求的目标。

这让派爷想起《芝加哥》这部电影,里面的媒体和现在的许多自媒体一样,疯狂地围堵各种热点。

让派爷印象极为深刻的是一个片段里,可能有两种结果的同一件事,报社率先印刷出了两个版本的报纸,以便结果出来第一时间抢占先机。

但现在看来,这已经属于极有新闻素养了。

追求新闻的时效性,并不是罪过,也该当做新闻追求的目标之一;

在此前的姚贝娜去世事件中,记者等待报道本身成为一桩新闻,记者被大众认为是一群丧失底线的秃鹫。

但追求时效,也是记者的天职,哪怕是一件悲剧,及时地传播出去,他们也算尽到了职责。

为了时效性,在体育赛事直播、总统大选中,为了结果出来及时发布新闻,备两手资料都是常见的。

但在新闻发布时必须讲究真实。

否则就像派爷尊敬的美剧《新闻编辑室》中所说的:

追求曝光率的无良自媒体,没有精力去核实事实,相关部门可以多做监督

可作为具有社会公信力的权威媒体,身上有更重的担子,非常不该为了点击量,在新闻发布时忘了了基本操守;

相比于普通公民,对它们的要求和处罚显然也该更严格。

然而现在的情况是——

道歉两个字似乎都不知道怎么写了?

一个zan=【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