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是色徒

我们都不要一个只有黑白的世界。

我们想要缤纷的生活。

我们想要多彩的家。

看见没?颜色,就是有这么重要。

我们先从基础说起:

颜色的三要素

色调/色相

用来描述颜色的属性,如红色或黄色;

明度

颜色的亮度或者暗度。

饱和度

颜色的鲜艳程度,也叫彩度或者纯度。

这三要素相互关联。想要调整颜色的一个属性,而不改变其他两个属性是很难做到的。比如,想要让一种颜色变亮或变暗,需要加入白色、黑色或互补色,加入其它颜色后,这种的饱和度就会降低。

市面上也有好多种颜色系统,最简单的是这个布鲁斯特色环(也叫撞色轮)。

红色、黄色和绿色是三原色。橙色、绿色和紫色是二次色。三次色是红橙色、黄橙色、黄绿色、蓝绿色、蓝紫色和红紫色。

芒塞尔色系(Munsell)更综合,能用来精确定义和描述色彩。

不同物体对光谱中各色光的反射率和吸收率不同,所以表现出得色彩各不相同。另外,东西表面的材质,对光的吸收和反射也有很大的影响,玻璃、金属、丝绸等光洁面,反射很强烈;涂料、布、皮等,反射和吸收都比较均衡;混凝土、毛石、麻料等表面粗糙,吸收就比较多;这些我们常说的“质感”,和色彩共同起着作用。

在家装上,不少方面需要准确表达一种具体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在屏幕显示的跟真实颜色之间,需要有一种通用的色彩交流语言。比较常用的有潘通色卡(PANTONE)。

可以通过它来跟设计师一同交流和确定各种材料的颜色选择。

物体的颜色,会受光线、周围、背景颜色等共同的影响。所以,室内空间的颜色,需要考量各种元素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一些光源,如某些电灯或从彩色墙上反射光,可能缺少部分光谱,所以,不同的人工照明都有自己的偏色,像现在比较普及的LED灯,往往比其它光源更中和些,但会更显白;白炽灯泡发温光,荧光灯发冷光,等等。不过,好的LED等能够设定不同的波长和光强度减少偏色。

室内环境中有不少以微妙的方式在改变颜色。

一方面,阳光本身就有不同,在同一天不同时间,不同照射方向上,它可以是暖的也可以是冷的。阳光的颜色会改变我们对颜色的感知,我们的大脑也在不断调整找出我们真正观察到的颜色。

另一方面,角度不同,一个颜色很可能看起来不同。

再有,就是,“同时对比”现象的影响。

两种互补色放一起,会感觉提高了彼此的饱和度和明度。

两种颜色不互补时,我们的视觉会让每种颜色用自己的互补来改变另一种颜色,让它向那个互补色调转变。

同时对比对明度的视觉影响是,浅色会加深深色,深色会让浅色变量。

黑色和白色对跟它们接触的颜色有明显的影响。

周围颜色用黑色,往往使他们更丰富和更有活力。大面积的白色会将光线反射到相邻的颜色上,细白线会扩散并改变它们分开的色调。

同时对比的色调和明度影响,还跟色块大小有关。

如果色块很小,眼睛就很难适应它们的差异,容易形成混合颜色。

除了颜色相互作用对视觉有影响,颜色还对感觉有影响。

色彩的冷暖度,以及它们的明度和饱和度,决定着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所以影响着是否能让物体成为焦点,利用这点,就可以创造出空间感。

深冷色会收缩。浅色,暖色倾向于扩大和增加物体的实际尺寸,特别是在偏暗背景下。

用在同一个封闭的空间,冷色调和灰色的颜色会后退并增加视觉距离。所以,它们可以用来增强房间的宽敞度,增加房间的表观宽度、长度或天花板高度。暖色的作用正好相反。

对不同的颜色,我们还会有不同的联想。

人对色彩的联想,随着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和色彩事件的关联体验,会逐步加固。按理是有很大的差异性的,但因为我们日常接触中,因为各种设计工种接受了很多趋同性的颜色课程,所以在设计元素里不断强化固定的一种心理联想,久而久之,我们也就有了比较普遍的色彩偏见。

但,有些不是心理上的,是生理上的,比如,老人:

岁数大了,眼睛晶状体会逐渐变黄。到70岁,大多数人在看蓝色和紫色时,多少有些困难。

然后,对眩光的敏感度会增加,所以主材和漆面等尽量选哑光或低光泽,尽量避免亮光和高光泽的。

年龄增长,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科疾病的患病率也会增加,墙和地板的色差对比需要比较明显,尤其是有楼梯的房子,如果不明显,会增加踏空风险。

所以总体上,家里要让老人舒服,要多用饱和颜色,有充足的照明,另外就是,避免用黄色。

又比如女性,会比男性更敏感探知红橙色光谱的变化,这是由基因决定的。

还比如儿童,儿童的视觉一般要到13岁才真正发育成熟,所以无论是色彩还是照明,都需要针对性做适合的设计和规划。

所以,家装上在刀刃上的花费,早已不在水电木瓦油的基础施工。如不了解,请翻看我们的旧文:

这钱,会使你在装修上花过最值的

装家的设计和规划能同时解决美和功能需求,让您的新家成为最舒服的地方。

(元旦后再约,可是要涨价了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