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八家”之首——龚贤的艺术特点
纵谈天下事,洞彻古今情,穿越历史长河的重重迷雾,探寻尘封已久的时光典藏
龚贤(1618—1689),又名岂贤,字半千、半亩,号野遗,又号柴丈人、钟山野老。江苏昆山人,流寓金陵(今南京市),他是明代著名的遗民画家,有“老归钟阜作遗民”之句,为金陵八家之首,工诗文书画,著有《草香堂集)、《半亩园诗》。
所画山水能扫除时习,上追董 (源)、巨(然),用墨深厚,皴擦每至十余次,自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写小照作为一个扫叶僧,因名所居之楼,为扫叶楼。有《画诀》传世,言近旨远,既方便于初学。
清 龚贤 《石梁飞瀑图》 立轴 纸本
龚贤所生活的时代,正是一个“天崩地解”的时代。他深受国破家亡之苦,主张抗清复明,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一条符合人民要求的进步的道路,他不只是一个有成就的画家和诗人,而且还是一个热忱的爱国主义者,一生都关怀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兴亡。
龚贤自幼喜画,十三岁便能画。他在《溪山无尽图》中,自跋道:“忆余十三便能画,垂五十年而力砚田,朝耕暮获,仅足糊口,可谓拙矣。
清 龚贤 《古寺听泉》
龚贤的山水画,寄情写实,浑厚苍润,严谨朴实,大胆变革,在当时自成一派,卓然自立。
龚贤继承了我国山水画的优秀传统,深受董源、巨然的影响。董源受南京山川风景的感染,创造了“江南画派”。而龚贤也曾居南京清凉山,他的画也呈现了江南的湖光山色,重山茂树,很有地方特色。龚贤的画吸取了董、巨的披麻画法,画山水严密吞浑。他又得法于沈周,善用简明锐利的线条勾取轮廓,用笔苍古雄健。墨法借鉴于米芾、吴镇、王蒙深沉浑厚的特点,层层皴擦积染。
清 龚贤 《江村渔隐图》 水墨纸本
龚贤的山水画有鲜明的艺术特色。
在表现技巧上,他的作品有个惹人注目的特点,就是用墨。他说:“笔法宜老,墨气宜润,丘壑宜稳,三者得而气韵在其中矣。”(《虚斋名画续录》卷三)他突出“墨”的作用,用笔吞郁古拔,用墨浓重而润。龚贤对于山水画的整个画面效果的要求,那就是“气宜深厚,色宜苍秀”。
龚贤的山水画非常重视构图。他说:“丘壑者,位置之总名。”又说:“位置宜安,然必奇而安,不奇无贵于安,安而不奇,庸手也;奇而不安,生手也。”因此他的山水画构图往往力求在稳健中求奇特,于险绝中见平整。他的画视野开阔,气象万千。
清 龚贤 《荒江月白图》 立轴
他的“三远”构图原则,发挥得淋漓尽致,出神人化。他往往提高视线的角度,“平远”构图,多采取俯视角度,这样,视野开阔,平淡中倍增缥缈的感觉。尺幅之中,山河无尽。作“高远”构图,也是如此,先俯视,尔后眼光往上作仰视,真有下揽深谷、上突危峰的气概。
他十分注重上下的位置。他的山水画一般很“满”,但“满”而不塞,常常用云带、流水作为空白透气。从整个画面来说,很有气韵。这才是龚贤的笔、墨、丘壑浑然一体的韵,从而创造出有地方特色的山水画。他是当之无愧的“金陵画派”的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