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是一个时代的巅峰
从人物形象和用色上,此片都传递了一种异域风情。其实,此片大量借鉴了敦煌壁画的形式,在吸收和利用传统艺术资源上,动画片《九色鹿》在线条、色彩和叙事方式上都有很好的借鉴。既用崭新的视觉语言阐释了原来的故事,又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为敦煌艺术的再利用提供无尽遐想,具有极强的中国古代佛教绘画风格。
《九色鹿》的故事原型来自《九色鹿经图》,这是绘于敦煌257号洞窟西壁中部的一幅北魏壁画。其中情节性的故事画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类型,画家们尤其擅长用绘画的形式来讲故事。《九色鹿经图》是敦煌北魏洞窟壁画的经典之作。这幅壁画以精湛的艺术再现了《佛说九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
北朝敦煌故事画现存约20种,近30幅,讲述的故事则可分为三类:佛传故事、因缘故事和本生故事。本生故事讲的是释迦牟尼降生以前各个世代教化众生、普行六度的种种事迹,也就是佛祖的前世故事。《九色鹿经图》即是此类。
九色鹿故事最早出于印度。公元前二世纪在巴尔弗特大塔上有一块圆形浮雕,刻的就是九色鹿故事。整体布局结构紧凑,主题突出,手法简练,展示了朴拙凝重的印度风格的装饰美。5世纪中,九色鹿故事画传入敦煌。当佛教艺术从龟兹经过高昌这个汉文化根深蒂固的地区,便受到了儒家和道家思想的洗礼,受到更多的中原文化思想和艺术形式的熏陶。
进入阳关和玉门关之后,画师们的创作思想、壁画的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突破了印度独立的圆形浮雕和龟兹菱格式本生故事组画格式,继承了汉晋情节性绘画传统,采用了横卷式连续画形式,并把古老的“左图右史”的榜题也用了上去。从形式上也增强了民族特色。九色鹿壁画情节,几乎描绘了全部《九色鹿经》内容。
《九色鹿》这部动画就完整取材于敦煌257窟《九色鹿经图》,是莫高窟中最完美的连环画本生故事之一,不论是从构图特点、造型以及色彩上,都可以看出其对敦煌壁画艺术风格的直接继承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技巧上的发展。敦煌壁画不仅从故事、人物上为当时的动画提供了艺术的宝库,其壁画中线条所具有的优雅、行云流水的美感,在《九色鹿》中也曾多次被应用。
而对于影片的整体风格,各部门设计师的共识就是要简练而具诗意,因此从人物到场景设计都以最简练的造型、用色,精准体现了东方绘画中留白、线条疏密对比的艺术精髓,强化了动画艺术的审美功能。 此片最终由中国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并获得了1986年加拿大汉弥尔顿国际动画电影节的特别荣誉奖。
近些年,每当出现评价不错的国产动画,评论中往往就会跟随诸如“国产动漫崛起”之类的口号。崛起口号的背后,是国产动画长期衰弱、缺乏佳作、发展路径不明的现实,是对低幼化、同质化甚至模仿抄袭大行其道的国产动画影片的长期忧虑和不满。
实际上中国动画曾经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从《神笔马良》(1955)《小蝌蚪找妈妈》(1960)《大闹天宫》(1961-1964)《牧笛》(1963)到《哪吒闹海》(1979)《三个和尚》(1981)《九色鹿》(1981)再到《黑猫警长》(1984)《葫芦兄弟》(1986)《山水情》(1988),截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共计有45部动画作品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中,先后73次获奖。而如今的中国动画片已经连续20多年无缘国际舞台,无疑是一个遗憾。
其实,敦煌壁画原画中的叙事结构和画面表现方式表现出的是古代人视觉经验的传达特点,对当下艺术创意很有参考意义。回看《九色鹿》的故事,其在造型、设色、叙事、场景上既保留了《九色鹿经图》的原画设定、人物造型、故事重点,又把古代的连环画式叙述转为现代电影镜头语言和蒙太奇剪辑手法,产生出新颖的艺术形式。
不仅是人物造型、色彩、故事,可以直接供影视作品的定格镜头、分镜头剧本等参考,还有敦煌藏经洞出土的画稿所展示的人物白描风格,以及民间画工对色彩的搭配,佛教故事的宏大结构和丰富主题,都可以为以后的深度开发做很多借鉴。
除了《九色鹿》,还包括《哪吒闹海》、《大闹天宫》等动画影片都在场景和人物的造型设计上大量吸收类似敦煌壁画的适形色彩、形式构图和人物造型,以及散点透视的手法。影片大量采用中国人喜欢的藏青、黑灰、土黄、土红等颜色,并且在人物服装、道具的色彩上做了暗部选择和处理,无论从造型还是色彩,整个影片都洋溢着浓郁的东方气息。
其实,对传统艺术资源的再利用,不仅是追慕古老的传统,学习前人近乎失传的视觉经验,更包括从自身和他者的视角去重新看待自己,找到自我或文化身份的定位。在这个意义上来看,传统与当代可能并非是那么绝对的对立,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转化,也许是引领未来中国动画重回巅峰的重要一环。
佛说九色鹿经一卷
昔者菩萨。身为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常在恒水边。饮食水草。常与一乌为知识。
时水中有一溺人。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也。
鹿闻人声。走到水中。语溺人言。汝莫恐怖。汝可骑我背上。捉我两角。我当相负出水。既得着岸。鹿大疲极。
溺人下地。绕鹿三匝。向鹿叩头。乞与大家作奴。供给使令。采取水草。
鹿言。不用汝也。且各自去。欲报恩者。莫道我在此。人贪我皮角。必来杀我。于是溺人。受教而去。
尔时国王夫人。夜于卧中。梦见九色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即托病不起。
王问夫人。何以不起。
答言。我昨夜梦见。非常之鹿。其毛九种色。其角白如雪。我思得其皮作坐褥。欲得其角作拂柄。王当为我觅之。王若不得者。我便死矣。
王告夫人。汝可且起。我作一国之主。何所不得。
王即募于国中。若有能得九色鹿者。吾当与其。分国而治。即赐金钵。盛满银粟。又赐银钵。盛满金粟。
于是溺人。闻王募重。心生恶念。我说此鹿。可得富贵。鹿是畜生。死活何在。于是溺人。即便语募人言。我知九色鹿处。
募人即将溺人。至大王所。而白王言。此人知九色鹿处。
王闻此言。即大欢喜。便语溺人。汝若能得。九色鹿者。我当与汝半国。此言不虚。
溺人答王。我能得之。于是溺人。面上即生癞疮。
溺人白王。此鹿虽是畜生。大有威神。王宜多出人众。乃可得耳。
王即大出军众。往至恒水边。
时乌在树头。见王军来。疑当杀鹿。即呼鹿曰。知识且起。王来取汝。鹿故不觉。乌便下树。踞其头上。啄其耳言。知识且起。王军至矣。鹿方惊起。便四向顾视。见王军众。已绕百匝。无复走地。即趣王军前。
时王军人。即便挽弓欲射。鹿语王人。且莫射我。自至王所。欲有所说。王便敕诸臣。莫射此鹿。此是非常之鹿。或是天神。
鹿重语大王言。且莫杀我。我有大恩。在于王国。
王语鹿问。汝有何恩。
鹿言。我前活王国中一人。鹿即长跪。重问王言。谁道我在此耶。
王便指车边癞面人是。
鹿闻王言。眼中泪出。不能自止。鹿言。大王。此人前日。溺在水中。随流来下。或出或没。得着树木。仰头呼天。山神树神。诸天龙神。何不愍伤我。我于尔时。不惜身命。自投水中。负此人出。本要不相道。人无反复。不如负水中浮木。
王闻鹿言。甚大惭愧。责数其民语言。汝受人重恩。云何反欲杀之。
于是大王。下令于国中。自今于往。若驱逐此鹿者。吾当诛其五族。
于是众鹿。数千为群。皆来依附。饮食水草。不侵禾稼。风雨时节。五谷丰熟。人无疾病。灾害不生。其世太平。运命化去。
佛言。尔时九色鹿者。我身是也。
尔时乌者。今阿难是。
时国王者。今悦头檀是。
是时王夫人者。今先陀利是。
时溺人者。今调达是。
调达与我。世世有怨。我虽有善意向之。而故欲害我。
阿难有至意。得成无上道。
菩萨行羼提波罗蜜。忍辱如是。
《佛说九色鹿经》一卷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