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逶迤岭色,揽绚丽烟霞 ——熊荟蓉散文作品简析
当你流连在文字的花圃,目光自然会被绚丽的色彩和绰约的风姿所吸引。天门作家熊荟蓉以其独特的创作风貌,受到文坛的关注。读者的赞美,传统纸媒的青睐,是对作者才华与作品的肯定。徜佯熊荟蓉精心营构的文苑,姹紫嫣红,争妍斗艳。其文笔摇曳生姿,让人留连忘返。温婉的笔致,本真的表露,激荡着读者的心湖,荡起层层涟漪,或惊叹,或陶醉,或深思。
2 鲁迅对散文选材有着精辟的见解,他说,“散文的题材,其实是大可以随便的,风景静物、虫鱼、一花一叶均可……”那些反映普通的生活,普通的人和事物,以及抒写胸臆的文章,更能体现生活的本真。千变万化的世态,五光十色的人生,均可奔赴笔端。 荟蓉的笔触之下,生活中的一鳞一爪,内心情感的一丝一缕, “一花一世界,一笑一尘缘”(荟蓉语),但凡有所发现,均能发而为文。不同的题材就有不同的意味,并因此而妙语连珠。或用墨如泼,放荡不羁;或惜墨如金,戛然而止。
一丝微凉的风,将我的目光拽向窗外。于是,我遇到了一片蓝,一片澄澈的,纯净的,海水或者天空的,朴素高贵的蓝。 幸福之蓝,我只要一小块。一小块的安静,就足以让我的灵魂,诗意地栖居。”(熊荟蓉《十月天蓝》)
我只是一片叶子,我用前半生向阳,后半生寻根。(熊荟蓉《一片叶子的风声》)
没有细雨,没有闲花,我听见落木对秋风说:除了你,没有谁可以让我更寂寞,没有谁可以让我更辽阔。 (《秋露深重》)
她(指张爱玲,笔者注)是蝴蝶,终究飞不过沧海,但她没有随意落在一个岛上,沉溺下去。而是一直飞,飞在爱与梦的微光里,飞在极致的孤独与辽阔里。(《果壳里的无限》)
…………
她写十月的蓝。她写一片叶子。她写秋天寒露。甚至是一个不起眼的果壳。有一份温暖便在心底;有一朵欢愉的玫瑰便要绽开;还有,一缕你和我或许没有体验的淡淡的愁绪,在心底弥漫。心底的私密之花也罢,女子的忧伤与寂寞也罢,谁给你花香满径浪漫满怀?……而这一切,不正是生活的剪影么?
再简陋的居室,只要窗外有树,就有了柔曼的窗帘;只要树上有鸟,就有了清脆的风铃。鸟给世界多少生机,给人生多少慰藉。只要听到鸟的歌声,即使身在闹市,也如处荒野,如回故乡,如返童年。再忙碌的日子也会有一角闲暇,再疲惫的心怀也会有一丝从容,再乏味的人生也能有一缕诗意。(《 鸟鸣室生香》)
那些小小的花瓣,坐在凉凉的风里。小小的香气,眯在小小的光线里。在它们小小的寂静里,有着小小的明媚。仿佛修行。仿佛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喜悦。(《一枝折得,此际花开》) 我听过春雨中它嫩绿的歌声,亦见过秋风中它曼妙的舞姿。聚与散一样的从容,生与逝一样的优雅。 有一棵树在房前,就有了饮不尽的绿酒;有一棵树在心里,一吐一纳都有了日月芳华。 (《大地的情义·树》
她以渗透情感的优美笔触抒写着内心的感受与欣赏。只有精神深溶于世界万物,方能与万物心灵感应,意会神通。显然,作者是一位精神的相通者。在她的笔下,花开有声,竹木有情,仿佛也通人性。她不仅描写对象,更让对象开口说话。这里,我们看到了作者与万物对话的泛爱思绪。
3
我们知道,乡愁是文学醉心的话题。凡有羁旅和漂泊,就会有乡愁的幽思和发酵。那日落的黄昏,那月圆的夜晚,那横空的雁阵,那飞絮的柳丝,那猝遇的乡音,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作家往往把它诉之于笔端。于是我们就欣赏到了一支凄美的心灵之歌,体会到那绵绵的思念和淡淡的哀伤。可以说,乡愁是游子化不开的心结。在熊荟蓉的散文里,有不少抒写乡愁乡思作品,反映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眷恋:
无论是去六朝古都南京,还是去人间天堂苏杭,抑或去十里洋场上海,一时的惊艳和迷恋是有的,也只是一时。因为我总是分外清醒地明白一个事实:这是别人的城市,我,只是一个过客。 如果可以选择,我们也许都愿意生在苏杭,或者大连,或者昆明。但那都是如果。我还是更喜欢湖北更喜欢天门,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的美与丑,都与我同在。(熊荟蓉《在故乡的怀里》)
作者最后说,“我一生都在故乡的怀里。吃着故乡的锅盔,喝着故乡的米酒,我感恩,也知足……” 深积厚蓄的乡愁汩汩滔滔,其味浓酽。锅盔,米酒那是天门地域的乡愁,将其延续和扩展,便有文化乡愁在心底荡漾。
4 亲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鲁迅谈作文,强调 “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本真的文字最具有力量,是动人心弦的清音。
熊荟蓉以素朴而饱含深情之笔,反复咏赞着血浓于水的亲情。一篇篇写亲情的文字,绝不仅仅是情真意挚,更是把这种情感升华到一种唯美的境界。
作者关于父亲与母亲的文字,没有刻意渲染浓烈的思念,但往往普通的寥寥数语,流露的却是刻骨铭心的怀念。可谓情到深处淡亦浓。
她写父亲: 天雪的时候,我想起父亲,框子里的父亲,黄土下的父亲。想起他一辈子卸不掉的寒,摆不脱的穷。想起他数字一样精确的生活,留下的许多空白。 一辈子皈依土地的父亲,是一株最务实的庄稼,他瞧不起一切无结果的东西。所以,我童年的房室,是栀子花的香也不曾留宿过的。我只记得蓖麻的香气,记得麦子的香气,记得棉花的香气,记得所有因为果实而散发的谦卑的香气。(熊荟蓉《月光、父亲及故乡》)
母亲在她的笔下: 睡过去又醒过来的母亲,一度忘了今夕何夕,此身何人,她只活在当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和当下对抗,比如粮食、蔬菜、药丸、针灸……她说她走路,就像在针尖上跳舞。她疼,但她庆幸还晓得疼。她忍着疼,一趟趟和时间竞走。 她是一缕生命力极强的炊烟,凌驾于尘世的水深火热之上,袅袅而不绝。她走过大地,走过天空,她成为大地和天空的一部分。我看见风牵动了她的衣角,她浑然不觉。她的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了返回,每一次返回都是为了出发。以家为圆心,一百米的半径,她绕过来绕过去,像一只乐此不疲的蜘蛛。(《有声的静默》)
父亲母亲的一举一动,或许是一个随意的眼神,都在她的文字里留着深情地印痕。这些文字,或长或短,视觉独特,语言清丽,人事鲜活,往往笔挟情感,袒露生活的坚硬与柔弱,痛感和乐感。
荟蓉说,在她离开某个工作之地时,父亲用了小板车,装上一车自己爱读的书。她看着父亲弯着身子尽力地向前,费力地拉着。那缓缓的脚步,那沉重的喘息,铭刻在心里。对父亲的印象,萦绕在记忆长河的画面是如此的深刻。一首吟诵亲情的歌,听来令人略感忧伤。夕阳西下,那对父女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亲情的温馨里。
5
颇有兴味的是,她的笔端怎样张扬爱情之花的馨香与浪漫呢?
既然烈焰的结局都是灰烬,要那么多轰轰烈烈做什么。只要把我的手,放在,你的手中,我们就可以一起种云朵,裁琴音,就可以把黑夜和白昼织成童话。 (《 云自无心水自闲——写给七夕》)
爱情不是远天的星子,不是关于来世的承诺。爱情,是近在咫尺的地方,能给人的触手可及的温暖。它也许就是一抹欣赏的眼神,一杯送到手中的牛奶,一个可以安心依靠的肩膀。 (《宽恕爱情》)
婚后的日子,却既无花的芬芳,也无月的浪漫。为柴米折腰的岁月,我们关注的只是足下的泥土。月是一支忧伤的笛,吹散了流光,吹皱了一池平静的忧伤。就这样任汹涌的月光,一寸寸碾过疼痛的心口。月亮,却被疼痛滋养得肥硕而苍白,像我们日渐富足而贫瘠的心。(《月光碎片》)
真的,我们失望了。她没有踅入幻境,不是花前月下的古典式罗曼蒂克(romantic);也不是美酒加咖啡式的小资风情;没有写甜蜜的情愫和温婉絮语,也没有矫情地表现卿卿我我,却直面生活,追寻着内心的宁静与安谧。
她以细腻的笔触,描写着所经见的人与事。她悠然地寻觅着生活的本真。亦悠游于情感的绿水青山之间,发出执着而真挚的心声。
6
读熊荟蓉的散文,不能不被其诗意的文字吸引。唯美风情,形诸文章,则是对文字的精心打磨,诗意氤氲,芳菲盈纸。观其文章标题,便可窥一斑。如《岁岁花黄岁岁尘》、《已是琵琶弹破时》、《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一弯新月天如水》、《好想归去倚斜阳》、……类似的例子极多,韵味悠长。
对万事万物的细腻感触,对语言的敏感捕捉,出之鲜活灵动的诗意文字,不仅绘形,而且传神,这亦是荟蓉散文给我生动的印象。
归去来兮!乘一辆鹿车,携一壶老酒。醉则脱衣裸形,死便掘地以埋。天地房屋,房屋衣裤,何患他人管窥蠡测!
归去来兮!那校尉府中的好酒有时尽,竹林深处的杜康无穷时。你可以一日复一夕地饮,可以一夕复一朝地醉,可以一醉六十天,天子呼来不上船。
归去来兮!母孝业已期满,那个鲜卑婢也可以转正了。大盆大盆的酒,漾着日月精华,等着你,还有那群猪,来同盆共饮。(《竹林深处的背影》)
上述文字披情入文,情思摇曳。归去来兮!乐人物之所乐;归去来兮!悲人物之所悲。或赞或叹,将读者引入迷离惝恍之境,于美的生成与凋谢中,深味着人物的苦乐悲欢。
寻幽探胜,感知那妍美幽约、隽秀顽艳文字,带着盈怀的幽幽情愫,用诗性的幽婉之笔,深入写作对象内心世界,抉幽发微,随情宛转,与意徘徊,将人物生命中那令人兴叹不已的华美与苍凉,再现在读者面前:
在凌乱的时空中,我看见曾经的雪,是一场沸沸扬扬的花事,是天与地之间的经典对白,是梦,有着不合逻辑的纯度与张力。我看见一个红围巾的姑娘,那是曾经的我。(《雪之舞》)
作者将自己柔婉而率真的情感渲染于文本中,幻入了文境,与人物对晤,或把自己幻为某一角色,披露心迹。白茫茫的天地之间,那个红围巾的姑娘,心,随雪而舞;意,随心飞扬。那是诗意的精灵么?
7
梧桐哪懂寂寞。寂寞是凭栏时的无言。寂寞是东流水的无语。寂寞是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谁陪你朝卷珠帘,暮上西楼。谁陪你夜半无眠,烛残漏断。
白衣卿相,竟由群妓葬。你嘴角边遗落的那朵微笑,是留给这个世界最后的讽喻。 今朝烟和露润,海阔天遥。念双燕,难凭远信。断鸿声里,我多想再握一次你的手,道一声珍重。这一声珍重里,有怜才深意。
白发无情。愁到深处了无言,却道天凉好个秋。 今宵楼上一尊同。杯也从容,歌也从容。燕赵奇士,魂兮归来。且让我再握一次你的手,一揾英雄泪。
那藕花深处的竞相争渡,那倚门回首的笑把青梅嗅,那东篱把酒黄昏后,未成沉醉意先融。 倚楼无语理瑶琴,眼波才动被人猜。人悄悄,月依依。都道是,才子佳人,风雅相深。(《梦里,我多想再握一次你的手》)
于是,那些隐匿在历史迷蒙烟雨中的身影,便款款而来。那多情笑我,梦里欢情却心中凄苦的南后主,那为人不羁,终生潦倒,用凄切的曲调,吟唱出了盛世中落魄文人痛苦的柳永,那力图恢复国家一统,倾诉壮志难酬悲愤的辛弃疾,还有那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李清照,寻梦循迹而来。
这些古代的文人墨客,才子佳人,特别讲究词采的华美丰赡。熊荟蓉的散文,本质上说,是取婉约一路,柔情如水,缠绵悱恻。其文词之雅美华茂,古意盎然。她以诗性之笔为文,将我们带入洋溢着诗情画意的古典意境中,在清雅的文字里品味古旧时光里的风花雪月。
我揣摩她可能阅读过不少的古典诗文作品。尤其是宋词-----因为隐约地窥探得到宋词幽婉隽永,千姿百态的靓影。
8
有一位评论家说,好的文字是有灵魂的,它根于作者的心灵,是作者知、情、思的'有意味的形式'的呈示。纵观熊荟蓉的散文,探寻其纵横交错的脉络,或可曲径通幽。
深夜或是凌晨之际,有时会突然惊醒,趁着窗外倾泻进来的月光,思维停留在某个瞬间,享受着心灵沉静的独特魅力,享受着夏虫合奏的古老韵律,思想不再负有压抑,在寂寥中跳跃。
我们需要寻找心灵的一片净土;习惯看高阔的天际、云卷云舒;习惯听广漠的自然中鸟叫虫鸣。
我们更需要用文字,拼接残缺的过往,在文字里寻觅自己的归宿。
好的文字闪耀着瑰丽的光亮,且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褪。因为它富有生命力。我没有阅读荟蓉全部的散文作品,数年前偶然得到一本她的散文集《心是莲花开》,近来在网络上又读到部分精美的文字,有感于怀,匆忙涂鸦。或有曲解。而读者赏读角度不同,也就有不同的感受。因此过多的溢美之词都是多余的。
我匍匐在地上的身影,是我一生的姿态。我愿意一辈子流着自己的汗水,收割自己的梦想。我愿意一辈子举着这支笔,举着这光阴的灯盏,不让命运暗下来。 (《那年夏天我匍匐在地上的身影》)
这,也许就是作者的心窗。也蕴含着她的朋友们诚挚的希冀。
2013年5月23日夜匆忙于凤城 同年5月26日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