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版《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中庸》赏析26)大哉圣人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七章,讲学习圣人之道,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对圣人之道的赞美。“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待其人而后行。”这里的“洋洋”,指盛大,浩翰无边。“优优”,指充足有余。“礼仪”,指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威仪”,指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其人”,指圣人。意思是说:“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在这里,作者指出了圣人之道的两方面特征:它既可“发育万物,峻极于天”,是至大而无外的;又可渗透、深入、贯穿于“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中,因而又是至小而无内的。这两方面的功用,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第二段,指出修养德行以适应圣人之道的必要性和基本途径,这是本章的重点。作者首先强调了加强自身修养的必要性:“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这里的“凝”字,指凝聚,引申为成功。意思是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就极高的道。”正因为如此,作者用五句话指明了君子修养德行的途径和方法:“故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意思是说:“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朱熹认为,这五句话,“大小相资,首尾相应”,是“圣贤所示入德之方”,也就是圣贤所告诉我们的进德修业的途径和方法,因此,要尽心尽意地研习。五句话中,“尊德性而道问学”最为要紧,“尊德性”,才能存心而极尽全面地把握道体的广大;“道问学”,才能致知而极尽深入地体悟道体的精微。“尊德性”,也就是“德育”的问题;“道问学”,也就是“智育”的问题。此二者,用朱熹的话说,乃是“修德凝道之大端也。”时至今日,德育和智育相结合,依然是我们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

第三段,指出君子实行圣人之道应秉持的原则。“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这里的“倍”字,在古代与背对背的“背”字通用,指背弃,背叛。“容”字,原意是容身,这里指保全自己。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其一是说:“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其二是说:“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接下来,作者引用了《诗经·大雅·烝民》中的诗句:“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这里的“哲”字,指智慧,引申为通达事理。诗的大意是:“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最后一句“其此之谓与?”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反问句,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法,其特点是用疑问的句式,表达肯定的观点。作者以反问的句式结束全文,目的是强调上文提出的两条原则,都是指君子实行圣人之道,要学会明哲保身,进退自如。这种反问的形式,比一般的陈述句语气更加强烈,更能引起人们的深入思考。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是对于复杂而严峻的政治现实的一种处置,一种适应。在《论语·泰伯篇》中,孔子要求弟子们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孟子在《尽心上》中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中庸》的观点,与此一脉相承。君子实行圣人之道,任重而道远,必须针对不同情况作不同处置。明哲保身,进退自如,是为了保全自己以完成重任。这与那种苟且偷生的行为,是毫不相干的。

孔子还说过:“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当需要献出生命来捍卫仁爱之道的时候,有志之士决不为了自己活命而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

对于以上各种情况的处置,要融会贯通,全面把握。

附:

【原文】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洋洋:盛大,浩翰无边)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优优:充足有余)大哉!礼仪(礼仪:古代礼节的主要规则,又称经礼)三百,威仪(威仪:古代典礼中的动作规范及待人接物的礼节,又称曲礼)三千。待其人(其人:指圣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苟不至德: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苟,如果),至道不凝(凝:凝聚,引申为成功)焉。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问学:询问,学习),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倍:通”背”,背弃,背叛)。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容:容身,指保全自己)。《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引自《诗经·大雅·烝民》,哲,智慧,指通达事理)其此之谓与?

【译文】

伟大啊,圣人的道!浩瀚无边,生养万物,与天一样崇高。充足有余,礼仪三百条,威仪三千条。这些都有侍于圣人来实行。

所以说,如果没有极高的德行,就不能成功极高的道。因此,君子尊崇道德修养而追求知识学问;达到广博境界而又钻研精微之处;洞察一切而又奉行中庸之道;温习已有的知识从而获得新知识;诚心诚意地崇奉礼节。

所以身居高位不骄傲,身居低位不自弃,国家政治清明时,他的言论足以振兴国家;国家政治黑暗时,他的沉默足以保全自己。《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0)

相关推荐

  • 独行,其道

    前言 心忧疫情,寄望复课,从未像如今之般静坐,守候,翘首.凭栏窗外春信,但见了惊雷闪电横空,枯枝冷雨爆芽:但见了细柯柔风萌绿,鸟啾窠巢衔草:但见了春阳日斜东墙,竹影蹑行野猫.怎一个奈何愁郁交加,怎一个 ...

  • 《中庸》日课048丨成就大事业,必先修至高之德

    每日一课读经典,这里是尔雅书苑.今天<中庸>日课第48讲.欢迎你留言交流.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本章言圣人之道,并对其赞颂. 圣人之道,广阔无边,无所不包,无所不 ...

  • #学国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二)》

    ​​#学国学#<中庸.第二十七章(二)>--君子修道五法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 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 ...

  • 语音版《孟子》赏析(26)爱人者,人恒爱之

    <孟子>赏析(26)爱人者,人恒爱之 --第四单元 论涵养 第十三节 各位网友,今天,我们讲<孟子>系列第四单元的第十三节,节选自<离娄下>,孟子指出,君子要以仁存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中庸>赏析(32)学者入德之路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三章,大量引用<诗经>中的诗句,借以阐发作者的观点. 作者引用<诗经·卫风·硕人>说:&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中庸>赏析(31)至诚之道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二章,承接上章所言至圣之德,讲至诚之道.朱熹在<中庸章句>中说:"至诚之道,非至圣不能知:至圣之德, ...

  • 语音版《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中庸>赏析(30)至圣之德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一章,阐述圣人的品格及其深远影响. 首先,作者从五个方面概括了圣人的品格.其一,"聪明睿知,足以有临也.&quo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中庸>赏析(29)圣人风范 各位网友,<中庸>第三十章,在对中庸之道方方面面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转向实际,落实到一个具体的榜样上来,这就是孔子的风范. 作者说:"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中庸>赏析(28)王天下有三重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九章,是对"居上不骄"的阐释和发挥. 作者开宗明义,提出国君治理天下的三件大事."王天下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中庸>赏析(27)不可自用.自专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八章,承接上章"为下不倍(背)"加以引证发挥. 作者首先引用孔子的话说:"愚而好自用,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中庸>赏析(25)至诚无息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六章,从天地运行变化的角度,阐述诚的功用.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天地之道,可以用一个"诚"字来囊括 ...

  • 语音版《中庸》赏析(24)诚者自成

    <中庸>赏析(24)诚者自成 各位网友,<中庸>第二十五章,是从人道的角度论述"诚",说明诚与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全文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