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这种病一旦发病要及早就医!日常做好这些事,悄悄远离它!

说到中国人死亡的第一元凶,大家会觉得是癌症,其实不是,而是另外一种疾病——脑卒中,俗称“中风”。它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的特点。

脑卒中的致病因素

罹患卒中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年龄是不可干预的脑卒中危险因素。在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中,高血压、高血脂,还有吸烟饮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是重要致病因素。慢病发病率的增加以及长期以来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将卒中发生的年龄大大前移,使得中年人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

脑卒中已经成为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杀手,一定要留心脑卒中来临前的信号,抓住信号抢救血管,就可能击退死神,降低损伤。其实在脑卒中发生前数分钟,甚至数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症状,大家可以在发作前提早就医预防。

出现这些症状尽快就诊

① 身体一侧或双侧、上肢、下肢或面部出现无力或活动不灵 。

② 感觉口唇、面舌、肢体麻木,耳鸣、听力下降。

③ 单眼或双眼突发视物模糊,或视力下降,或看东西有重影。

.

④ 言语表达困难或理解困难。

⑤ 头晕目眩、失去平衡,或任何意外摔倒,或步态不稳。

⑥ 头痛,通常是严重且突然发作或头痛的方式与往日不一样。

⑦ 性格、行为、智能方面突然一反常态。

注意:这些症状可能只出现一会儿,也可能反复发作逐渐加重,大家要提高警惕。

中风多为突然发病的,究竟如何快速识别卒中呢?

这里介绍一个简单实用的法则——“中风120”:

看口角是否对称;

两个胳膊是否单侧无力;

聆听语言是否有表达不清的情况。

家人突发中风应该如何处理?

不论是脑出血还是脑梗死的患者,最短时间内送到医院无疑是最好的。

有时中风症状很轻,可能只觉得说话稍有不清楚,或仅只是拿杯子的力量小些,还有一些症状可能几分钟就缓解了,这是医学上称为的“一过性缺血性发作”。这个时候千万不能放松警惕,若异常原因没有消除,短期内症状很可能复发,下一次的症状就可能会明显加重。因而也应尽早到医院检查。

中风是急症,等待家人会推迟到达医院的时间,延后接受治疗的时间,增加神经细胞死亡的数量,甚至可能错过重新开通血管治疗的时间点。因此患者发作时周围没有家人或朋友,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拨打急救电话后,如果条件允许,患者可以自行完成指尖血糖和血压测定,警惕血糖过低或过高,但是不建议患者自行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活血药物

发现中风先兆千万不能“等等看”

对中风患者而言,时间就是救命稻草。

如果病人已经发生中风,在急救车到来之前,应平躺或侧卧,头部歪向一边,避免呕吐物堵住呼吸道,应安静等待救援。亲属千万不要急于扶起病人,也不可晃动其头部。

从预防角度出发,应如何正确应对?

防卒中要控好危险因素

发表在《柳叶刀》上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中风由危险因素所致

如果控制好血压,可减少48%的中风;

如果增加体力活动,能减少36%的中风;

如果饮食健康,结构合理,将会有19%的中风可预防;

如果戒烟,12%的中风就会减少;

如果房颤等控制好,可防9%的中风;

如果糖尿病控制好,4%的中风可减少;

限制饮酒,可减少6%的中风;

学会释放压力,也可防6%的中风;

控好血脂,能减少27%的中风。

01

远离“三高”

其中,高血压是最重要的可控制因素,也是降低全球中风负担的重要靶标,73%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相关,收缩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风险增加30%。糖尿病和高胆固醇血症同样可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及颅内出血的风险。

40岁以上男性和绝经后女性应每年检查血压、血脂、血糖,及早发现“三高”。健康生活方式是防治“三高”第一步,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早期或轻度“三高”患者,可首先采用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戒烟、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效果仍不佳者,应采用长期药物治疗。

02

戒烟戒酒

吸烟和饮酒是脑血管病的第二类重要危险因素。吸烟可使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90%,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风险增加近2倍。被动吸烟同样会增加脑血管病的风险。此外,过量饮酒也会大大增加脑血管病风险。

因此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也应避免被动吸烟。至于饮酒,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适度饮酒可以养护血管,特别是红酒,少酌有益健康。然而,目前还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少量饮酒可以预防脑血管病。2018年9月《柳叶刀》杂志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最安全的饮酒量是零!饮酒不能带来任何健康获益,反而是全球范围内导致中青年(15岁-49岁)男性死亡的头号杀手!因此,饮酒者应尽可能少饮酒或不饮酒,没有饮酒习惯者更不要为了预防脑血管病而饮酒。

03

减重多动

缺乏体育锻炼及超重是脑血管疾病的第三类重要危险因素。研究表明,身体质量指数(BMI)每增加一个单位,缺血性卒中风险会增加6%,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更是脑血管病发病的强烈预测因子。

建议:增加规律的日常身体活动,无论是与工作相关的还是休闲娱乐的身体活动,都可以降低脑血管病风险。身体活动对于心脑血管疾病等40多种慢性病都有益,其防治效果甚至可能优于药物疗效。

健康成人每周应至少有 3次—4次、每次至少持续40分钟的中等或以上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自行车等 )。

对于日常工作以静坐为主的人群,建议每坐1小时就进行2分钟—3分钟的身体活动,当然,体育活动应适度进行,注意活动强度和持续时长,过犹不及。

控制饮食,做到少吃盐多吃鱼、蔬菜水果,柑橘类、苹果、梨和多叶蔬菜对脑卒中有保护作用。

增加食用全谷、豆类、薯类和低脂奶制品,丰富膳食种类,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摄入合理能量,保证规律的饮食。

除了定期做血脂、血压、血糖等常规检查外,40岁以上、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者,建议适当增加颈动脉超声等专科检查,有过脑梗死的人尤其要注意。

来源:养生中国综合自央视新闻、协和医生说

(0)

相关推荐

  • 愿我们大家都远离脑卒中

    脑卒中,又称"脑中风" "脑血管意外" "脑血管病",是指因脑血管损害而引起的脑组织病变.当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时,血流中断,引起供血区域内脑 ...

  • 如何早期识别卒中,看这张图就够了!

    2021 年 10 月 29 日是第 16 个「世界卒中日」. 主题:警惕卒中症状,尽早识别救治! 口号:分秒「B」争,救治大脑. 卒中(俗称「中风」)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和复发率高的「四 ...

  • 如何识别和预防脑卒中

    脑卒中也称为脑中风,这是由于大脑里面的血管突然发生破裂出血或因血管堵塞造成大脑缺血.缺氧而引起.临床分为出血性(脑实质出血.脑室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和缺血性(脑梗死)两大类.是大脑细胞和组织坏死的一 ...

  • 脖子受过伤增加脑卒中风险 如何预防脑卒中?

    脖子受伤,可能牵连脑血管.据美国"健康日"网站报道,有过头颈部外伤的人,出现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会增加3倍.研究人员解释说,头颈部外伤后出现脑卒中的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该部位损伤容易引 ...

  • 脑卒中模拟病

    来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医学影像科 病史 男,73岁:因头昏3天,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 MR平扫 病例结果:卒中模拟病 编辑/校对:李惠明 鼎湖影像 医学影像垂直领域专业公众平台,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 ...

  • 脑卒中模拟病 鉴别诊断

    影像学园 96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放射科 病史 :男,73岁:因头昏3天,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 MR平扫 病例结果:卒中模拟病 编辑/校对:李惠明

  • 【晨读结果公布】2020.12.15 神经系统疾病——脑卒中模拟病

    病史 男,73岁:因头昏3天,意识不清3小时入院 MR平扫 病例结果:卒中模拟病 编辑/校对:李惠明

  • 脑卒中发病风险高,如何预防?

    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廖日房 审核: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陈楚雄 最新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显示,我国总体卒中终生发病风险为39.9%,位居全球首位,这意味着中国人一生中每5个人约有2个 ...

  • 心血管病防治之——脑卒中

    脑卒中是由于脑的供血动脉突然堵塞或破裂所导致的急性脑部疾病,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征.脑卒中近年已上升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因,为社会.家庭和患者带来沉重负担.针对危险因素进行控制,可预防9 ...

  • 国产新药先必新,脑梗死的福音,降低脑卒中致死率和病后致残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又称为急性脑梗死,发病后可导致死亡.偏瘫等症状,是我国排名第一的致死性疾病,发病时脑神经系统很快遭到破坏.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治疗一直是半个世纪以来世界的难题. 美国心脏/卒中协会官方期刊在 ...

  • 阿尔茨海默病、糖尿病脑病等发病的亚分子机制

    作者:张海鹏(涿鹿县医院神经系统外科) 笔者去年已经提出,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纤维缠结之所以不溶于水,很可能是由于过度磷酸化的Tau蛋白的N端与C端中和脱水而形成闭环分子而丧失了亲水端.并推测γ-氨基- ...

  • 脑病时间丨脑卒中相关性消化道出血

    为了让大家加强对脑卒中后抗凝相关引起消化道出血的识别.诊断.治疗,昨天下午邀请了脾胃病科梁秋明主任在脑病科医护办公室做了一场生动.有趣的演讲,梁主任从消化道出血的识别,诊断,鉴别诊断,治疗及抗凝后对出 ...

  • 脑病时间丨脑病科 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昨天下午,我科韦羡萍主任给基层中医师及医院的规培医师做了一场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西医结合诊治学术讲座,韦主任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给家庭带来巨大的影响及负担开始讲起,系统给我们讲解了缺血性脑卒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