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移民文化和杂艺

宣州移民文化和杂艺
李居白

1853年,太平军定都南京,从此皖南便成为太平军与清军拉锯战的主战场,战祸频仍,百姓或死伤、或外逃,更糟糕的是反复的战火导致在1862—1865年间发生大面积瘟疫,让整个皖南“积尸满野,伤亡殆尽”,“十室九空,野无人烟”,人口消亡几乎频临灭绝。

1864年天京(南京)失陷后,清政府重又取得皖南的统治权,于是大规模的移民开始……

而当时的宣州,人死了,房子还在,富庶的田地还在,青山绿水还在,这些条件正好为移民们提供了足够的诱饵。

于是,东迁南移,大量移民开始涌入。随着移民的涌入,一些移民文化和艺术也一并被带入,这些新的文化和艺术进入宣州后开始生根发芽,后经演变发展,逐渐成为当前宣州文化和艺术的主流,独具特色……

只是,各种移民文化和艺术相互融合发展,倘若真的要寻根求源,已经很难具体界定究竟是何地移民带入的了,本文只是尽可能的从艺术特色的相似度和授艺师父的原移民地,进行大体上的划分,粗略地再现一下宣州文化的移民特色。

一、江西移民与东河高跷

春节灯会,宣城境内常有高跷表演,用木料制成跷拐,每杖置一横档,跷杖高3—5尺不等,表演时,表演者将跷杖绑缚于腿上,扮演历史故事中的人物,在锣鼓伴奏下,按一定程式,凌空舞于广场上、街道中,间作独立、坐起、对阵、开打等技艺表演,表演者多为农民和工匠。

宣州最出名的东河高跷,起源于宣城北郊的上新村,始于清光绪34年间,又称“上新村高跷”,是宣城有名的游艺文化,逢节日大庆,高跷队便走街串巷,给周边义演,深受广大民众喜爱。

提到东河高跷的历史,就要回溯到100多年前,其时的上新村荒无人烟,后有徐、陈两大姓自江西移民来此落户,躬耕勤种,逐渐发达。为展示其富有,祈福平安,引进了高跷灯艺术,当时的高跷高度仅为1.5米左右。

之后,徐、陈开始衰败,有董氏家族逐渐壮大,但是他们没有摒弃高跷艺术,而是将其保护传承下来,并将高跷高度再次演变发展,竟达到2米以上。不过,由于表演难度大,着古装,上高杆,动作分寸拿捏精准度要求高,还要做各种惊险刺激动作,故常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再加上过去的安全保障条件较差,所以很多年来,上新村高跷都是停多出少,极少露面。

近年来,随着宣城经济的高歌猛进,东河人民巧借东风、把握机遇,以自己特有的勤劳、质朴和创新精神实现了富民强村,为秉承传统、不断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东河高跷发动村民自筹资金,经过精心组织,重新打造,又得以再放光彩。

经过100多年的传承演变,现今东河高跷被注入了更多的鲜活元素,将“惊险、奇特”发挥到了极致。惊险就是:表演者所用高跷一般在2米左右,在不借助任何保护设施情况下,能在高跷上完整表演“西游记”“高跷马灯”“丑旦”“请财神”“打渔佬”“武跷”和“抬和和”等节目。

奇特就是:表演者年龄跨度大,最小的有仅仅3岁左右的孩童,踩着1米左右高的小跷,模仿大人表演各种动作;最大的有70多岁的老者,踩着近2米的高跷,还能表演跳跷、踢腿等高难度动作;最精彩的是一群十二三岁生龙活虎的少年,在高跷上腾挪跳跃,充分展示了东河高跷的后继力量。又因新村盛产萝卜,且已发展成为全市闻名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为表现新村人的活力和骄傲,高跷队还常常特地扎制很有特色的萝卜灯作为形象代表,实在是很富创意,异彩纷呈,精彩不断。

二、湖北、河南移民与花鼓戏

在宣州境内广为流行的皖南花鼓戏,其形成与发展和移民有着极大渊源,尤其是湖北、河南移民及其后裔对花鼓戏的贡献更是功不可没。而作为皖南花鼓戏奠基的“七大门”中除了“张门”的张宗棠外,其余六门创始人均为移民或移民后裔。

“蓝门”的蓝凤山和“杜门”杜老幺,时称“一蓝二杜”。蓝凤山,祖籍河南光山县,1874年前后随祖父逃荒下江南,蓝家本是灯会世家,到郎溪后,为生活所迫,开始唱小曲养家糊口,而与此同时,湖北的孙老五也拖家带口来到郎溪,同是走江湖,同是讨生活,蓝孙两班合班“打五件”,形成花鼓戏雏形。杜老幺(1861—1911),皖南花鼓戏奠基人之一,是旦角唱腔的创始人,杜老幺兄弟四人,三人唱戏,都唱花旦,是旦角“好佬”,他们祖籍湖北襄阳(一说应山),是清同治年间随父逃荒下江南的,定居宣州孙埠杜村。

据说“涂门”的涂老五,和杜老幺为中表姻亲关系,同为湖北襄阳人,随父逃荒下江南,先落户宣州,后移居宁国,他自小玩灯,人称“花灯娃娃”,是“八大角好佬”,后专工小生,是剧种小生行当唱腔与表演艺术的奠基人。涂老五是“门里师”,二十岁上拜杜老幺叔父为师,杜则拜涂老五父亲为师。

而和杜老幺并称“涂腔耿调”的“耿门”创始人大老耿(据说本姓陈,具体名姓不详),祖籍则是河南信阳(一说南阳、罗山),他是沿途卖唱下江南的灯曲艺人,十岁时随父母逃荒下江南,来到宣城双桥、洪林等地,是皖南花鼓戏生行表演艺术的开拓者,生行唱腔的奠基人之一。

至于另外的“孙门”创始人孙大嘴,祖籍河南,随祖父下江南,居宣州一带,后定居浙江安吉;“梅门”创始人梅凤贻,是皖南花鼓戏“下路戏板”的重要创始人,其祖籍湖北(亦说河南),随祖父下江南,寓居宣州、郎溪一带,后迁居苏南溧水。

三、江北移民的灯曲和灯舞

双桥八仙灯,为合肥移民带入。清光绪末年,合肥人袁家宗举家南迁,移居于宣城东郊双桥集镇旁,务农为生。初到江南,生活艰苦,虽然节俭勤种,但是生活仍然不够维持,而当时宣州很多人都在农闲或节日里出门讨生活,打五件的、跑旱船的、挑花篮的、送春卖唱的、舞狮舞龙的等等,比比皆是。

因袁家宗在老家时曾是唱八仙灯的好手,于是,他就把这种表演技艺,口传亲授给家人邻里,带着他们也在农闲时出门表演,以讨点钱粮贴补家用,于是八仙灯这种艺术得以保存并流传,一代一代,现今由其孙子辈袁学富继承光大,已经成为皖南地区独一无二的稀有艺术表演形式,2017年8月更是被列为宣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昝村人灯,为庐江移民带入。在狸桥的江家圩,广泛的分布着庐江移民后裔,而“三年破两头”“十年九不收”的江家圩,使居住于此的人们生活困顿、难以为继。于是,一些移民们为了生计,开始将在故土学会的一些杂艺重新拾起,走村串户表演,以获得一些打赏维持生活。其中最为有名的是人灯,一种可以和观众互动的表演唱,曾在周边轰动一时,不过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表演人灯的班子解散,后再没人教授组班,已近失传。但现还有陈兴发等老艺人健在,如若抢救及时,还能保存并再现这一古老民间艺术形式。

除了上述的一些移民文化和杂艺之外,在宣州,还有很多移民群众文化,现在更是广为人们喜爱:如向阳龙舟(据说由湖北流传而来)、沈村回民龙灯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0)

相关推荐

  • 西吴淮化,为何原是吴语西部中心的宣城如今几乎成了江淮官话区?

    熟悉书法.国画的朋友,一定对一种特殊的纸张很熟悉,这就是宣纸.宣纸产自安徽省宣城泾县,易于保存,经久不脆,不会褪色,为纸中之上上品.笔墨纸砚,这文房四宝在古代属于雅物,那么,宣城这座城市是否也有风雅的 ...

  • 中国城市no.61--芜湖

    芜湖 安徽省地级市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总面积6026平方千米.是华东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工业基地.G60科创走廊中心城市.全国综 ...

  •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宣城移民系列 历史悠久的宣州河南移民 焦 正 达 微信版第936期 河南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是文明的渊薮,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省,人口外迁极多,全国各地都有河南人或河南籍人后裔. 河南 ...

  • 文化儒臣宣州刺史沈传师

      宣城历史文化研究 文化儒臣宣州刺史沈传师 陈虎山 盛唐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不仅有诗歌,还有书法.彼时,书法大家如星汉灿烂,令后人膜拜不已.在这些辉耀长空的书艺群星里,有一位重要人物,就是文宗太和年间( ...

  • 【摘要】张爱云:宣州吴语古上声的分合类型及其官话化

    壹    引言 宣州吴语的声调系统很复杂.从调类数来看,最多的方言点有7个调,最少的方言点只有3个调.调类分合关系更复杂.本文在前辈时贤的语料基础上,对宣州吴语38个方言点(语料来源见原文)古上声进行 ...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杜牧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唐]杜牧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译文 六朝的繁华已 ...

  • 《题宣州开元寺》杜牧 | 留我酒一樽,前山看春雨

    题宣州开元寺 杜牧 南朝谢脁城,东吴最深处. 亡国去如鸿,遗寺藏烟坞. 楼飞九十尺,廊环四百柱. 高高下下中,风绕松桂树. 青苔照朱阁,白鸟两相语. 溪声入僧梦,月色晖粉堵. 阅景无旦夕,凭阑有今古. ...

  • 安徽芜湖宣州机场正式通航

    芜湖4月30日电 (记者 张强 张俊)安徽芜湖宣州机场30日正式通航. 芜湖宣州机场是芜湖宣城两市共同参与出资建设的4C级民用运输机场,是中国"十三五"期间重点规划建设项目,也是安 ...

  • 安徽芜湖宣州机场正式投运(245)

    4月30日上午10时许,芜湖宣州机场正式投运.我国颁证运输机场数量达到245个. 省委书记李锦斌出席通航仪式并亲切看望机场建设者代表.首批航班分别是北京大兴机场起飞由中国联合航空执飞的KN5791航班 ...

  • 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梁州历史文化源流

    "在文明发源地讲文明,在历史发生地讲历史" 是姬英明于2018年冬至发起"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探源"的核心宗旨.本月初,<姬氏道德经>.<姬氏祖传 ...

  • 李白的情感三变——《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读

    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主持人董卿问了嘉宾评委蒙曼老师一个问题:如果可以让您做一个选择的话,您想成为哪一个诗人?蒙曼老师毫不犹豫地说:"就选李白,没的说,李白这个人没有烟火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