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山村小煤窑

回首山村小煤窑

时光飞逝,世事沧桑。回首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一个封闭萧索的小山村——李城村活跃起来了。沉睡的煤窑资源已耐不住寂寞,在急于问世。逼切致富的村民闻风而动,跑遍了山山岭岭,选用了“闹窑”有传统经验的长者用肉眼观察,分析判定挖煤的方向与具体位置。选址的村民并相互争执,抢占天时地利。在未经专业技术人员测量的情况下,便雷厉风行以人际家族关系为纽带搭伙结股,火速施工。一时间东西两山热火朝天,人声鼎沸。有的用洋镐镢刨,有的用钢锨铲,有的用篓筐担,有的用小平车推,有的用棌木柱支棚搭架。其阵势犹如1958年大炼钢铁的宏大场面。半年之后小煤窑相继投产。一堆堆煤挖出来了。站在村里遥望,横七竖八的煤堆像给山坡上插上黑色的花朵。随着风的吹拂,煤尘飞扬,树枝灌木上黑黝黝的,山坡也成了黑黢黢的,天灰蒙蒙的,弥漫着煤烧焦的怪味,原有山清水秀的美景荡然无存。简陋的蜿蜒的攀山土路上,拉煤的畜力车,三轮车,小汽车络绎不绝,刺耳的喇叭声在震撼着山野。随着煤价的不断上涨,煤场里的一堆堆煤面顷刻间变成了一堆堆乌金。入股者喜不自禁,春风得意。他们既能挣得不菲的工资,又能享受优厚的福利。待到年终还能分红吃利。真是荣华富贵的馅饼从天而降,一夜暴富。

发财致富的大门打开了,以股东为中心的入股者及部分雇工的生活天翻地覆。窑上要么是发白面,要么是发大米,要么是发食油,真是色彩斑斓,耀人眼目。他们家的孩子厌倦了吃白面馒头,吃腻了油炸的烙饼。衣着打扮,西装革履,时髦风流。村里一幢幢二层小楼拔地而起金碧辉煌。贵族式的生活奢侈至极。这些人在村里花天酒地,耀武扬威。有的人在公开场合大肆炫耀,编成了顺口溜在粉饰自己。你看咱闹窑多自豪,日进斗金装腰包。也有的人在背地里嘀咕,你看那些没出息的人,每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下来没有钱。也有的人暗暗讥讽我,年轻力壮不下窑,天天教的孩儿王,一辈子也是穷得叮当响。面对这些流言蜚语,我斟酌再三,权衡利弊,难道教书育人就成了低人一等吗?于是我坚定信心绝不半途而废去当逃兵。宁可清贫也要育人,倾心挖掘自己的潜能,力求在教学上有所创新。妻子开明成了我教书的坚强后盾,她养猪喂鸡补贴家用,与我同战困境,共渡难关。实践证明我走的这条路不是羊肠小路,自己热爱的文化事业得到了延续。

闹小煤窑的这些村民,刚刚开始的时候,凭着热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彼此同心戮力,真乃人心齐泰山移。投产以后,也许是制度不完善的缘故,也许是利欲熏心,见利忘义的驱使,这些人意见分歧,矛盾重重,互不相让,尔虞我诈,几乎闹到拳手相加的地步,双方利用家族亲戚势力磨刀霍霍,相互威胁,直至上访告状,反目成仇,最后以退股结局,分道扬镳。也有个别窑主为富不仁,不能按时按量给雇工发放工资,或者以物折款克扣工人的生命钱,一些外地工人无奈只得心怀怨恨泪水涕零悻悻离去。有的窑主已是腰缠万贯,但不感恩于党的富民政策,总是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本事超人,并洋洋得意,不可一世。也有少数窑主不择手段承包了原集体煤矿,但不及时缴纳承包经费,背信弃义,引起群众不满。有的窑主只顾自己挥霍无度,从不为村里办一件实事,更有甚者偷税漏税,行贿受贿,玷污了政治生态环境。个人小煤窑在特定的环境下,虽为经济建设带来一定的益处,但其弊端也是无法掩饰与回避的。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私挖乱采的小煤窑越来越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这不但浪费破坏了煤炭资源,而且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原理,为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取缔小煤窑的政策,这是利国利民的举措。只有走科学开采,环保配套,规模发展之路才能更好地保护煤炭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为子孙后代造福。如今我们走进村里具有清醒舒适之感,天蓝了,山绿了,水清了,金山银山的愿望实现了,核桃树、花果树已是漫山遍野,松柏树、洋槐树已绿树成荫,成为村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村民们正扬眉吐气朝着共同富裕的小康之路迈进。为打造一个生态环境美的新农村而奋斗。


审阅:赵成

简评:文章通过小煤窑过去和现在的变化,再现了往昔村里人们急功近利的短视,盛赞了今天党中央的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伟大决策。

终审:严景新


(0)

相关推荐

  • 【茶叶产地】 蟠山村与“野猪坦”茶叶

    蟠山村与"野猪坦"茶叶 蟠山村位于黄店镇政府驻地北面12500米.村民委员会驻蟠山得名.自然村以山名.地属山区,区域面积1.81平方公里,耕地150亩,山地2619亩.2个村民小组 ...

  • 南胜云后五房----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山村

    缠缠绵绵的春雨真是恼人,给出行陡增了诸多不便,不过还好,什么活都不用干,便可有一份采风的闲情逸致.晚晚地起床,吃过饭后,背上相机前往慕名已久的云后五房小组. 在南胜镇的东北方向,云后村的纵深处有一个景 ...

  • 因骗婚骗钱而挨刀的故事

    〓 第 1450 期  〓 文|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老实巴交的原老二找了个媳妇儿,花了彩礼六百八十元,每年还得给媳妇儿换夏衣买冬装.已经三年啦,原老二向媒人提出要在腊月里结婚典礼 ...

  • 望着你,我想呐喊

    李全兄,临时约了见面.你知道路途挺远,可放下电话,就坐在村口凉石板上静静地等我! 36年前,也是秋冬交替的季节.我步行仨小时,才走到太行深处那条峡谷的尽头~~南就水村.中午,你让嫂子给我擀了面条,你一 ...

  • 稔山联山村 乡间龙舟赛

    三年前的端午去惠东稔山看过没有龙头的龙舟赛,念念不忘,今年端午节下午再去稔山,目的也是这种没有龙头的龙舟. 收到的消息是稔山竹背村是端午节当天下午扒龙舟的,谁知去到竹背村,静悄悄的,一问人,说今年不搞 ...

  • 刘魏东 || 山神事件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刘魏东,文学爱好者.安徽蚌埠凯盛盛世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安徽商报蚌埠办事处记者.业余时间喜欢在文字王国流连忘返. 山神事件 在群山环绕之中,有座小小山村,出行的 ...

  • 乡土散文:山村月夜

    回到老家的那天下午,天色阴沉沉地,一副要变脸的样子.晚上,母亲说"走了半天时间的路程",让我早点睡觉,"有话慢慢再喧". 半夜醒来,我将衣服披挂齐全了去如厕.打 ...

  • 乡土散文:家

    老家怀想 家对我来说太普通了,可什么是家呢?是高楼别墅还是民房土瓦?是生活的港湾还是不老的牵挂?家对我来说就是父母住的地方,有父母就有家.有一首歌唱得好"家有父母的情,家有父母的爱,父母在家 ...

  • 散文:小城之夜

    文/热梦01 小城之夜,灯火和星辰连在了一起.月亮湮没在云间,南山被黑夜安抚得迷迷糊糊,沉睡的影影绰绰,让我看不清她的本来面目,即使我在这里生活了三十年.五月的山风吹来像爱人的手轻轻抚摸脸庞,有春的凉 ...

  • 乡土散文:交公粮

    难忘那时交公粮 我出生于农民家庭,并且亲身经历过多年的交公粮过程,品透了交公粮的滋味.而这种在我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制度,于2006年给全部取消了.那一时刻的如释重负之感和无比愉悦之情,充满 ...

  • 乡土散文:菜窖

    记忆中的菜窖 "菜窖"一词对于现在人来说可能是陌生字眼.可对于我这个上世纪60年代出生在农村的孩子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因为小时候北方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菜窖.菜窖是北方农村用来储存 ...

  • 乡土散文:老屋依旧在,无处话凄凉

    任凭时光如何变迁,留在心底的那份记忆是无法忘怀的.曾经满园的欢笑,吵吵闹闹,鸡鸣狗叫,上树爬墙 ,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而有些人却再也见不到了. 再一次老家,回到爷爷奶奶曾住过的老屋,心里 ...

  • 乡土散文:推磨

    磨道·推磨·磨面 总有一块热土令人魂牵,总有许多往事记忆犹新. 一个阳光明媚星期天,我回到五十里外的老家.吃过午饭,闲着没事儿,出大门右拐正北走了百十米远.走到路口往左前方看,有一块不太规则.有点艺术 ...

  • 【颍州文学.散文】小草||谷雨随想

    谷雨随想 文/小草      2021年4月20日4时33分,我们终于迎来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谷雨时节,春色如许,姹紫嫣红早已开遍,人间锦绣尽收眼底,春色已阑珊,暮春回望,你可曾辜负春光? 回首2 ...

  • 乡土散文:远去的土灶台

    2021-04-27 08:30:00 这些日子,每当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常常在梦境里穿行,在故乡的烟雨中徘徊.饱经风霜的老树在浅睡低眠,孤独寂寞的老屋亦沉默无语.脑海中忽然想起老家的土灶台,那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