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思考题要点整理(22)
思考题
(1)与二三十年代描写乡土题材的众多新文学作家相比,赵树理在表现农民方面有哪些新的突破?试结合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塑造和基本主题来加以说明。
这道题考察赵树理小说人物形象与主题中不同于二三十年代乡土小说的新的素质。
总主题方面:1.抓住赵树理小说主题所表现的“实效性”和融入农民生活程度上体现出的新素质;2.视角的变化:赵选取了与农民对话的平行视角和姿态,不同于以往居高临下的对农民的人道主义同情视角;3.不同于表现农民精神上的被奴役与积习、伤痛,赵着意表现农民经济翻身过程中实现的思想翻身。人物形象方面:要求抓住赵树理小说中最常出现的两类形象——带着沉重封建主义包袱的老一代农民(如二诸葛、老秦等)和农村新人(如小二黑、金桂等)的内涵,结合具体作品分析这些形象呈现出的从前的小说中的农民形象没有的新素质,如老一代农民的“落后转变”与新人被赋予的“政治内涵”等。
(2)如何理解赵树理出现的文学史意义?
要点:1.从新文学史上的“大众化”这一文学史链条来评价其文学史意义,他长期从事农村实际工作,自觉将写作与农村变革实践相结合,作品与农民大众在思想感情上融为一体,并真正为农村读者所接受和喜爱,确实解决了新文学始终在探索而没能很好解决的“大众化”问题;2.从解放区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历史联系上评说其文学史意义,他的作品顺应了《讲话》的新的文艺政策,也顺应了解放区翻身农民的新的阅读要求(适合农民阅读习惯又有新的时代特征的作品),赵树理方向,作为一种政策性的引导,是这种双重要求的结果,对当代文学的创作与规范产生了巨大影响。
(3)分析赵树理小说语言与形式的创新,并重点说明哪些方面对传统小说做了扬弃与改造。
这道题考察的是赵树理小说形式方面与新文学、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主要评析赵树理的评书体的现代小说文体以及口语化的语言特色。
要点:1.以具体作品为例,分析赵树理评书体小说讲求故事情节的连贯与完整性的结构特点,与借鉴西洋短篇小说“横截面”式的结构方式的新文学的不同,以及对传统小说章回体的程式化框架、在小趣味上大加渲染的噱头等方面的扬弃;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其叙述语言的口语化,经过提炼的北方农民口语的运用、富于农民式的幽默等在语言方面的独特探索;3.如果更深一步思考,还可以分析其对于传统小说中的诗赞的扬弃或现代转化(《李有才板话》)、对于“扣子”的保留与转化,以及对于传统小说中显在的书场格局的扬弃和对隐含的书场格局的保留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