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与评 | 读《五百年来王阳明》:沉默的四种危险
最近早上散步反复听郦波写的《五百年来王阳明》一书,主播抑扬顿挫讲得好,我听得入神,被王阳明的心学所折服。在书中,作者郦波通过王阳明苦难辉煌的一生,展现心学的强大力量,揭示心学的精华:“心外无物”,成就事业,格局始于立志;“知行合一”,思想要转化为行动,实干兴邦;“致良知”,人生要有大境界。
王阳明的心学是一个庞大的哲学体系,但郦波强调,听从自我的内心是其中最重要的。王阳明曾被他最好的朋友湛若水批评,说他“喜多言”,就是话特别多。
湛若水没说错,王阳明的确爱说话,像孔子一样特别喜欢讲学、上课,外出打仗也带着学生,一有空隙就给学生讲课,甚至滔滔不绝地给盗匪讲道理。我们现在流行一句话叫“沉默是金”,像王阳明的信徒曾国藩也说,要“戒多言”。但王阳明听从自己的内心,他在给学生的一封信里说,沉默虽然是金,但在追求人生理想的过程中,沉默有可能也是险。
为什么这么说呢?王阳明告诉他的学生,沉默可能潜伏着四种危险。哪四种危险呢?王阳明解释说,第一种,叫做愚蠢的沉默。有疑问,却不去学习,不去探索,不去提出问题,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疑而不问,闭而不辩。这叫什么?叫自己骗自己,自己哄自己,使得自己不能进步。
王阳明认为沉默的第二种危险,就是狡猾的沉默。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当中,通过不说话、沉默的方式去讨好别人,装老好人。在我们的身边,这种自以为聪明的大有人在。
王阳明认为沉默的第三种危险,叫做欺骗的沉默。与第二种有些类似,故作高深,骗别人。其实是自欺欺人,最后也把自己骗了。
王阳明认为第四种最严重,叫“默之贼”。沉默中的贼,是什么呢?是深知内情,却装糊涂。甚至反过来还布置陷阱,默受其奸。书中举例说,西晋时有一个大臣叫何曾。何曾很聪明,晋武帝司马炎当政的时候,已经做到太尉,位列三公。有一天,何曾在朝堂之上默默不语,回家之后吃饭的时候就跟儿子说,你们这一代啊,还能收得全尸,估计到你孩子那一代就危险了。他儿子很奇怪,说父亲今天情绪不高,为什么说这样可怕的话?现在不是朝廷兴旺吗?国家兴旺,家族兴旺,都蛮好的,怎么会这样?何曾摇摇头说,皇上在国家朝议之时不谈国家政事,谈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最近有什么菜很好吃,最近又出了一套什么时尚的服装。“此非国家兴旺之相”,这不是国家兴旺之势啊。这样下去,朝廷危矣。你这一代还能够勉强过去,到你孩子那一代就危险了。后来,何曾的判断果然应验了。
唐太宗李世民最喜欢读史书,有一天朝会之上就给大家说了这件事。说昨晚我读晋书,读到何曾这件事,大家讨论一下。大家都说,何曾这个人有眼光,如何如何。李世民听了却摇摇头,说这个何曾就是“默之贼”,他既然能看到朝廷的危险、国家的危局,他不在朝廷之上给皇帝提出来,却回家说给自己儿子听。该说的时候不说,保持沉默,在其他的地方玩弄小聪明。
说着,唐太宗话锋一转:你们有些人议论魏征当面给我提意见,是作秀,其实都是小家子气,没眼光。魏征这叫大智慧,看到我的缺点、我的问题,从来不保持沉默,给我提出来,这是对国家有益,这是真正的大智慧。
王阳明被湛若水批评“喜多言”,但他却深刻剖析沉默的危险,听从自己的内心,该说还是说。曾国藩年轻的时候强调“戒多言”,后来带湘军、主持洋务的时候,又主张学生要“五到”,官员要“五勤”。这里面有一个,就叫口到、口勤,该说的一定要说,不能保持沉默。这就叫听从自己的内心。
我们也应听从自己的内心,该说就说,不能为了明哲保身,搞“沉默是金”那套庸俗的东西。记住王阳明提醒的“默之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