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北海公园里中元节盛况 放河灯超度亡灵 给鬼魂生的希望

位于北京城中心的北海公园,始建于金代,原名太宁宫,在金元明清四代均为皇家御苑,寻常百姓不得入内。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之后,1913年袁世凯以保障位于中南海里总统府的安全,在北海驻扎“拱卫军”并长期占据。

后来北海也会临时开放个三五天,举办点临时筹款活动,但能进入北海的还是达官显贵。最终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1925年8月1日,北海正式开放为公园,成为了北京城里人人可去的休闲之所。

北海公园民国开放之后,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记忆便是每年中元节的放河灯活动。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中元节,也被称为七月半,鬼节等不同名称。这天又正好与佛教的盂兰盆会在同一天,因此这个节日在中国可以说是儒释道三教合一,共同表示对逝者追思的一个节日,人们都希望亡者能够顺利的进入另一个世界,在那边安享幸福。

民国时北京每年一到中元节, 道观和寺庙都会办法会,来帮助人们追悼逝者,在当时北京城内盛极一时。在参加完法会之后,人们在北海放河灯便成为了当时最热闹的群众活动。

早在明代的《帝京景物略》中便有这样的记载:“(七月)十五日,诸寺建盂兰盆会,夜于水次放灯,曰‘放河灯’。”

清代的《帝京岁时纪胜·中元》也有这样的记载:“每岁中元建盂兰道场,自十三日至十五日放河灯,使小内监持荷叶燃烛其中,罗列两岸,以数千计。又用瑠璃作荷花灯数千盏,随波上下。中流驾龙舟,奏梵乐,作禅诵,自瀛台南过金鳌玉蝀桥,绕万岁山至五龙亭而回。

河汉微凉,秋蟾正洁,至今传为胜事。都中小儿亦于是夕执长柄荷叶,燃烛于内,青光荧荧,如燐火然。又以青蒿缚香烬数百,燃为星星灯。镂瓜皮,掏莲蓬,俱可为灯,各具一质。结伴呼群,遨游于天街经坛灯月之下,名斗灯会,更尽乃归。”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放河灯呢?据说每年七月十五鬼节的时候,那些死了的冤魂无法托生,在地狱里非常的痛苦,想托生又看不到路。

如果在这一天每一个鬼魂托着一个河灯,便能看到光亮,找到托生的道路。所以放河灯被视为慈航普度,是活着的人对死去的人在做善事。

请点一下右下角的“好看”,这对我们很重要,文章将被更多朋友看到!

回复关键字“春运”  我们一起追逐回家过年的脚步

回复关键字“南京大屠杀”了解中国抗战史上最惨痛的记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