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不是聪明人的专利,认清3个本质,每天轻松读完2本书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到贾宝玉和林黛玉在花园中读《西厢记》。
黛玉正要去葬花,见宝玉手中拿着一本《会真记》,便接过来瞧了瞧,结果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很快两人便用书中主人公的话对答。
宝玉很感惊奇,黛玉笑道:“你说你会'过目成诵’,难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了?”
黄蓉的母亲冯默,被称为是最冰雪聪明的女人,她只看了一遍《九阴真经》,然后就能把它写下来交给了黄药师。
爱迪生只用一夜时间读完的书,他的助手花了11天才全部看完。
因此,很多人心中,便有了“速读,是聪明人才能拥有的技能”这个印象。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能拥有速读的能力,只要了解基本原理,用对方法,一天读完一本书完全不在话下。
日本著名的书评人印南敦史,曾一度是个慢读者,一页书的内容,他可能需要花5分钟才能看完,有时打个岔就忘记前面说了啥,还得回到开头重新去读。
但后来他却成了一位速读者,每天不但可以读完2本书,而且还能写出2篇书评。被他写过书评的书,在网站上都能非常畅销。他曾统计过,自己一年可以读完700本书。
从读完一页需要花费5分钟,到一年读700本书,这个阅读速度的飞跃简直令人大跌眼镜。
印南敦史把自己阅读的秘密,全部写在了《快速阅读术》这本书里。
原来只要我们改变思维,培养出习惯,通过简单的练习,也能轻易成为速度高手。
01转换理念,认清快速阅读的本质
提到速读,我们首先产生的是不是“用很短的时间读完一本书”这个念头?
至于这个时间有多短,那就因人而异了,有人可能1天,有人可能几小时,印南敦史这样的速读大神,只需要20-3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
周岭在《认知觉醒》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经济学家泰勒·考文,带着一大摞新书在机场等飞机起飞,他一边翻书一边跟记者聊天,两小时过去,一大堆书也翻完了。
考文自己只留下了其中的一两本,将剩下的书都送给了记者。
在他看来,只要把书中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吸收就可以了,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书,所有的内容都读完。
也就是说,当你觉得,速读是需要在短时间内“读完”一本书,那么你的理念就需要改变了。
我们不妨来看下,那些慢读者都是怎么读书的?
第一种人,是觉得读书很吃力,必须很努力去读,这样的人,把读书当做一件挺艰难的事情的事情去做,不轻松便自然读得沉重且缓慢。
其次,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人都习惯了在手机上刷屏阅读,认为看书就该回到传统阅读模式,去逐字逐句的阅读,因此会觉得自己读不进书,阅读量减少,读书缓慢。
尤其是那些认为读书一定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的人,他们也属于慢读者。
因此,我们在想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一定要转换概念:读书,不一定需要逐字逐句、一字不落地读完整本内容。
读书,应该是能带给我们轻松和愉快体验的一件事,正如刷视频,刷网页一样,我们要用非常轻松的心态来面对阅读这件事。
02快速阅读能带给我们哪些红利?
阅读速度变快,至少能带给我们两个红利,一是随着阅读量的增加,带来的认知改变和提升,二来是能快速培养出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接触的第一本关于阅读的书籍,是韩国作家二志成写的《书都不会读,你还想成功》,当时我没理解洪镇洙为什么要一年读完100本书。
直到我开始学写作,每当遇到想说透道理,却没有办法找到充足有力的证据时,我才深刻明白了读书少的痛。
看见下雪,读书多的人会说“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读书少的人只会说“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以前对于“学习”这件事,我一直认为很辛苦,在读了很多关于提升学习力和认知力的书籍之后,我才明白,学习原来是讲究方法和节奏的。
以前自己一味努力、刻苦,不但成长速度缓慢,而且还会因为太辛苦,内心对学习这件事产生了排斥。
现在学习,我懂得充分利用大脑的习性,用微习惯的方法,慢慢地突破,用番茄工作法,每隔25分钟就休息5分钟,效率却是以前一味苦读书时的N倍。
看,多读书之后,自己的认知就是和以前不一样了,不但找到了方法,还提升了自己。
想到得到质变,首先要有量变,印南敦史在《快速阅读术》当中,就如何培养阅读习惯,为我们支了3招。
1. 每天在同一时间读书
养成在同一时间读书的习惯之后,读书这件事,就会变得像刷牙、喝水一样,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这时候,阅读对于我们来说,就会变得即轻松又自然。
每天醒来之后,不要着急起床,在床上读10分钟的书,然后再开始一天的活动,这个方法被很多朋友试过,都觉得非常好用。
还有的人,将每晚睡前刷手机的习惯,变成看书半小时,不但积累了阅读量,还改掉了熬夜的坏毛病。
2.首选可以快速阅读的书来看
在练习快速阅读的最初,先读一些轻松愉快的书,比读那些厚厚的小说,或者学术专业书籍,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快速读完,更容易获得成就感。
我们的大脑有一个习惯,喜欢得到奖励。当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并且很迅速、很顺利地完成,这种喜悦感就是对大脑最好的一种奖励。
得到奖励后的大脑,会像一个被表扬的小孩一样兴奋。一个开心的小朋友,是不是你说什么话,他都很容易接受?
同样,愉快的大脑,能带着你继续进入下一次的积极状态,保持积极的状态,很容易让我们进入一种良性循环模式。
3.每天读不一样的书
这一点就很容易理解,想象一下,同一道菜连续吃了一个礼拜是什么心情?同一本书连续看一个礼拜应该也是这样的滋味。
每天换不同的书籍看,让我们一直保持对书籍的好奇心,探索到新的知识,会带来更多不同的感受。
由此可见,学会速读,能帮助养成好的阅读习惯,能快速积累阅读的量变,从而达到提升认知的质变。
03快速阅读的方法有哪些
想要拥有快速阅读的能力,是有方法练习的,印南敦史给我们总结出了自己快速阅读的方法,其中最有效的,莫不过流水式阅读和呼吸式阅读这两种。
所谓流水式阅读,总结下来的精髓就是,让书籍中的内容,像水一样流过,即使遇到阻碍也不要停滞。
这个方法乍看有点抽象,我家楼下有只强迫症的八哥,可能会告诉你答案。
每天早晨,这只八哥都会被主人挂在阳台外面,吹吹小风,晒晒太阳,这时它通常会欢快的唱起爷爷教他的歌:“大海航行靠舵手”。
有一天,八哥卡壳,忘记了“舵手”这个词。
它很不甘心,倔强的唱了好久的“大海航行靠舵......靠舵......靠舵......大海航行靠舵......大海航行靠舵......”,那只“手”始终出不来,听着它的单句循环,差点没笑死。
我们如果阅读时遇到难点卡壳,千万别像这只小八哥,卡在这里单句循环。
而是应该让阅读的进度继续往前进,不要停,这样就不会妨碍阅读速度。
就像我们在高速上开车,一旦遇到堵车,我们的速度必定大受影响。
因此想要快速阅读,首先要学会的是,即使遇到难点也不要停滞,要像水流遇到石头一样,继续往前流淌。
有时候前面没有看懂的一个点,看到后面内容时自然就会理解,这就是流水式阅读。
此外,快速读完的书,还需要能记住重点内容,这样才能让书籍真正地帮助我们成长。
作者给了第二个速读的方法,呼吸式阅读。
人的正常呼吸,一定是有进有出,才能保持活力,如果只让一个人吸气,不给他呼气,很快就憋死了。
阅读也该如此,既要有输入——即吸气,也要有输出——呼气,一呼一吸之间,我们的生命才能律动起来。
呼吸式阅读的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一行采集、一行精华、一行评论”,最后再加上“自我评定足迹”,便完成了。
具体方法是这样,当我们看到书中有精彩的点,手写记在一张纸上,但是不要大段抄写,只要记录下一行便可以,即“一行采集”。
一本书看下来,我们会摘抄很多行重点内容。
此刻,要做的就是在采集好的所有内容中,挑选一条最钟爱,或者对自己帮助的最大的,做出标记,这一行,就是所谓的“一行精华”。
最后,换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写下自己和这一行精华产生共鸣的原因和理由,也同样不要长篇大论,而是精炼的一行文字,这便是“一行评论”。
此刻你便完成了一本书的快速阅读和“提纯”工作,也找出了这本书中对你最有用,或者最有感触的地方。
一行采集和一行精华就是输入,一行评论就是输出,这样就完成了一次呼吸式阅读。
等到读完12本书之后,再回看自己采摘的这一行精华,一行评论,就能发现——原来是这类书能引起我的共鸣,原来是这样的主张最能的大我的赞赏。
如此,你便能看清自己的阅读偏好,确定自己以后的读书方向,最重要的是,这样的读书方法,化繁为简,既有趣也轻松,特别便于我们坚持下去。
虽然现代社会中,书籍并非是生活必需品,如果需要查询解惑,网络更方便,如果需要获取信息,手机更快捷。
然而,苏轼却告诉我们“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有书相伴,我们就如同有了一个随身携带的避难所,有了一个不离不弃的挚友,我们的内心才能变得更加丰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