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an心致知 篇一:如何合理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技巧去阅读该书?

文以载道,以撰心,以致知。 ——muGezi

茶是门艺术,阅读也是门艺术,虽然艺术都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点,但还是有些资料会为我们铺平通往艺术之门的路。

1.阅读的背景

手机、平板、电纸书等便携智能设备的普及使得人们获取资讯的途径越来越广泛且日新月异,获取资讯的时间也越来越碎片化,但在信息纷繁复杂的今日,你真的知道如何阅读一篇文章、一则资讯吗?

笔者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开始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How to Read a Book)》这本书,可以看到前前后后一共用了14小时之多。而这本书就回答了上述问题,在面对“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状况时,就需要针对不同信息在不同时间下需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式和阅读速度。虽然题目是“阅读一本书”,但也可以用在如何阅读一篇文章、一则新闻、一个报道甚至是一篇科学文献。

京东读书显示的累计阅读时长

读此书后感慨良多,因该书是英文写就,我读的是中国宝岛台湾的学者翻译而来,因此不知道是笔者本身理解力不够还是不懂文化环境下孕育的思维方式不同,会觉得该书内容有些地方过于臃肿。因此,便斗胆写了个读书笔记,供大家阅读,可以只读此笔记;也可在读此笔记基础上再拜读该书;亦可在读完该书后再读此笔记以温故知新。最后,如果此笔记能对任何一个人起到任何微小的正向作用,便不胜欣喜。

2.阅读的目的

蒙田曾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同样的,古希腊数学、哲学家芝诺也说过:“知识就好像一个圆,已知的在圆内,未知的在圆外,知道得越多,这个圆越大,圆越大,未知的就越多。”知道的越多,越能感觉自我的渺小,越能促进自我继续学习,从而良性循环,建立终身学习的习惯。

阅读的目的无外乎有三:获得资讯、增进理解力和消遣。

从阅读中获得一些和之前熟知的事物相类似的新资讯就是获得资讯,相对而言获得资讯是比较易达到的;增进理解力就需要下一定的功夫从需要更高(但也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理解力的文章中学习,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克服难度,最后达到与作者相当的程度,才能完成和书本的沟通,而沟通都是建立在同等理解力的基础之上的;阅读的消遣目的就不多说了,其实如果兴趣在于此,获得资讯和增进理解力有时候也会被当做为娱乐消遣的方式之二,只是越来越少的人会这样了。

正如弗兰西斯·培根所说:“有些书可以浅尝即止,有些书是要生吞活剥,只有少数的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不同目的阅读以及不同质量的书目需要的方式方法也有所不同。

《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书将阅读根据理解程度和学习程度的深浅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当然这四层次的阅读不单是递进的关系,之间还可能错综复杂的互相包含,尤其是后一层次的阅读往往包含着前一层次。

高清完整版《如何阅读一本书》思维导图点mjrm

3.阅读的层次——基础阅读

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即处于识字阶段的阅读,也称为初级阅读、基本阅读或初步阅读。这一层次的阅读要求认识文字并了解文字的意思,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一个人可以学习到阅读的基本技巧,接受基础的阅读训练,获得初步的阅读技巧。

在基础阅读中,读者会向自己提问:“这个句子在说什么?”当然,问题本身具有多重含义,只是处于基础阅读层次的人只关注最浅层的意义。熟练基础阅读,意味着已经摆脱了文盲的状态。然而,基础阅读并不是小孩子独有的,很多人阅读一段文字、一本书,仍停留在了解文字意思的阶段。也就是说,对同一本书,有的人会进行基础阅读,而有的人会进行更深层次的阅读。千万不要以为自己识得书中所有的字就不会处于基础阅读阶段,这一阶段的阅读是我们日常阅读不可避免却也不可沉迷的。

4.阅读的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越短越好),抓出一本书的重点。检视阅读有点类似于学生时期进行的阅读理解。阅读理解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读完一段文字,可以概括文章大意,了解其中心思想,并能抓住文章的要点。对一整本书的检视阅读则要复杂一些,至少要明白“整本书主要讲什么”“书的结构如何”“各章重点讲什么”,并能根据所了解的内容对书进行归类。检视阅读是系统化略读(Skimming Systematically)的一门技术。

检视阅读的方法步骤是:看书名——看序——看目录——看索引——看感兴趣的章节——看随机章节——略读全书。这点对我影响较大,在看这本书之前,我看书的时候是不会看目录、序言之类的,但学习了之后我就会注意到一本书的方方面面,有时候甚至包括书的出版社以及腰封部分的内容,对初步了解书的内容甚至是增进读书的理解都大有裨益。

检视阅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阅读方式。通过检视阅读,我们可以确认是否需要进一步阅读。即使进行分析阅读或主题阅读,也需要先进行检视阅读,这样有助于对书籍进行整体把握。同时,检视阅读也是选书的好方法。在实体书店购书,我们通常都会先翻阅,看书名、作者简介、版次、目录,然后略读一下各章的内容,之后才决定是否买下这本书;网络购书也是类似的。这一过程可以算作检视阅读,只不过对书籍的了解和思考稍浅一些而已。

但相信大家的收藏夹中肯定都有很多书单,不愁没有书看,只愁没时间看书,因此可以适当采用检视阅读的方式来判断书单里的书哪些是适合自己的,然后就可以趁着“双十一”再囤一波书了,继续体验着“囤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快感。

滨海图书馆

5.阅读的层次——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你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如果说检视阅读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做到最完整的阅读;那么分析阅读就是在无限的时间里,最到最完整的阅读。通过分析阅读,读者可以对全书有更精准的把握,可以复述全书各部分的大意及重要细节。

分析阅读可以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谈论的内容;第二阶段——用自己的话诠释该书的内容;第三阶段——在详细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该书。能评论一本书的好坏则又把读书的境界提升了一个档次,写得好的书评完全可以单独阅读,用批评影响社会大众。笔者认为毛姆的《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一书就可看作是一个书评,但毛姆又不仅限于“八卦”作家的作品,还按图索骥,从作家的作品问解到作家的生平和性格,再由他们的生平和性格回转到作品本身,写就一本精彩绝伦的随笔集,值得拜读。

与检视阅读不同,分析阅读需要大量时间。因此,像前面提到的,如果阅读一本书的目的仅仅只是为了获得资讯或者休闲娱乐,就没有必要进行分析阅读,而且如果是为了娱乐消遣儿读书,则没有任何规则限制你。

在每一种阅读层次中,读者都会向自己提问,在基础阅读中提问的主要内容是文字的意思,在检视阅读中的提问偏重书的结构、大意,而在分析阅读中提问的内容则更详细、系统,提问的过程也就是加深理解的过程。在分析阅读的过程中,读者需要自己提出许多问题,归结起来,大概有以下四个部分的问题。

主动阅读的基础: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

想要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就要在分析阅读的过程中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就是找出这本书的主题,并清楚明白作者是如何依次发展这个主题的。

(2)作者详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详细了解作者的想法、论断与论点。

(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论是哪个作者都有可能出现错误,因此要辩证的看待作者的想法、论断与论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在你判断这本书是否有道理之前,你必须先了解整本书在说些什么才行。

(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即当你读完一本书,在合上书后继续自己的生活后,你读的书对你的生活或者精神有什么格外的影响吗?

能顺利回答完上述四个问题,才算真正读完了一本书,但仅仅是知道这四个问题还不够,还要知道如何精准、正确地回答问题。并且文中提到:要养成习惯,除了不断地运作练习之外,别无他法。所以,对于此书不应该只是简单的阅读,而是要在应用过程在掌握书中的方式方法。如此训练而来的能力,就是阅读的艺术。 分析阅读是我们最常用的深入阅读一本书的方式,分析阅读可以在基础阅读或检视阅读之后进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笔记的重要性

这里再强调一下记笔记的重要性。

上文也提到,仅仅提出问题还不够,还要试着去回答这些问题。理论上来说,这样的过程可以在脑海中完成,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你手中有一枝笔会更容易做到。记笔记不仅能让你保持清醒不打瞌睡,还能让你厘清思路,并在此基础上理解作者的思路作者的思想。

最著名的笔记当属引起费马大定理的那个笔记了,那是大约在1637年左右,法国学者费马在阅读丢番图(Diophatus)《算术》拉丁文译本时,曾在第11卷第8命题旁写道:“将一个立方数分成两个立方数之和,或一个四次幂分成两个四次幂之和,或者一般地将一个高于二次的幂分成两个同次幂之和,这是不可能的。关于此,我确信已发现了一种美妙的证法 ,可惜这里空白的地方太小,写不下。”他是否真的知道证法不得而知,但为此全世界最卓越的数学家们花费了整整358年的时间直至1995年被英国数学家安德鲁·怀尔斯彻底证明,想要一睹过程中的艰辛与喜悦可参看西蒙·辛格《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

6.阅读的层次——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非常多。主题阅读不是针对一本书的阅读,而是需要阅读多本谈到同一主题的图书,因此,主题阅读也可称为比较阅读(Comparative Reading)。然而,只是对多本书的文字内容进行比较还远远不够,通过主题阅读,读者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一主题的全新论断,这一论断也许在阅读过的任何一本书中都没有论述,优点类似于对于某一主题而进行的调研。主题阅读并不易行,它是具有极强创造性的阅读,阅读收效也最佳。

虽然主题阅读并不易行,但读者也不必因此望而却步。主题阅读并不是特别深奥,也不需要特别的技巧与方法。因为只要写过论文的人(还记得被论文支配的恐惧吗?),都曾进行过主题阅读。比如,对某一主题产生强烈兴趣,随后阅读大量文献,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分析,最后论述成文,其实这一过程就包含了主题阅读,是不是熟悉的感觉?

总的来说,主题阅读包含五个步骤,不过步骤之间可以互相取代。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1)找出章节。把同一个主题的书整体检视阅读一遍,选择的书不太可能全本都与主题相关,因此只要找出书中与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即可。

(2)达成共识。包含作者与作者之间的共识以及作者和你的共识。

(3)厘清问题。问题导向,问题指引你看书做调研的具体方向。

(4)界定议题。确定问题的正反两面,并将相关议题整理。

(5)分析讨论。从相互矛盾的答案的冲突中找到令人信服的证据,才能说真正了解了问题。

主题阅读存在两个基本前提:一是对某个主题产生强烈的好奇;二是阅读多本书籍,参考各种资料,有能力形成自己的分析。阅读本身就是一个求知的过程,大部分都是由好奇心驱使,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情,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主题阅读也不例外,而且主题阅读的阅读量更大,阅读的效果也不仅是接受、掌握某一知识,而是产生自己的论述、创新。

7.书中提到的其他内容

前文笔者也提到过,不知什么原因,这本书的内容臃肿,读起来很枯燥,但是对于那些非读不可而且非学不可的学术专著作用较大。

回到题目,如何合理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技巧去阅读该书?通过对该书内容的仔细阅读后(对应于作者的“分析阅读”),发现这本书用”检视阅读”的略读+速读就够了,但并不是说仔细阅读后就无收获,同样也是收获满满,但仅针对于有特定领域需求的人来分析阅读。

这点正如文中针对不同类型书的阅读方法部分,这点占据了该书的很大部分,笔者认为都可以略过,因此汇聚放于次节。

该部分主要有:

第十三章 如何阅读实用型的书

第十四章 如何阅读想像文学

第十五章 阅读故事、戏剧与诗的一些建议

第十六章 如何阅读历史书

第十七章 如何阅读科学与数学

第十八章 如何阅读哲学书

第十九章 如何阅读社会科学

有特定领域需求的读者可以选择性阅读,读后依旧会有所收获;而略过这部分内容对读者理解作者的核心阅读思想并不会产生很大的障碍。

8.列举一些相关书目

按理说,关于如何阅读谈了这么多,本文的读者应该都会独自选书,而不应该再出个书单之类的。但心又按捺不住想推荐的急躁心❤,遂以列举一些相关书目为名,把文中提到的以及一些相关的书目列于此,以供参考。

序号 书目 作者 豆瓣评分/评分人数
1 如何阅读一本书 艾德勒/范多伦 8.4/64675
2 阅读是一座随身携带的避难所 毛姆 8.6/7719
3 费马大定理:一个困惑了世间智者358年的谜 西蒙·辛格 9.2/2301
4 书读完了 金克木 8.4/665
5 为学十六法 吕思勉 8.4/219
6 阅读的故事 唐诺 8.3/2125
7 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奥野宣之 7.3/11559
8 如何阅读一本书 轻阅读编写组 6.7/311

PS:为保证文章的完整性,相关链接放于文章末尾。

9.总结

再次回到题目,如何合理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技巧去阅读该书呢?

本文运用《如何阅读一本书》里的阅读技巧,首先基础阅读阶段,从书的作者、译者、序言等信息尝试了解书的背景;其次检视阅读阶段,跳跃性通读全书,总结出该书的主要内容——阅读的四个层次;再次分析阅读阶段,仔细学习了该书的全部内容,包括和笔者关系不大的诗歌、戏剧等方面的枯燥的内容,读后发现该书其实只需要”检视阅读”就够了;最后主题阅读阶段,虽然该书只需要“检视阅读”就行,但“阅读的艺术”却是值得反复琢磨、仔细研读的。生有涯,而知无涯,需要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读书观,也可以说从任何时候开始学习都为时未晚。

百尺高梧,撑得起一轮月色;数椽矮屋,锁不住午夜书声。

读书的意义很多,

有人说:“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

也有人说:“条条大路通罗马,可有的人生来就在罗马。但我觉得路还是得自己走一遍,别人到达终点的速度可能比我快,但看过的风景不一定有我多。

……

那你觉得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