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邓散木《篆刻学》:宋印
接着说邓散木《篆刻学》的宋印部分,是《篆刻学》中第二章第一节第五小节,如图:
(《篆刻学》宋印部分)
宋是960年赵匡胤通过政变(即“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的王朝,至1279年为元军所灭,前后共320年,分北宋、南宋两个时期,史称两宋王朝。北宋都汴梁(今开封),前后九帝,1127年为金所灭;南宋都临安(今杭州),前后也历九帝,1279年为元所灭。
宋朝在中国历史上很重要,它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宋时官印,传世较多,官印的管理,已出现新的定制,据史书记载,约宋神宗年间,已允许官员死后,印章须随葬,如不随葬,按律治罪。宋官印出土和存世更多是正常的。
依邓散木先生所记,我们整理一下宋官印的印制如图:
(宋官印印制)
与前朝相同,按地位高下,印制各不相同,总之是官位越尊贵,印章材料越好,印面面积越大。值得一提的是,在宋徽宗年间,又增加了“受命宝”和“镇国宝”与最早的“天子六玺”合成了“天子八宝”。
实际上,除了邓先生讲的以上这些,宋代还有一些与印制相关的杂事值得一说:
一、官印有款盛行于宋代,“九叠印”起源于宋代
宋官印形制上的特点较为显著,除了沿五代印制印背均有年号凿款与制作地点的记载外,印纽明显增高,多呈板状、印纽没有穿孔,印面呈长方形,边栏比唐代官印加宽,印文盘叠布满印面。宋官印实物的样子如图:
(宋官印实物)
边款起始于五代官印,至宋代成为定制,印面及边款样子最经典的例子是“平定县印”,如图:
(平定县印及边款)
我们看,这方宋印的印面如唐印,但印文排列更加密实,笔画排叠也更繁复,其实,这正是“九叠印”的起源处。边款中的文字标明铸造年份与地点:“熙宁三年少府监重铸”,中间印纽上刻一“上”字,以辨别印面方向。
邓先生所举的一方印,“九叠”倾向更加明显,就是这方“招抚使印”:
(招抚使印)
正如邓先生所言,为了达成印面满布的效果,宋印常常因为“九叠”的缘故,“支离乖舛,莫可究诘”,在一些印里,我们经常无法辨认印面内容。这种问题,到了明清,更加突出。但“九叠”也有突出的排叠之美,工艺性十足。比如这方“内府图书之印”:
(内府图书之印)
二、押印始于宋代
我们经常在宋徽宗的书画作品里看到宋徽宗“天下一人”的花押,认为元代的押印多源于这里,其实不然。
(宋徽宗画里的“天下一人”花押)
实际上,在北宋初年已经有花押印出现了,比如宋太祖赵匡胤的花押印,如图:
(宋太祖的花押印)
不过,押印大多属于私印(皇帝的押印,不好界定,属半官半私印),不在官印讨论之列。
如邓先生所言,与唐印一样,宋印也有朱记印,“以给京城及外处职司及诸军校等,其制:长一寸七分,广一寸六分。亦以铜为之。”他也举了一方印例,如图:
(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
这方印的印文是“通远军遮生堡铜朱记”,我们看,如果不仔细辨认,印文是不好认出来的。此外,宋印里还有一方印式比较特殊的印,前所未有,如图:
(一贯背合同)
这是一方楷书铜印,印文为“一贯背合同”,应当是南宋纸币上专用的一种印鉴,印面呈两头粗,中间窄,印文款识亦随印体形状布排,是南宋时期商业往来的印信。印面文字横细竖粗,几乎不见书法意韵,而是有十足的美术特性,可以视为“宋体字”的起源处(现在市面上也有这方印的仿作,爱好者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