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哥伦比亚大学金融系主任,多德的课《证券管理和证券分析》以《证券分析》为基础。这本书,多德是起草和架构组织者,对书的内容非常熟悉。那么还有比书的作者还要熟悉书的内容的人吗?有。那就是,巴菲特。“事实就是,我比多德更了解教材。我可以引述书里的任何一段内容。这本书差不多有五百页,我知道里面的每一个例子,我已经把内容全都吸收了。有如此喜爱他的人,你可以想象一下这对多德有怎样的影响。”随后,多德请巴菲特到他家里,带他去吃晚餐。巴菲特得到了多德如父亲一般的关注。第二年,当巴菲特有机会上格雷厄姆的课时。同样的情景又复现了,课程变成了他和格雷格姆的“二重奏”。其他的人负责旁听。但是,格雷厄姆的讲座不是基于课本的。格雷厄姆是个艺术家,从不照本宣科。巴菲特的反应就如同一个在山洞里度过了一生的人,从山洞中冲出来第一次感知到现实世界,在阳光下眨着眼睛。他原来仅仅看着股票价格波动,凭着直觉购买股票。现在,他知道股票背后的公司的价值。格雷厄姆有一整套办法分析公司的价值。他把公司价值远高于股票价格的股票称之为“烟蒂”。被人扔到地上的烟头,可以捡起来再吸上一大口的那种烟蒂。一个好的投资者的主要工作就是发现这些“烟蒂”,然后买回来等着升值。不但如此,他胜过了他的老师。格雷厄姆是学者、艺术家,他从来都是从公开的数据中对公司的价值进行分析。如果用其他途径得来的数据,格雷厄姆认为对于别的投资者来说不公平。巴菲特不是这种风格。他直接跑到公司进行调研,调查。一切能够得来的数据,他都要。研究生临近毕业,巴菲特希望到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巴菲特的目标很清晰。如果格雷厄姆雇用了他,他会胜过其他人。巴菲特在很多事情上都缺乏自信,但在股票这个专业领域,他总是很有底气。为了抓住这个机会,他提出可以无薪工作。格雷厄姆说:大型投资银行公司不要犹太人,我的公司专门招收犹太员工,这里的员工都是犹太人。你不是犹太人,所以不能进入公司。格雷厄姆难道不能为他的得意门生破一次例雇用一个不花他一分钱的人吗?不能。格雷厄姆认定了这个规矩,因此他不会破例,即便巴菲特是他的学生中最优秀的一位。巴菲特很受打击,但是也找不到任何表示不满的话。巴菲特这次的灰心失望直到毕业时才再一次振作起来,踏上了返回奥马哈的火车。
最重要的知识
21岁时,巴菲特已经对自己的投资能力超级自信。到1951年底,他已经将他的资产从9804美元增值到19738美元,也就是说,他在一年之内挣了75%的投资利润。
10多年的业余经商经历和在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投资技能,足以让巴菲特的资产不断滚下去。但是,在巴菲特的身上还有一个巨大的弱点。别人难以察觉的弱点。“我觉得自己形单影只,是个社交低能儿。一片混乱。”巴菲特谈论股票时的自信、天才的光环,以及能弹奏夏威夷四弦琴,所有这一切都包藏着脆弱:在心底里,他整日笼罩在忧伤之下,踌躇困惑,不知所措。时光一年年过去,他对社交能力的提高越发感到绝望。他很努力的追求一个叫苏珊的女孩,但效果不明显。他看到一则戴尔卡耐基的公开演讲课程的广告。于是他揣上100美元,去纽约参加课程。“我去听戴尔卡耐基的课,因为我的社交适应能力让我痛苦万分。我到那儿,付了钱,但后来没有继续下去,因为我失去了勇气。”巴菲特从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回到奥马哈之后,必须用一个夏天的时间完成国民警卫队的服役。虽然他并不适合,但总要比去参加朝鲜战争好。不但如此,国民警卫队要求他每年要有几周时间去参加训练营。然而训练营丝毫也没有提高巴菲特的成熟度。从国民警卫队训练营回来,巴菲特再一次发誓要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我很害怕发表公开演讲。如果我必须这么做,你无法想象我的表现和样子。我非常恐惧,以至于我就是做不好。我想放弃。实际上,我安排自己的生活,好让自己无须被迫在任何人面前起身说话。当我毕业后回到奥马哈,我看到了另一则广告。我知道有时候我得在人前发言。我极度苦恼,结果又报名参加了一门课程,就是为了摆脱这种痛苦。”在公开场合说话并不是他唯一的目标,要赢得苏珊的芳心,他总得能和苏珊交谈。巴菲特报名参加的课程,还是戴尔卡耐基的演讲课。“我带了100美元的现金,把这笔钱交给讲师,我对他说'在我改变主意前,把它拿走’。”“他给了我们一本关于演讲的书——主题演讲、选举演讲、副州长演讲等,要我们每周都进行这些演说。这本书的作用是让你学会战胜自己。我是想说,为什么在5分钟前你能够单独和某人谈话,然后在一群人面前就僵硬无语呢?因此,他们会教你一些心理方法来战胜这一困难。其中有一些方法就是练习,我们真的是相互帮助、共同克服。方法生效了,这是我所获得的最重要的知识。”虽然效果并不是立竿见影的,但是巴菲特通过写信,以及种种的努力,还有家人之间的友谊,逐渐拉近了与苏珊的距离。巴菲特开始得意洋洋,定期去参加他的戴尔卡耐基课程班。“那一周我赢得了铅笔。如果你完成了很有难度的事,以及做了最多的训练,他们就用铅笔作为奖品。我得到铅笔奖励的那周向苏珊求婚了。”1952年4月,23岁的巴菲特如愿以偿的与苏珊结婚了。
平淡的职业生涯与相悖的价值观
青年巴菲特同学虽然凭借超凡的投资能力,个人资产在疯长,但在事业方面并不顺利。遭到格雷厄姆的直言拒绝,不能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工作,巴菲特却已经下决心成为一个股票经纪人,就在家乡奥马哈,这个远离华尔街的地方。这是非同寻常的决定。按照当时的一般常识,如果你想在股票市场上赚到钱,纽约才是最适合的地方。所以,即便不能在格雷厄姆的投资公司工作,巴菲特的次优选择应该是在纽约的大型投资公司工作,在华尔街找个大平台。但是巴菲特有自己的原则。远离华尔街的条条框框会让他觉得自由。还记得吗?巴菲特10岁想通的:为什么挣钱?他要为自己工作的自由!回到奥姆哈,巴菲特在“巴菲特-福克公司”工作。他的工作是推销股票,同时打理自己的资产。他从来不需要什么动力去推动自己努力耕耘自己的资产。他不时翻阅多德和格雷厄姆的书,以得到新的启示。他不分昼夜的查阅手册、汲取知识。“我一页一页地查阅《穆迪手册》,内容涉及工业、运输、银行以及金融,总共10000页,而我查阅了两遍。我确实每个行业都看。”即便如此沉浸于寻找股票的游戏里,巴菲特也不愿意仅仅是个投资者,或者仅仅是个推销员。他效仿本杰明。格雷厄姆,做一名教师。于是,他和奥马哈大学签约,教授夜校课程。他给这门课起了一个谨慎的名字“稳健的股票投资”。站在教室前面,巴菲特容光焕发,他在地板上踱步,语速飞快,学生们努力避免被涌向他们的洪水般的信息淹死。尽管巴菲特具备扎实的知识,他从不向学生保证他们会变得富有,或者听他的课就能获得特别的业绩,他也没有自我吹嘘在投资方面的成功。显然,他很受欢迎。卡耐基课程的训练,就这样产生了作用。他和国民警卫队的朋友合伙买了一家加油站。而附近的另外一家加油站生意总比他们的好。这让他们发疯。巴菲特甚至动员姐夫,每个周末过来帮忙,清洗挡风玻璃,做任何他们可以做的去吸引新顾客。然而司机们还是继续去街对面的加油站。巴菲特认识到,那个加油站的“主人很成功,很受喜欢。每个月他都能击败我们。就在那时,我知道了顾客忠诚度的威力。那个家伙可以永远经营下去,他有老主顾。而我们却无力改变那种状况。”“我买加油站是最愚蠢的一件事——我损失了2000美元,那时对我而言,这是一大笔钱,我还从来没有遭受过真正的损失,这很令人痛苦。”他买过一个纺织公司的股票,作为股票推销员他还介绍给许多人买这只股票。但是,这次投资失败了。作为股票经纪人,客户越是进行频繁的股票交易,经纪人赚的越多。这与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理念相悖。正如他那句名言,“如果你不想持有一只股票10年,你最好10分钟也不要持有。”经纪人的收入是以营业额而不是建议为基础,“他的收入是以他卖出去多少'药’为基础计算的。你会去一个收入完全与开了多少药挂钩的医生那儿吗?”巴菲特认为这个行业天生就有利益冲突。当然,今天中国的医院就是这样的。“我不想蒙蔽客户,我从来不会将我不信任或者我自己没买的股票卖给客户。另一方面,其中有未公开的利润。如果有人就这些问我,我会告诉他们。但我不喜欢这样的事,我想和我的客户在同一边,所有人都知道进展情况。而一个推销员出于(职业)天性是不会那样做的。”他更愿意管理他们的钱,而不是卖股票给他们,这样他的利益就和客户的利益一致了。工作上的不如意,并没有影响巴菲特对投资的研究热情。1952年春天,他写了一篇《我最喜欢的证券》,这篇文章解释了他的投资思想。文章发表之后,吸引了一个很有影响力的人的注意。这个人名叫罗森瓦德,他掌管着美国证券公司。罗森瓦德跟格雷厄姆联系,格雷厄姆对巴菲特给了很高的评价,于是罗森瓦德给了巴菲特一份工作。巴菲特太想接受这份工作了。但是,他没能获得国民警卫队的批准。此后的两年,巴菲特一方面打理自己的投资,一方面开展他不尽如意的股票经纪人事业。两年间,巴菲特一直和格雷厄姆保持通信来往。他还定期去纽约走访格莱厄姆-纽曼公司。终于在1954年,格雷厄姆和他的合伙人纽曼向巴菲特敞开了怀抱。巴菲特欣然接受了这份梦寐以求的工作。这一次,国民警卫队同意了。
格雷厄姆的智慧继承人
被格雷厄姆-纽曼公司聘用,巴菲特激动万分。1954年8月1日,他抵达纽约,第二天就出现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比正式的开始日期提前了一个月。在第一个月里,巴菲特一直待在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文件库里,迫切地想知道有关这个公司运作的所有事情,不放过每一张纸片。虽然这只是一家只有8个人的公司。巴菲特的日常工作是分析。他从《标准普尔手册》和《穆迪手册》收集数据,并填写成百上千张用于格雷厄姆-纽曼公司作决定的简单表格。巴菲特想要知道每一家公司的所有基本信息,一旦看完这些信息,他就会缩小范围,更认真的研究少数股票,然后将钱集中投注在他认为最好的股票上。巴菲特像一条可以找到任何免费或便宜东西的侦探犬。他吸收数字且加以分析的惊人能力,很快就成为格雷厄姆-纽曼公司的得力干将。他最喜欢的线索之一是粉单:一周印一次,在一张粉红色的纸上。这张单子提供了那些小的不能在股票交易所交易的公司的信息。另外一个是《全美报价书》,每6个月出版一次,上面是一些小的都不能进粉单的公司信息。但是再小的公司、再难懂的细节都难以逃脱他的筛子。“我会仔细筛选大量的企业,并且从中找出一两个我能投上1万或者1.5万美元的极其便宜的公司。”现在,巴菲特大部分的时间花在沉思上面,生意数据和股票价格在他的脑海里盘旋。如果他不是在学习,那他就一定在教书。为了能使他的戴尔卡耐基的技能保持灵敏,不至于在观众面前僵住,他在一所成人学校教授投资课程。在华尔街的圈子里,人们评价巴菲特是“你见过的最格格不入的人”。但是当他开始滔滔不绝地讲股票的事后,其他人会定定的坐在他的脚边,就像“耶稣和教徒”,勃兰特说。对于格雷厄姆,挑选股票就是一个智力测验。而巴菲特却把这个过程看成是竞赛。当然,格雷厄姆这个学者型的投资家很欣赏巴菲特。在格雷厄姆的授权下,巴菲特主导了可可豆和联合电车公司的交易。这为格雷厄姆-纽曼赚了很多钱。巴菲特个人也在这两笔交易中获得了空前的收益。可可豆公司的交易中,巴菲特的精密计算为他赚了13000美元。而联合电车公司的交易,则赚了2万美元。1956年,62岁的格雷厄姆宣布退休。他给合伙人的通知中,推荐巴菲特成为公司的普通合伙人。他来过格雷厄姆公司工作过,即便受到了赞赏,然而对他而言,留下来,甚至被看成是本杰明格雷厄姆智慧的继承人,已经不值得了。当他主导联合电车和可可豆一战时,他总在想,他不喜欢住在纽约,不喜欢总是在火车上来来回回。他或许想起了他10岁时已经想明白的事情:他想要的是自由,为自己工作的自由。
巴菲特的财富自由之路
“我大约有174000美元,准备退休了。我在奥马哈安德伍德大街5202号租了一间房子,每个月付175美元。我们每年的生活费是12000美元,而我的资产还在增长。”是的,他的财富还在增长,而且增长的速度是惊人的。自从怀揣9800美元上哥伦比亚大学以来,每年他的资金增长率都超过61%。他从儿童时期形成大量阅读习惯,给他带来一个个影响人生的发现和好运。他在10岁想明白为什么赚钱,弄明白财富增长的原理——复利法则。他用11年的时间卖报纸,获得最稳定的收入。此后的投资让他的资金越滚越大。如果用《1万小时天才理论》来看,这十多年的训练足以让他成为投资天才。他师从当时最伟大的金融学者,但他不被老师的思维所局限。他的实践和大量的学习让他掌握了一门卓绝的技能:价值投资。他凭借执着的努力克服了自己的弱点,成为受欢迎的老师和演说家。可是他还是很急,为了达到目标,他需要非常大的复合增长率。因此,他决定成立一个合伙公司。在30岁那年,他遇到了一生的伙伴和挚友——查理。芒格。此后的46年,他创造了世界投资史上的奇迹,也划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人生复利曲线。注:本文件非基金宣传推介材料,仅作为本公司旗下基金的客户服务事项之一。本文件所提供之任何信息仅供阅读者参考,既不构成未来本公司管理之基金进行投资决策之必然依据,亦不构成对阅读者或投资者的任何实质性投资建议或承诺。本公司并不保证本文件所载文字及数据的准确性及完整性,也不对因此导致的任何第三方投资后果承担法律责任。
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1gwOciUQ1G66wbt6U1qL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