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看到徐达家里十分简陋,便说:“三弟...
朱元璋看到徐达家里十分简陋,便说:“三弟家中如此破旧,我把吴王府赐给你吧”,刘伯温心中大惊,连忙向徐达使眼色,徐达心领神会,回答了一句话,就此逃过一劫。
朱元璋手下有两大神将,一是徐达,二是常遇春。徐达是朱元璋的发小,在1353年朱元璋起兵之初,就跟着他了。常遇春原本落草为寇,后来听说朱元璋仗义豪侠,才在1355年跟了他。
徐达和常遇春二人都是自幼习武、神勇无敌。徐达号称“战神”,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鲜有败绩。常遇春号称“常十万”,他常说,给他十万兵马,他就可以横扫天下。
不过,两人区别颇大。常遇春虽然英勇,但缺少智谋,朱元璋经常告诫他”克敌在勇,全胜在谋”。另外,常遇春性格暴躁,每次攻下城池,动不动就要屠城,因而,在当时风评不好。
而徐达了,不仅善于排兵布阵、调兵遣将,还颇具智慧和谋略,为人也十分谨慎。另外,徐达还攻城不屠,受降不杀,成功不矜,因而在军中威望极高,上下左右无不对其敬服。
徐达的智慧,说两件事你就知道了。
当年,徐达、常遇春北伐胜利后,元顺帝半夜率领妻儿、妃嫔向着居庸关方向逃走,徐达本有机会将元顺帝捉住,但他却故意让顺帝逃走了。
常遇春得知此事,非常生气,认为失去立大功的机会,徐达洞悉了他的不满,便告诉他说:“他虽是夷狄,然而曾久居帝位,号令天下。如果真抓到了,主上拿他怎么办才好?割块地来封他,还是杀了他以求甘心?我认为两者都不行,放了他最合适。”
后来,他们班师回朝,向朱元璋说明了此事,朱元璋也认为徐达做的对。
还有一次,朱元璋听闻徐达棋艺高超,就召来徐达较量一番,徐达担心有胜君之罪,就在下棋时故意输给朱元璋。
下了几盘后,朱元璋发现徐达是在故意让他,有些不高兴,就要徐达不准再让,徐达便拿出了真本事,结果没过多久,朱元璋就一败涂地。
不过,徐达也聪明,他虽然赢了,但却把棋子走成了“万岁”二字,然后立马跪下直呼“吾皇万岁”,朱元璋大喜,直接把莫愁湖赏给了徐达,后人也把那座楼称为“棋胜楼”。
徐达不仅智慧过人,还处处谨慎小心。众所周知,朱元璋“生性多疑、喜好猜忌”,对手下的文臣武将都不放心,即便是赤胆忠心的徐达,也在他的怀疑当中。
一次,朱元璋带着刘伯温到徐达家中串门,看到徐达府邸比较破旧,就想借机试探他,便说道:“三弟劳苦功高,怎么能住这么破旧的房子,我把吴王府赐给你吧!”
刘伯温反应很快,一听这话就知道“来者不善”,当即向徐达使眼色要他别接受,徐达知道接受不得,立马心领神会,婉言拒绝了。
原来,吴王府是朱元璋以前称吴王时住的府邸,现在朱元璋成了大明皇帝,徐达身为臣子,怎么能住皇帝的旧宅了!
徐达拒绝的也非常高明,不是像一般人一样说“谢谢,我不要”,而是借用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典故回答道:“天下未定,上方宵衣旰食,臣敢以家为计?”
朱元璋听到这话,心里非常舒服,不在多说什么。可是回去后,他还是不放心,准备再试探一次。
过了几天,朱元璋邀请徐达一起喝酒,席间他一个劲儿的灌徐达的酒,不一会儿,徐达就喝趴下了。这时,朱元璋便命侍卫把徐达抬到吴王府中休息。
第二天一早,徐达醒了,仆人听到动静,连忙进屋伺候,徐达看着陌生环境,问道:“这是哪里”,仆人回答:“吴王府。”
徐达一听,顿时吓得一激灵,连忙起身下床,对着床榻连磕三个响头,嘴里还念叨着“死罪,死罪!”
咋回事了?原来徐达睡得那张床,正是朱元璋以前称吴王时睡得龙床。
很快,这事就传到了朱元璋耳中,朱元璋很满意,想到徐达在背后都对自己如此敬畏,便打消了对他的疑虑。
公元1385年,徐达在北平病逝,享年54岁。朱元璋亲至葬礼哀悼,并追封他为中山王,赠三世皆王爵。(有野史中说徐达是被朱元璋一盘蒸鹅赐死,正史中并没有)
朱元璋评价徐达:破虏平蛮,功贯古今人第一;出将入相,才兼文武世无双。
不得不说,徐达确实是英勇和智慧的化身,他深知“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更明白“狡兔死,走狗烹”的结局,所以他“功高不盖主,居功不自傲”,一生都谨言慎行、低调藏拙,最后才能屡屡逃过朱元璋的猜忌和杀心,这份智慧不可谓不高。
正所谓“读史使人明智,鉴古方能知今”,古代的朝堂,就是今天的职场,虽然时空相隔600多年,但这份智慧对今天的我们,依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人生在世,智慧最宝贵,也最难得。明代鬼才冯梦龙写了一部“智慧谋略锦囊”名叫《智囊》,其中收录了很多关于朱元璋、徐达、刘伯温等君臣斗智斗勇的事迹。
除了他们的故事之外,《智囊》中还收录了从先秦到明代的1200多个智慧谋略故事,囊括了事上御下、识人辨人、竞争博弈、为人处世、安身立命等诸多智慧法门,个个发人深省、引人深思。
我建议大家读读《智囊》,说实话,有时候你觉得机会不多,实际是智慧不够,一套精装《智囊》就能帮你智慧大开。#双11好物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