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汉字造字法

关于汉字的造字法,从汉朝以来,相沿有“六书”的说法。“六书”是古人解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条例。“六书”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保氏》。后世学者定名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象形字是最原始的造字法,起源最早。比较复杂的事物没有办法象形的,局限性也很大,数量较少,在汉字中象形字只有三百多个。

例如:“大”字,原来是像一个正面直立的人的形状,手足展开,就表示“大”的意思了。这种从名词推广到形容词的造字法,是后来发展出来的。

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大” 、“太”两个字是通用的。

因为宇宙间的事物很多,不可能按每一事物的特征都造一个象形字,很多抽象的概念根本画不出来,而且即使画得出,这种依样画葫芦的造字法也太笨了。后来为了克服象形字的局限性,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又发明了另一种造字法——指事法。

指事:

属于“独体造字法”。与象形的主要分别,是指事字含有绘画较抽象中的东西。

例如:图为甲骨文

“刃”字是在“刀”的锋利处加上一点,以作标示;

“凶”字则是在陷阱处加上交叉符号;“上”、“下”二字则是在主体“一”的上方或下方画上标示符号;“三”则由三横来表示。这些字的勾画,都有较抽象的部分。

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构字成分合成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用会意法造出的字就是会意字,它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1. 异体会意字

用不同的字组成。如“武”,从戈从止。止是趾本字,戈下有脚,表示人拿着武器走,有征伐或显示武力的意思。

2. 同体会意字用相同的字组成

如“从”,表示两人前后相随、“比”,表示两人接近并立。

形声:

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转注:

转注有不同的解释:一是“形转”,二是“义转”,三是“音转”。

由于许慎对于转注的定义简单,《说文》九千余字中亦未指出哪些是转注之字例,后世对转注之确切意义莫衷一是,至今无定论。

转注字是一种完全同义词,从语言的角度上来说,它增加了人们的负担。如今天就只用“老”字而不用“考”字了,“考”的意义用法已经转移。转注字虽然没有产生新的造字方法,但是造出了新字,而且新字往往是形声字。它反映了语音的发展变化或方音的差异;同时它也反映了一种语言文字现象:即文字是如何调整自己的形体以适应发展变化了的语言的需要的,它是一种动态的文字现象。

许慎说:“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所谓“建类一首”,就是指同一个部首;“同意相受”就是指几个部首相同的同意字可以互相解释。例如“老”字和“考”字,就是一对转注字,它们都属“老部”(所谓建类一首)许慎对“老”字的解释是“老、考也”,“考、老也”(所谓同意相受)。

甲骨文

假借:

假借,指借用;凭借、借助;见《南齐书·文学传·崔慰祖》:“聚书至万卷,邻里年少好事者来从假借,日数十袠, 慰祖 亲自取与,未尝为辞。”

古时候,语言中的某个“词”,本来没有替它造字,就依照它的声音“假借”一个“同音字”来寄托这个“词”的意义。”例如:“难”原是鸟名,借为“艰难”之难;“长”是长发,借为长久之长;“久”是“从后灸之,借为“久远”之久,等等。

假借的意义

“假借”用已有的汉字去记录新词,这是假借的积极作用;但是,用了假借法之后,一字兼表数意,客观上造成了一些同音同形而异义的词,使人不易掌握,这是假借的消极作用。

“六书”中,真正的造字法是四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而转注,假借并未造新字,只算“用字法”。

东汉学者许慎给“六书”下定义是:

象形者,画成其事,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讬事,令长是也。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