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笔记||以德报怨的孝子促退了道德

导语

我们都知道,儒家是讲究孝道的,可是孔子并不主张愚孝。曾皙和曾参父子俩都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被父亲打了,还装作若无其事。结果孔子很生气,你怎么这么笨,父亲打你你不知道跑吗?孔子担心的是,如果父亲失手,把儿子打残了、打死了,那就是不义。你不逃跑,专门让父亲打,就是陷父亲于不义。孔子批评曾参,也间接地批评了曾皙。也就是说,在孔子看来,不能让晚辈一味地愚孝,长者首先要慈爱。

可惜的是,儒家思想在发展过程中变味了,把孔子的本意歪曲了。到了后来,他们一味地强调晚辈对长辈的顺从,却对长辈没有丝毫约束。《左传》中,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偏爱公叔段,他们联合起来谋反,害郑庄公。郑庄公很生气,可是后来还是和母亲和解了。《世说新语》和《搜神记》中讲王祥的后母心毒,要杀王祥。王祥跪在后母跟前,甘愿受死,后母不好意思,没有杀他。冬天,后母要吃鱼,他卧冰求鲤。历史上唐高祖李渊的妻子太穆窦皇后,她的婆婆暴虐无常,她侍奉婆婆尽心尽力,毫无怨言。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弟子规》中就明确地说:“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也就说,不管长辈对我们怎么样,我们都要对他们好。他们对我们不好,我们依旧对他们好,这样才能显示出我们的贤德。古书中就是这样宣传孝子的,把他们当作了道德的楷模。

然而,我要说,正是因为古书中不断地宣传这些以德报怨的孝子,我们的道德才会滑坡。这些作者的本意是好的,是想导人向善的,可是客观上不仅不能促进道德,反而会促退道德。

这些落后的思想,在五四时期已经被鲁迅等进步的知识分子批判张,没想到今天却有复活的趋势。

它破坏了社会的公平正义

我们都知道,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一个社会如果提倡以德报怨,最终会造成不公平。就拿尽孝这件事情而言,对于某一个个人而言,他的长辈对他不好,他依然无怨无悔,我们当然可以说他很高尚。可是要求整个社会都向他学习,会怎么样?

这会出现两点不公平。首先,长辈对晚辈不慈爱,反而要求晚辈对长辈尽孝,这对年轻人而言当然是不公平的。其次,不贤惠的老人可以被晚辈侍奉得很好,这对于那些贤惠的老人来说,同样是不公平的。那些贤惠的老人会想,我们对年轻人友善,年轻人对我们好;你们对年轻人不好,凭什么享受和我们一样的待遇?

它变相地鼓励长者不道德

我们说以德报怨行不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它相当于变相地肯定了不道德的行为。一个人做了不道德的事情,不仅得不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反而得到了好处,这不是鼓励他继续做不道德的事情吗?

还是拿我们说的尽孝来分析,我们看到古书中这些老人,他们对年轻人没有起码的慈爱,我们的作者没有一句话去谴责他们不道德,相反只是一味地表扬晚辈的任劳任怨。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长者在后人跟前做缺德事也就不足为奇了,不仅不遭报应,反而还要被后人照顾得很好。

几千年来,中国形成了一个怪现象。有很多长者在后人面前没有起码的慈祥,对后人只有苛责,只有索取。这些古书的作者开了这样的恶例,让我们觉得孝敬长辈是天经地义的,道德从不约束长者,他们错了也是对的。我生你养你,你孝敬我当然是应该的。我即使是后妈,没有生你,也没有尽到抚养义务,你同样要孝敬我。婆婆欺负儿媳妇,儿媳妇做了婆婆,也欺负她的儿媳妇。于是,我们看到很多长者根本没有长者的样子,对后人没有仁爱之心,甚至可以说是反人类的。很多人说,老人坏比小孩坏还要可怕,小孩可以批评教育,老人能批评教育吗?不能打,不能骂,还不能说重话。因为中国的文化就是这样,老人可以不讲道德,后人必须忍气吞声,不能以牙还牙。

我们以后都要做父母,试想,如果这样的文化继续传承,每一个人都对后人像仇人一样,这个社会风气还能好起来吗?一个不尊老的民族是没有良心的,可是一个不爱幼的民族不仅没有良心,而且没有希望。

不能用圣人的标准要求普通人

我们经常说,道德要有一套可行的标准,能够让大多数人觉得有可操作性。相反,如果标准定得太高,很多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就没有意义。一旦很多人觉得这个标准达不到,就会自暴自弃,效果和目的就背离了。

我们古书中的这些孝子,他们的长辈如此缺德,他们依然心如止水,先不讨论这些事情是不是都是事实,就算都是真的,作为他们个人而言,我们可以说他们心地太善良了,简直是圣人。问题是,绝大多数老百姓,他们都是普通人,我们用这样的标准要求他们,他们做得到吗?我曾经听说有个农民伯伯,他本来是勤劳善良的老好人,院子里的人都说他是大好人。可是,他的父亲临死时,他说:“爸怎么还不断气呢?”原因很简单,他的老父亲生前对他不是打就是骂,他早就怀恨在心。他一个普通老百姓,你能教育他学习古书中的孝子以德报怨吗?

这就是我说的更严重的问题。在中国这样的传统文化影响下,长者觉得自己在年轻人跟前可以胡言乱语、胡作非为,反正年轻人孝敬他们是天经地义的。可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谁能有如此广博的胸怀?你一而再,再而三地欺负我,我凭什么还要喜欢你?所以中国虽然自古以来就强调孝,事实上还是有那么多人不孝。道德败坏,不尽孝道义务的人自然是有的,可是我们不能否认还有这样的情况,有的长辈确实言行太过分,透支了后人身上的善良,后人确实对他们爱不起来。

总结

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古人宣传的这些孝子,他们的以德报怨确实不应该再在当今社会提倡。我们的道德不能只约束年轻人,也要约束老人。老人只有具备了慈爱之心,给年轻人做好了榜样,深得年轻人尊重,才有资格要求年轻人对你好。


作者简介

李灿,生于1987年8月。湖北竹山人,祖籍湖北英山。十堰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多发表在《演讲与口才》《堵河》《交通文化》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