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这1000万人集体改姓是有什么苦衷吗?

全球没有哪个国度像中国人这样重视姓氏文化。

只许生一孩的时代,小孩随父姓还是随母姓是争论非常大的话题。

因为传统文化观念里,“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姓氏是一族血脉延续的见证。大丈夫行走江湖,哪能随便就改名叫做“阿猫阿狗”,即便在实行“连坐”的旧时代,有族人犯罪可能会被牵连灭族,很多人也是不愿意改姓的。

可就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千万人集中改姓,现在看来仍是咄咄怪事。

从二简字说起

生活中同姓的两人初次见面,总是以“咱们五百年前是一家”来拉近关系。

以下这几个“不同”姓氏的人,大概都不用追溯到500年前,50年前就可能是一家。

典型的案例有萧和肖、傅和付、阎和闫、戴与代、樊和凡等。

二简字简化的姓氏用字(部分)

造成这个奇怪现象的原因的汉字简化运动。

1977年12月,咱们国家颁布《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试行版,方案中规定,“萧”字简化为“肖”、“阎” 简化为“闫”……

这版“二简字”在前后断断续续试行九年后,因为种种原因,1986年6月被废止,但是给涉及到的部分姓氏带来的问题影响至今。

因为在当时很多人就已经将户口本姓名改成简化字,这么一来往往导致一个家庭父子(女)不同姓,甚至一家几兄弟都存在姓氏混乱的情况。

如上图汇总的因简化字改姓的重点案例,目前人口数量大约1680万以上,占目前全国总人口为14亿的1.2%左右。

时光倒推到80年底初期二简字盛行时,全国人口大约10亿。

假设全国各姓氏人口增长率大约相等,折算一下,80年代初期以上“简化字改姓”的人口数量大概在1200万左右,去除一部分该“简化”姓氏原本就有的人口(如肖,萧简化前有此姓,极罕见),保守估计,批量改姓的人口也在千万左右。

二简字简化的姓氏用字(部分)

姓氏用字简化,在“二简字”表里大概分为两类。

一是字形简化,如“阎—闫”、“傅—付”,还有表里没提及的董姓简化为苳,檀姓简化为枟等。

二是同(近)音字代替,如“萧—肖”、“戴—代”“蓝—兰”等。

还有一些是二简字里面没有的,如“樊—凡”、“詹—占”等,这一类是老百姓长期使用,约定俗成的情况。

几个典型案例

萧与肖

萧和肖是两个不同的姓,前文提及二简字之前,肖姓已有,不过古时萧是大姓,肖是稀姓。萧姓是殷民六族之一所建的萧国之后,载入二十四史的名人好几百,留下过“萧规曹随”这样的成语。肖姓虽然汉朝已有,但历代人丁稀少,直到二简字推行才迎来大规模爆发。

萧劲光大将

以开国大将萧劲光一家为例,萧将军六子三女是三四十年代出生的,自然姓萧,但是从目前公开的资料来看这些子女都有被姓“肖”的情况,而三子萧卓能(著名歌唱家李谷一丈夫)的女儿,1977年出生,正好碰上简化字施行,所以姓“肖”名一,很典型的祖孙三代乱了姓。

傅与付

傅和付也是两个不同的姓, 不能相混。

傅姓始于商朝的傅说(悦),古代也有付姓,春秋时鲁有付乙,但付与傅不同宗。二简字之后大量“傅”姓被简化成“付”姓。

傅作义将军

如:“傅作义”将军的名字被写成了“付作义”。

阎与闫

阎和闫也是古时候就有的两个不同的姓氏,但“阎”不能简化成“闫”姓。

著名艺术家阎肃

《中国近现代人名大辞典》收1840年至1888年期间历史人物10750 人,其中没有一位闫姓人物,据此来看,简化字运动之后“阎”错讹成“闫”的不在少数。

戴与代

戴姓和代姓也是古代就有, 只不过是发展到近现代,姓代的已经很少了,如果不是简化字造成的错写,代姓会更少。

中国远征军名将——戴安澜将军

樊与凡

大学有个同学姓“凡”,这是我首次接触到这个奇怪的姓,后来聊起来才知道他们家族谱和先人墓碑上的姓都是“樊”,又一个简化字简化了姓的典型案例。

充分说明,尽管凡姓虽然古代就有,但是个非常稀罕的姓氏,简化字运动 “成功”增加了凡姓人口。

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看完上面的案例,我们明显感觉到传统与现代的激烈碰撞。

传统的声音认为:

1、姓氏是家族的传统符号, 要敬畏先祖, 姓氏不可随便改。

改萧姓为肖,是为不“肖”,

改戴姓为代,不可乱“代”,

拒改樊为凡,不甘平“凡”!

2、二简字是特定时期的产物,那时候民众文化普遍不高,为了推广识字普及率可以理解。后来二简字方案都废除了,“肖”“付”等已不再是 “萧”“傅”的合法的简化字,国人文化素质也已大大提高,废除简化姓氏是顺理成章的。

3、有的简化字不尽合理,用来做姓氏更是荒唐。

如有“窦”姓简写为“豆”,原本对“窦”的印象是两汉望族之后,看到“豆”本能直呼“吃饭睡觉打豆豆”。另有,“董”姓简化为“苳”,“檀”姓简化为“枟”,简化字笔画是少了,可大家反而不认识了,这本来就与“简化”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而持有现代思维人士看来,已简化的姓氏不必强行恢复:

1、“将错就错”,习惯成自然,大家用得多了就成对的了。历史上各种原因改姓的不在少数,简化字只是其中一种,试问“司马”改成“冯”、“同”的需要改回去吗?

2、权威辞书已经接受了,如《新华字典》:“萧”(姓)俗作“肖”。

3、现在的“新新人类”都讲求自由、个性,凭啥非要改回去,只要我高兴,新换一个姓也不是不可以,现代公民有选择自己“姓”和“名”的权利。

在慕容君看来,姓氏是一代代薪火传承而来,有的已经走过了几千年,中华民族了不起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能够传承历史文化五千年连绵不绝。姓氏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确系因为简化字造成改姓的,我赞成改回去!毕竟,改回祖姓合乎天理人伦,现在的法律也是有明文支持的,很多地方的简化姓氏,已经成功恢复为祖姓。

回到现实,现在国家繁荣,人民生活富足,故而各地修族谱之风盛行,不少人也削“简”姓回“本”姓,实现认祖归宗。但从目前现有“简化姓氏”数量来看,安于现状不愿折腾的不在少数,恢复祖姓的道路显得任重道远。

生活中您还碰到过哪些被“简化”不当的姓氏,您认为这些简化姓氏是否需要恢复祖姓呢?欢迎留言讨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