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阳气!国医大师的“暖骨方”,化解关节冷痛,遇寒加重,请认真体会

本文理论依据:《中药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昨天,我给读者朋友分享,利用附子汤治疗阳虚骨痹的小经验。

其实,那都是中医前辈们的经验。文老师作为中医小白,不过是将其挖掘、解读、呈现给你而已。

但是没想到,这篇小文引起了很多读者朋友的共鸣。原因很简单,到了冬天,天寒地冻,身体骨痛的现象实在太多了。

现在,我给你再说一则经验。这是我国首届国医大师称号获得者,朱良春老师,在治疗此类痹症的时候,常用的组方。

你先看一眼——

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全当归各10克,干地黄20克,仙灵脾、桃仁、红花各10克,炙蜈蚣3克(研末吞服)、蜂房、地鳖虫各1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围绕这个方子,还有一则验案,可以供我们揣度一下。

说的是,有这么一个女子,年41岁,医案记载姓韩,本身是一个工人。

有这么一年,她的右侧肢体格外冷痛,尤其是右侧胳膊肘,疼得十分厉害,干脆不敢动弹。在秋冬季节变化,或者冬天寒风阵阵、气温骤降的时候,右侧胳膊肘就仿佛被冻住一般,疼得彻夜难眠。

此人屡次求医治疗,效果都不好。无奈之家,她去求治朱良春老前辈。

刻诊,见患者脉象细,苔薄。结合患者以往的情况,朱师当时就给患者开了上头的方子。

结果如何?患者回去服用没多久,就感觉自己右侧身体有温热感。后来,疼痛逐渐减轻,右侧胳膊肘的活动范围逐渐扩大。到最后,朱师遵上方稍作加减,善后调治,患者的生活完全恢复正常。

在这里,我想把这背后的学问,简单介绍给你。

请注意,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属于寒痹,也叫作痛痹。

我们都知道,痹症,是风寒湿三邪作祟的结果。风寒湿三邪,总得有一个唱主角的吧?如果这个人,属于寒邪为主,那么他呈现出来的症候,就是寒痹了。主要表现,就是疼痛位置固定不移,疼痛剧烈,而且疼痛在低温环境下加重,在换季的时候加重。部分人会夜里加重。因为什么?因为夜里阳气弱,使得患者更加无法抵御寒邪,因此寒痛明显。

这个时候怎么办?上文医案中朱师的配伍,为我们缕出了一条思路。咱们再看一眼——

制川乌、制草乌、桂枝、全当归各10克,干地黄20克,仙灵脾、桃仁、红花各10克,炙蜈蚣3克(研末吞服)、蜂房、地鳖虫各10克。

这里头,川乌、草乌散寒温经止痛,桂枝温通经脉。三味药配合,力大势沉,直破邪窠,令盘滞在筋骨的寒邪落溃而逃。同时,这里还用了一味仙灵脾。仙灵脾,激发患者元阳之气,温经散寒除湿。

当然,只去温阳散寒、温经止痛,还不够。我们要照顾到患者的阴血。阴血,是滋养筋骨的关键物质。阴血濡养筋脉,是缓解疼痛、恢复功能的关键。所以,这里用全当归、干地黄来养血活血,用桃仁和红花来活血化瘀。

接下来,还有蜈蚣、地鳖虫和蜂房。蜈蚣,可以通络止痛,常常和川乌等配合,治疗顽痹疼痛。蜂房,能祛风止痛。有的医家就用蜂房、草乌、川乌三味药一起用酒精浸泡,外涂患处,来改善风湿疼痛。地鳖虫,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结构。我简单地为你分析了一下。

在这里,我首先请你把上头这张验方,记下来。我个人觉得,它是一张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方子,针对的,就是寒痹、痛痹、经年不愈。它用药十分精当,层次清晰明确。

但同时,我也建议读者朋友,务必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因为无论是川乌、草乌,还是地鳖虫,其实都有一定的毒性。尤其是草乌,毒性尤烈,甚至要比川乌毒性大。这就要求我们,对它们要先煎、久煎,而且要充分照顾到自己的肝肾功能。所以说,我们必须在中医师的辨证指导下来进行借鉴,自己绝不要盲目尝试。

那有人可能会说了,文老师,既然大家不能随便用,你还写它干啥呢?我觉得,其价值在于传播经验和希望。朱良春老前辈,有治痹六法。算上今天,我陆陆续续已经给大家讲了其中的三法。这些经验之谈,解说给中医同行,无疑是有助于大家临证水平,有助于中医发扬光大的。更重要的是,这可以给普通患者以希望。我们得知道,面对顽固的寒痹,中医是有办法治疗的。知道这些真实的临床治疗经验,可以让康复之路,走得更加便捷、明确。

好了。这个事儿,我就说这么多。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