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公仙迹:宁都刘氏铁墓(仙人仰睡形)

仙人仰睡,一共三个墓穴

刘宗臣公铁墓,距今已一千余年,为杨公所点。墓地初修为宋太平兴国二年(西元978年),二修为明嘉靖五年(西元1526年),三修于清乾隆三十八年(西元1773年),四修于一九八三年癸亥岁夏历八月,二零零五年乙酉岁九月初四日子时立石第五次重修。是地位于 26°38'7.86'北,115°58'22.80'东,旧称江西省宁都县北门外安福村马迹营,今为宁都县安福乡。

  此次考察的对象是刘氏始祖——刘宗臣的墓,位置在江西省宁都县安福乡马迹村后龙山上。于安福村屋后土名木护塘,仙人仰睡形,咽喉穴,壬山丙向,乾亥山发龙,丁水归巽堂,御阶禄马,三台朝穴百步长流寅甲,东木护塘,南井下塘,张塘坳牛路下,西樟塘、北茨姑塘、沙塘坳、寒婆坳,四塘三坳,均系敕葬祖坟山岗,阳河峰居左,石子峰居右,名为天乙、太乙相迎。当时即熔生铁封闭其冢,世代号曰“铁墓地”。
 站在墓后的穴山,看到龙脉涌动。
  刘宗臣生有八子,三个县令五个府道,分布各个地方城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发展至几百万人遍布全国各地,人丁兴旺、人才济济。
  刘宗臣的墓地无论人丁,还是官贵,都是异常突出,反应了祖师爷杨筠松先生的水平,也反应了盛唐时期的地理技术的顶峰。
  公卒后,奉皇帝命,敕赐王礼祭祀,葬于安福村屋后土名木护塘,仙人仰睡形,咽喉穴。当时即熔生铁封闭其冢,世代号曰“铁墓地”。

刘宗臣的墓地,后龙出自高山最高的那颗金星,外侧帐幕宏大。

枝龙从高山跌落下来,一路起伏跌断,连起十几个金珠,星峰跌宕,层层开帐,层层中抽,左右摇闪,枝脚虽短,但是个个向前,脉力厚重。最神奇的是,在半山腰有断断续续两次大的跌断,穿田过峡,再起高峰,脉力强健。远看大跌断位置,误以为行龙是断龙,实则是跌断过大,中间有细脉微微相连。

(阳河峰)

铁墓喝仙人仰睡形,穴居咽喉,立壬山丙向,天乙太乙相迎,左有阳河峰,右有石子峰,龙真穴的,窝穴佳品。

(石子峰)

墓穴后山辞楼下殿,又重重护卫、乐山有情,鬼星不显,看似后有三台势如金交椅,实则跌断为奇,脉断气连,妙不可言。明堂宽广,一字横案于前,朝山峰峦秀丽。

站在穴后看右手站在穴后,看明堂壬山丙向,乾亥山来龙,丑字入首,中堂水出丙方,外堂水上巽、丁,转甲方出水。

来龙与左山合三元十大理之第二理壬丑子艮癸寅良,甲辰卯巽乙巳芳。为三元反夫妇交媾,旺财旺丁。站在穴山,看明堂站在来龙上,看穴位和明堂。

太乙与天乙,是指龙脉发脉之处,左右两侧有高峰耸峙。阳河峰居左,石子峰居右,为天乙峰、太乙峰两峰相迎。

天乙者,是天上之神,在 紫微垣 阖门外,与太乙并列,事天皇大帝,下游三辰。紫微垣为三垣的中垣,位于北天中央位置,故称中宫之内是天帝居住的地方,是皇帝内院,除了皇帝之外,皇后、太子、宫女都在此居住。

天乙与太乙并列,在紫微垣外侍卫,来龙两侧有太乙与天乙双峰形容龙脉极其贵重。

沿着墓地的穴山往后走,走了几节星峰之后,突然找不到来龙的方向了。后龙出现很大的跌断,正后方的左右两侧貌似来龙,但是仔细看水流的方向,见不到脉气相连。只有在来龙的有后侧,见到水田往两侧分水,中间细微脉线相连,可以知道来龙在右后方,为右后方枝龙的正出脉。

刘宗臣的墓地,后龙跌断如此之大,确实是超出想象的,但是大龙行走,常常需要大的跌断,只要穿田跌断后再起高峰,说明龙脉依然力量很强,身上的煞气完全脱落干净。

墓下面的竹林和水塘
站在穴后看左手
  
站在穴后看右手

是不是象教科书一样规范?

江西省宁都县博物馆所收藏石碑记载及历次重修石碑记载:鼻祖讳韶,字正朝,号石坡先生,乃致道公之曾孙,官拜尚书,迁扬州大都督于公之孙,兵部尚书汾公之子也。先世居金陵之句容东乡刘家巷,又西京徐州彭城。唐德宗官授正议大夫,贞元十二载八月,敕命虔州判事,“政绩懋昭”“忠厚廉明”以旌之,敕封银青荣禄大夫,复召入朝,加封金紫光禄大夫,大司农兼侍讲大学士,赐号宗臣。

公原与虔化龙骧将军丁修正友善,后皆致仕,慕金精胜境,游览至安福村马迹营,遂卜居焉。卒后,奉命敕葬安福村屋后,土名木护塘,仙人仰睡形咽喉穴,乾亥发龙,壬山丙向,水上巽丁转甲,百步长流,阳河峰居左,石子峰居右,名为天乙太乙相迎,当熔生铁封闭其冢,世号铁墓记。正配李氏,先卒,追封懿德夫人,虔州郡君;继配曾氏,封永安夫人,附葬两乳穴。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