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认自己没看懂《遗传厄运》,其实一点都不丢人!
宗教如萤火虫,
为了发亮,
非要有黑暗不可。
——叔本华
文丨旧故麻袋
∨
就像当初看不懂争议恐怖韩影《哭声》一样,如今我也没能看懂争议恐怖美影《遗传厄运》,两者都和宗教扯上了千丝万缕的关系,然后一层层抽丝剥茧,把观众带离现实,最后走向剧情特意营造出的玄妙之境。
看完《哭声》,影迷之间互相讨论的问题很具象,都是关于电影结尾处“到底谁是好人谁是恶魔”。但看完《遗传厄运》,我脑海中第一时间根本不知道该问怎样的问题,压根看不懂,关于影片中的那个宗教,也是头一次听说,更别说献祭仪式了,更加不懂在说些什么。、
影评人们一篇接一篇的夸赞,让我仿佛觉得自己就像个傻子,但我相信真正能看懂这部电影寓意的高手不多,承认自己是个傻子在这样的情境下其实并不丢人,总比大部分人不懂装懂的好。
所以关于电影的宗教和寓意我暂且不做评论,而电影关于家庭观的部分,倒是有几句想说的。
这是一个关于四口之家的故事,而这个家庭里所有的矛盾,都激化在家庭成员之间彼此互不理解。
女主人安妮是位室内装置艺术家,工作繁忙顾不上家庭,虽然有两个孩子,但和大儿子的关系较为疏离,而小女儿一直由自己的母亲抚养,直到她母亲去世,才回到自己身边,所以和自己的关系也并不亲近。而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本就冷淡,即便是母亲去世了,也并没有很伤心。
男主人史蒂夫是一位精神病医生,充满爱心,对家庭和孩子细心又周到,对妻子安妮也是体谅有佳,他是家里唯一的抚慰师,孩子们也更加亲近爸爸,安妮对他也充满了信任。
女儿查理是个畸形儿,面部生的扭曲,成长中必然遭受过不少嘲讽,她脾气怪异,性格抑郁,跟随祖母长大,祖母去世后,情绪低落,举止怪异,还喜欢从嘴巴中发出打嗝的声音。
儿子彼得是个普通的小伙,暗恋着同班美女班花,平日也会叛逆的去喝酒、聚会、抽大麻。
祖母的离世,打破了一家四口的平静生活,安妮虽然表面对母亲漠不关心,即使在母亲的葬礼上都未掉过泪,但在生活中,对自己却满是自责,心情抑郁到去参加“亲人离世的互助小组”,但这一切,家人并不知道,连丈夫她都选择隐瞒,每次出门去参加互助小组的自白,都骗丈夫说是去看电影。
家里,虽然依旧如同往常一样,但低沉的气氛谁都能感觉到,特别是女儿,为了能让女儿能够开朗点,也为了让女儿监督儿子外出,她坚持让女儿一起去参加哥哥的聚餐,即便女儿一开始很不情愿。
没想到的是,这一去便是永别,聚会上查理因榛果巧克力蛋糕过敏,彼得看到妹妹难受,疾驶赶去医院,结果,妹妹在路上遇难。
这样的结果,父母承受不了,哥哥彼得更承受不了,他虽然没说什么,但母亲的每一次歇斯底里的哭泣都会多增加一分他的内疚,他对安妮充满芥蒂和恐惧,也充满着不信任,这是何等的孤独与绝望?
而安妮,因为彼得没有照顾好妹妹,表面和善,内心却早已恨透了彼得,而且事后还没有一句抱歉,没有在家人面前认过错。
缺乏本该有的沟通,让这家人如临深渊。安妮因为记恨,在做自家装置艺术时,故意把车祸现场做了出来,丈夫史蒂夫表示不解,这样做让彼得看到作何感想?可安妮并没有要罢手的意思,风轻云淡的表示她只是想记住这一天,没其他意思。
之后得一互助协会成员的帮助,找到了回魂之法,而蓄意接近的目的只有一个:让安妮慢慢学会如何召唤理查,为派蒙打开通道。
一开始安妮拒绝做这样的事,觉得不可理喻,但对女儿的思念和愧疚,推使她不得不这样做,好奇害死猫,她成功召回了“妹妹”,或者说是恶魔......
影片节奏有些缓慢,前面50分钟铺垫较长,故事线晦涩,不乏困倦,但如果细心看,应该会发现很多留白和隐喻,为后面的高能做铺垫。我虽然没看懂最后结局那个宗教的意欲和仪式,但看完电影后我去百度了那个结尾被唤作“派蒙”的恶魔。
这个邪教信奉的派蒙是地狱八大神灵之一,是西方实力最强的魔王,他长得像女人,骑着单峰骆驼,恶魔能力是让其信徒获得名望、艺术灵感、科学等知识才能。影片中,安妮母亲的手工艺、安妮栩栩如生的模型搭建、妹妹的绘画技艺,无不说明着,这条血脉早就被恶魔派蒙所吞噬。
安妮在整理母亲遗物时发现的照片显示,安妮母亲正是召唤派蒙恶魔的邪教初创成员之一。正因如此,安妮也有着异于常人的举止,比如梦游,会不断做出很诡异的事情来,比如往彼得身上涂上易燃的涂料等等。
最后当她看着自己心爱的丈夫被烧死的那一刻,安妮也彻底丢失了自己的人格,成为了没有灵魂的邪教信徒。
《遗传厄运》其实并不吓人,只是导演很懂得挖掘观众内心的恐惧,影片对神秘学的考究,但这个故事所隐藏的,是缘于家庭和社会的双重冷漠,无论是互助协会还是邪教成员,都在显示他们都经历不幸、饱受精神创伤。孤独、寂寞、疏离,才是《遗传厄运》真正值得探讨的问题。
生而为人,如果得不到你在乎的人的关心和理解,你就会深陷泥沼,所有的压力和痛苦只能独自承受,而这些痛苦、失望、无助,会在心底积累、发酵,最终将你吞噬黑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