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轶:在“快时代”里如何寻求“慢节奏”?
在如今的快时代中,
心静是一种享受,
是一种奢侈。
在繁忙的都市中,
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是何其的困难。
——来自网络
文丨旧故麻袋
∨
昨天鸽了一天,因为实在太累了,周末两天学车加上工作上许多事情要处理,实在来不及空出时间去整理内容,so......
言归正传,今天还是将上周五听到的好内容分享给大家。
主讲人:肖轶
职位:蜻蜓FM COO
演讲主题:快时代的慢节奏
大家看到我今天的演讲主题,内心可能会觉得:这是个老人家的标题,你一个干互联网的,传统来讲叫“快与生,慢与死”,怎么讲这个,不会是个噱头党吧?
其实不是这样的。我想说的很简单:今天我们的时代快到什么程度了呢?或许已经快到大家想不到的程度了。
从过往二十年来看,每十年会有一个断带,它引领了我们这个时代快速变革。
我们常说“如今我们站在一个信息时代”,这是从我们改革开放,进入整个信息化互联网时代之后就一直在提及的话题。但你或许没有发现,有“两个时间点”对我们特别重要,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要诠释“快”这个词的时候,回避不了“两个时间点”,一个是1997年,一个是2007年。
为什么呢?这“两个时间点”发生了什么?
1997年,是中国互联网的元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那些互联网大佬们,就是从那一年开始建立起了自己的事业。
而2007年,是Iphone发布的时刻,移动互联网正式出现,它进一步的加速了互联网时代的节奏。
时代是“快”了,但“快”了之后我们很快就发现:在快的时代,有些东西是留不住的。
近几年,网络上常常开始讲情怀,你看明年是个大时代,建国70周年,然后最近又是改革开放40周年,默默的就会发现“我们总是在怀念过去”,继而明白有一些记忆失去了,就不在了。而你在回忆它的同时,心中自然而然会产生一种情怀,这种情怀会让心渐渐慢下来。
我很喜欢网上的一句话,这句话是这样说的:数据从来不说谎,但是数据从来也不说话。它只是摆在那里,你不知道它背后代表了什么。
讲今天这个主题时,你会发现有很多东西在时间长河中消失了。比如:电视报。
曾几何时,大家都是守在电视前面,拿一张报纸,圈一些圈,然后和家人坐在沙发上,等时间一到,一起看黄金档电视剧。但是现在,你有多久没有坐在沙发上和家人一起享受这个社交空间了呢?你们可能早就拿起手机,拿起iPad,去看你们喜欢的美剧、日剧、韩剧,去刷你们喜欢的抖音。
因为时代快到已经有人拍出了竖屏电视剧,只是为了让大家能够更方便刷剧,连横着的动作都可以省去,这就是快时代带来的东西。
然后再回过头想想,在说“快时代”的同时,“慢节奏”是不是有点逆潮流。
大家以前老是讲北上广深是超级城市,超级城市的特点就是生活节奏快。每年春节的时候回到老家,你会发现很大的信息反差。你发现老朋友们和你聊天的时候,他们聊的东西跟不上你的节奏,因为城市间的发展节奏相互不匹配。
为什么会有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分别,因为城市的规模、城市的生产力、城市的信息化程度以及城市的生活节奏、竞争力......导致了差别。但是到了“快时代”的今天,也许这些差异就渐渐淡化了。
正好我这边有一组数据可以和大家分享,也恰巧连上最近的热点新闻。中国手机基站总数有500万台,4G基站300万台,可能这个数据听上去不痛不痒,但美国全美手机基站只有34万台。
在中国,信息高速公路已经发展到你无论在喜马拉雅山上,还是在哪个不知名的大山深处,在任何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你都可以接触到互联网。
所以在信息网络阶段,一、二、三、四线城市全拉平了,今天你在抖音上刷直播,发帖的人可能是西藏、北疆、漠河......任何地方的朋友。“快时代”在改变我们,也在潜移默化我们。
当然“快时代”虽然给社会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但它还是存在问题的,并不完美。
“快”的出现,让时代也进入了“快”速度,比如“月抛型软件”、“过把瘾就死的产品”......因为快,所以市场没有沉淀,行业没有积累,比如年初最火的“直播答题”,现在还有人玩吗?这就是快,快到根基不稳,这难道就是我们想要的快吗?
大家如今看的电视剧也是同一个逻辑,谁还会记得前年的剧王叫什么?大前年呢?小鲜肉很多,明星也很多;出来的很快,消失的也很快;聚起来很快,下去的也很快。大家对它的记忆消失的也很快,那么这些剧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我觉得不应该是这样的。
我始终觉得“慢”能出经典。当然这里的“慢”不是动作慢,而是要静下心去雕琢;不是缓慢的阐述,而是梳理出一些核心。
我们更需要长期的、不变的东西,比如游戏公司任天堂,任天堂的游戏推陈出新很慢,但是慢代表着不变吗?它每年都在变。
前两年VR大火,马里奥就出了VR版本,大家可以带着VR眼镜玩这个游戏,但游戏的核心仍然是马里奥的内容、马里奥的IP、马里奥的动画形象、马里奥的世界观。它的慢是不愿意将它的核心精神响应着浮躁社会去改变。
不久前金庸先生离世了,他的作品前后修订了13版,目前为止大家能拿到最新的版本,据我所知应该有20多年没有改动过,金庸剧却每年都在翻拍。虽然演员不同,但大家还是看得很过瘾,因为故事还在,认知还在。
所以今天讲的“慢”,对做内容的来说,要八风不动,外界很多变化需要洞悉它的规则,而不是一味的迎合。
最近或许大家一直在关注华为,华为公司给大家的印象就是一家很慢的公司,它不去追求那些时尚、新鲜的东西,而是选择很安静地做一些事,最后它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我觉得这就是聚焦,是“慢”带来的结果。
实际上,我非常佩服有匠心精神做内容的人,我自己也很喜欢看这样的内容。匠心精神是一种沉淀,不代表老顽固、老传统,大家经常会讲“你太老了”、“你过时了”,这不是慢,真正的“慢”是把精神沉淀在中间,但外表可以很“快”。
当你用匠心精神去做事时,或许有很多人会质疑你,给你很多诱惑和打击,但我相信“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的人不会去听那些妄言,因为他们有一个愿景,就是希望把心里想的东西拿出来,真正内行都这样做事。
所以“匠心精神”最后带来的一定是品质,我们不能随便做出品质,是大众和时间给的,今天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都在拼命争夺用户的碎片时间,作为用户的你会面对各种诱惑,试想你还能留下多少时间给有品质的东西,但是只要你有时间回来,它就在那里。
一直觉得这些话题是内容行业必须提及的,因为哪怕我身在一个最浮躁的行业,我也觉得这是一个行业的命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