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穆·小七 | 哈萨克牧民慢生活的智慧
哈萨克牧民慢生活的智慧
作者:阿瑟穆·小七
点击上方绿标
主播韩枫为你播读
时间和距离,对于哈萨克牧民是个极富弹性的东西。不管它被界定的多么清晰、准确。
每年的两个时节——五一和十一期间,解忧牧场周边,双脚和土地被混凝土隔开的城市居民,纷纷逃离紧张忙碌的城市生活,潮涌而至。体验几天或者几星期,舒适缓慢的牧场生活。
如果有人向斜靠在草地上,守着羊群的扎特里拜爷爷询问野沙棘林怎么走,他会冲着沙棘林的方向缓慢抬起下巴,拖着长的快要窒息的长音,热心指路:“那——个,地方!”起初,陌生人欣喜若狂,以为前面不远处,便是期盼已久的沙棘林。于是,他们朝着那个方向快步走去,翻过一个山坡,又翻过一个山坡。他们开始怀疑是否走错了方向,不过折返回去又实在不甘心。“那个指路的哈萨克老爷爷绝对不会骗我们!”“对对,翻过前面山坡会到的!”他们相互鼓劲,相互安慰。对啊,这个山坡,下个山坡,又有什么区别?不如望着蓝色的天空,说笑着大步向前。但这种心态也就管用了两三个山坡。很快,他们又开始怀疑,接着又自我安慰,继而又开始怀疑,然后接着相互安慰……在犹犹豫豫中,他们翻过了十几个山坡,终于找到了梦中的野沙棘林。
等他们在解忧牧场待上三五天,接触过几家哈萨克牧民之后,才慢慢悟出牧场特色的行为方式。牧民脸上的表情有些木讷,动作也是缓慢的,一看就是在草原长期放牧的哈萨克牧民——草原不需要你有太多的表情,也不需要你匆匆忙忙去做些什么。
同别的民族相比,哈萨克族要清心寡欲得多,至少在挣钱这回事上是这样,他们永远只会基于当前的生活而劳作。这和哈萨克民族千百年来的游牧历史、生存环境以及生活习惯有很大关联。
游牧民族一年四季从夏牧场迁徙到冬牧场,再从冬牧场迁徙至夏牧场。路途遥远,途中不知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们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平安便行!所以他们从不计算何时到达,在他们看来,只要到达目的地,就算完美完成此次转场迁徙任务。
他们世世代代从事的劳作,都和大地与季节的节奏息息相关。比如居所和食物,比如种植土豆和胡萝卜。他们所需要的东西,都取自于草原和牛羊。就拿他们居住的毡房来说,其中最重要的组成是花毡,这些都来自羊群身上的羊毛,经过剪羊毛——擀毡子——绣花毡等步骤,最后形成毡房的主体。而绣花毡的毛线,也是他们手工捻制之后,用草原上的紫草、艾草、松树皮等植物染色而成。他们的日常饮食——牛奶、奶酪、香肠、茶饮,就更不用说。牧场随处可见的薄荷草、薰衣草等中草药,晾干之后,就是解渴、消炎杀菌又预防感冒的饮料。牛羊啃食这些植物,产出的是营养丰富的奶和肉。
这些哈萨克牧民生活中必须的东西,都不用钱去购买。所以,自给自足的他们,只需在大自然中,悠闲享受每天的牧羊生活,何必没有耐心,更不用像城里人那般,焦头烂额地打拼劳作。他们懂得,支配着时间表的不是人,而是大自然。
哈萨克牧民懂得享受生活,“不着急,慢慢来”是大家的座右铭。他们坚信让身体顺应自然的节奏,慢手作、慢食、慢生态、慢社交,第二天的事情,绝不会提前去做。干吗那么着急呢?有的是时间,不是吗?不如悠闲自得地斜靠在草地上,来一碗热奶茶,与邻居们聊聊天,总比牛圈上掉了一块板子要紧得多。
不过,虽然他们总是不紧不慢,但是他们在愉快中干活儿,不计成本,保证质量。总之,他们对普通城里人寄予希望的事儿,不报期望。如此,反而一点点进展的满是惊喜。
因此,外人在与哈萨克牧民的接触中,逐渐转换心境,学会如何读懂对方的身体语言。不知不觉地调整了观念,更宽心地看待牧场的慢文化习俗——安心享受美妙的牧场生活。
当牧场的牧羊人为你指明方向时,需细心观察他的下巴抬起的高度和声音拖延的长度。这些,极为重要。如果下巴只是微微抬起,语音拖了一个半节拍,那么翻上两三个山坡还有指望。如果下巴抬起和地面平行,手臂抬起,眼睛望着指尖的方向,语音拖了三四个节拍的,那么你就得做好翻五六个山坡的心理准备了。如果下巴抬起超过九十度,语音拖到声音颤抖,气息显示有点缺氧,指着方向的手指稍有左右晃动,那么你就得把心态调整到,不翻上十几个山坡,绝不可能到达目的地,或者天知道是什么时候到。
这些身体语言,似乎融进了千百年的游牧文化,它们往往比语言更能透露实情。通常,伴随着手势,还有一副正儿八经想要帮到你的严肃面孔,并且牧羊人确确实实打心眼里是要帮助你。他认为,像你这么好的一个人,完全值得他去帮助。
不光是牧民的时间观念缓慢。就牧场的气候和植物而言,可以说,春天是从三月延缓到六月,小草儿和树枝上的嫩芽也是有一搭没一搭的,随着性子缓慢生长,直到夏至绿色连片。
尤其能够体现公众慢文化的社交活动,大概就是哈萨克牧民的婚礼了。通知亲戚朋友七点到时,大家就会心照不宣。九点时,大家才会陆续来到。坐下时,还要喝茶聊上两个来小时。每个人不喝上两壶茶,是不大可能继续下一个环节的。这时候,主家才开始宰羊、宰牛、宰马。等肉煮好,差不多也都凌晨了。
由此可见,哈萨克牧民不太计划社交时间。他们常常不约而至,给你一个措手不及。进屋之后,他们觉得你肯定时间充裕,可以跟他快乐地聊天聊地。如果你说有事外出,他们也不觉的惊讶,说笑着和你一起走出院门,帮你挂上门闩,挥手道别。
哈萨克牧民对耐心的理解,超过了任何民族。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清楚,每天发生的大小事儿,最终——几个月或是几年之后,都会随着时间淡化。于是,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便有了独到而又智慧的见解——他们知道,时间它喜好和平,热爱安详的休息。
End
作者 | 阿瑟穆·小七。“解忧牧场”游牧非遗文化创作基地及“解忧牧场”民俗文化慢手工品牌创建者。已出版短篇散文集《遇见阿勒泰:惟愿莲心不染尘》、《唯有解忧牧场》、《牧场慢生活》;散文随笔集《从前啊,有一只猫小宝》一二三版本以及海外版本、《我的小羊驼蜜糖》、《淘气的小别克》等。曾获民族文学奖、散文选刊华文最佳散文奖等。散文《哈萨克牧民慢生活的智慧》获得2017年丰子恺中外散文奖。
主播 | 韩枫。洛阳新闻广播主持人,用声音守护一颗安静的灵魂,新浪微博@慢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