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高考地理备考:植物地理学(12-14)
12、苹果
苹果喜光,喜微酸性到中性土壤。最适于土层深厚、富含有机质、通气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
陕西省是中国苹果生产第一大省。官方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该省苹果分别占到我国和世界苹果总产量的1/3和1/6。随着苹果种植规模的扩大,产业化水平迅速提升,该省苹果产业在中国乃至世界苹果产业格局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陕西省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引种优质苹果。然而在果业发展中,大量施用化肥、农药影响果品品质,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环境,农村薪材缺乏等问题突出。2010年某果业公司与当地农民签订了生产收购300吨符合欧洲人口味的“粉红女士”优质苹果的合同,出口欧洲市场,但由于当地农民生产管理中因苹果套袋、疏果、喷施高毒农药、大量施用氮肥等原因导致苹果着色、果体大小、农药残留量超标、酸度不够,致使合同只完成了30吨的出口订单。
山东省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苹果生产基地,其中济南和烟台的产量占大头。但是目前山东省产量已不敌甘肃、陕西等新兴产地。山东苹果种类单一,主要为红富士,这就导致当地农产品对市场适应度不够,就算实现了大丰产也难以实现“大丰收”。以2014和2015年为例,2014年收购价上涨35%,2015年又下跌40%,滞销情况常有发生。同时,类似于上面提到的龙岩茶产业,当地以小农户生产为主,小农户不易准确判断市场行情,同时小农户的销售渠道单一,只能坐等收货商上门,再加之当地农民视野有限,不会深层次开发苹果价值,获得的经济效益便也很低。
而在山东省内也有差异:烟台苹果五月开花,十一月结果,既避免了倒春寒的侵袭,又有较长的生长时间;济南苹果四月开花,开的花刚刚好易受冻,花蕾凋落。
图为苹果种植的纬度分布图
考点诠释:
1、为什么陕西省适种苹果?
①大部分位于黄土高原,多山区,坡地种植果树有利于采光、通风、排水;
②海拔较高,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
③降水适中
④黄土高原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⑤河流众多,灌溉便利
[命题立意]这道题主要想要引导考生认识该类题型的解题方法:用作物习性倒推自然环境特征。
2、结合材料反映出的苹果产业问题,探索一条可持续循环发展之路:
[命题立意]解决方案无非要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处理好果渣,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生态环境。出产出果汁、果品、畜产品既有利于提高对市场的适应度,又有利于带动多方产业发展。同时沼渣可以肥田,是生态农业的要求,沼气池可以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减少对薪炭林的砍伐。果渣的充分利用实现了物质的闭环型流动。
这一题直接映射到我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混合经济等内容,和教材又紧密相关,如果在必要地方挖空出题,在题型上又类似2016全国II卷的“罗讷河流域的开发和治理”,具有很强的适用性。
最后拓展一下知识点,部分苹果产区已开始在苹果树下铺设反光地膜。反光地膜可以将果树未吸收的阳光反射后供其进行光合作用。同一品种的苹果,积累的有机物越多,液泡中累积的次生代谢产物越多,苹果表面的颜色就是液泡中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如果延伸思考,花卉业里面充分利用土地资源的有叠层累种(大棚内、屋顶农业常见),农业生产中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的有套种、间作,这一点表现在自然界就是森林的垂直结构。
13、柑橘
柑橘喜温暖湿润气候,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果树。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柑橘历史最早的国家,柑橘品种多样,被称为世界柑橘资源的宝库。柑橘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水果,低温冻害是影响其生长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柑橘出口量逐年增加。但是,我国柑橘的成熟期较为集中,主要在秋冬季节,其他季节较少。这会导致市场销售期集中在秋冬季节,售价低,春夏季节柑橘供应不足,无法充分抢占市场。
在利用方面,除鲜果和柑橘汁外,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科研机构相继从柑橘果品中分离提取出橙黄色素、柠檬苦素、食用纤维素等许多功能性成分,这些高附加值产品被广泛地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而在这方面我国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
考点诠释:
1、试分析我国柑橘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条件:
①栽培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②种类丰富,满足顾客多种需求
③我国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面积广大,低山丘陵广,适种面积大
④我国地价和劳动力成本低,柑橘在市场上价格低
[命题立意]分析现象、为什么、怎么办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思路。材料给出了我国现在柑橘产业的优势和不足,分析优势、不足的原因,然后进行区域对比、区域综合,最后进行区域预测(即“你是否赞成”、“启示”、“建议”类开放性设问)。2016全国I卷36题就是很完整地按照这个思路完成命题。
本题旨在引导考生认识到我国是农业大国,中国走向世界的不只有工业制成品、高科技还有被我们忽视的农产品,从而提高大家对农业的关注度,了解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这个问题看似是在问柑橘,其实换成“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条件”一样可以套用类似的分析思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前,许多业内人士分析,我国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应该具有较强的优势。然而在我国的一些农产品出口大省发现,不少农产品因农药残留、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不对口而频遭主要进口国的“绿色壁垒”,农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迫在眉睫。
2、对于中国柑橘产业,扩大还是保持种植规模?
观点一:扩大;①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②抢占国际市场,增加外汇;
观点二:保持;①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②在规模适度的前提下驱动柑橘品质的提高; ③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和观光旅游业
[命题立意]这个问题具有时效性,也适用于对其他产业的思考。扩大固然可以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但是结合中国实情,许多地区的规模扩大是盲目的、粗放的,获得的也许抵不上损失的。在保持原有规模的前提下,提高技术、拓展深度、延展广度是长效之策。
从解题思路上,考察考生对“对外贸易—外汇收入”这一思路链的掌握程度,这一点对许多亚非拉落后国家尤为重要。历史上的殖民因素致使当地产业单一,工业不发达,许多工业制成品依赖进口,这就导致这些国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加重,既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把自己的产品卖出去,又需要在国际市场上把自己要的产品买回来,其中外汇是重要媒介,而外汇汇率又易波动,所以经济未独立的国家,政治也很难独立。亦如日本,岛屿众多狭长,资源有限,石油、煤等都需要进口;本国市场有限,工业制成品都需要出口,而美国是它最大的贸易出口对象,这也就不难理解日本为什么唯美国为马首是瞻了。
14、速生桉
速生桉原产澳大利亚东北部雨林,其特点之一是“疯长”,快速生长期可达十年,国外桉树轮伐周期一般超过8年。我国于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大规模引种。但近年来,部分地区却掀起了“禁桉”风潮:认为大规模种植速生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大规模、高密度速生桉种植需要开辟荒地,炼山烧荒会破坏原生灌草植被,种植过程中往往会大量施用除草剂抑制林下灌木生长,成林后林区郁蔽度高,光照条件差,速生桉夺水夺肥,也不利于林下灌草生长。因此便有“林下寸草不生”的说法。
下图为我国桉树主要种植区分布及广西某地速生桉产业模式图。
经过上述分析,大规模密植速生桉不利于生态保护,而禁桉、控制规模可以促进生态良性发展,同时林牧结合、多种经营,可保障经济收入。目前广东福建多地已禁桉、限桉。
上图为广西速生桉实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