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鹤壁市杨玘屯泥塑技艺大赛暨“三牛送福”活动
第三届鹤壁市杨玘屯泥塑技艺大赛暨“三牛送福”活动
10月30日上午,第三届鹤壁市杨玘屯泥塑技艺大赛暨“三牛送福”活动在浚县杨玘屯村憨刀文化创意园举行,200余名泥塑从业者及爱好者集聚现场角逐奖项。
比赛还未开始,参赛选手们已跃跃欲试。这里面有满头银发的老人,也有稚嫩可爱的孩童,提到泥塑技艺,他们的眼中闪现亮光,言语中满是自豪。
在杨玘屯村,泥塑不仅仅是一种流传千年的工艺品、助力大家走上致富路的“香饽饽”,更是一种根植在老老少少骨子里的文化。
杨玘屯村位于浚县县城东南部,是浚县泥咕咕的集中产地。泥咕咕历史久远,有着浓厚的民间特色,造型古朴,夸张别致,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杨玘屯村同时也是典型的地域文化村,村内现有泥咕咕工匠艺人1000多名,素有“浚县泥塑第一村”之美称。当日,在这里举行的2021第三届鹤壁市杨玘屯泥塑技艺大赛,让更多人了解了浚县泥咕咕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学家眼中研究历史的“活化石”。古老的民俗文化,在当代人的演绎下焕发出了新的光彩。
据悉,本次大赛不限制报名者年龄、性别,只要喜欢泥塑文化就可以参赛。大赛根据泥咕咕制作工艺,分设彩绘和泥塑两个项目,分为成人组和少儿及幼儿组,要求参赛者在30分钟内自由创作,完成以杨玘屯民间泥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作品。
比赛开始后,参赛选手们迅速行动起来。捏、挑、抹、刻、戳……在选手们灵巧的双手中,一团团胶泥逐渐“变身”,有了雏形。比赛开始后不到15分钟,70多岁的宋清魁便塑造出手拿钉耙、憨态可掬的猪八戒形象。
另一边,75岁的王顺田正在制作自己的作品。“泥咕咕分鸟、兽、人三大类型,重意象、求神似及美好寓意。”王顺田边介绍边创作。只见他用塑刀在一块球状泥巴上戳戳点点,不一会儿就做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娃娃,放在了形神兼备的麒麟身上,作品就此完成。距离比赛结束还有几分钟时间,王顺田又用剩下的胶泥快速塑造出一匹惟妙惟肖的小马。
9岁的宋亚宸表示,受家人影响,他从小就喜欢泥塑。在比赛现场,他制作的《盘古牛》创意十足、惟妙惟肖,他认真的样子也吸引了不少评委的目光。
彩绘组比赛现场,一位年轻的参赛选手塑造出一头绿色的马,她说,这创意来自当下的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寓意着“绿码”。
《辈辈封侯》《高头大马》《中国梦》《吉祥猪》等一件件五颜六色、活灵活现的泥塑艺术品引得众多游客及媒体记者拍照。本次活动组委会工作人员表示,此次比赛以作品艺术性、观赏性等因素作为评分项,并鼓励选手进行艺术创新。比赛设特等奖1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最终,60岁的参赛选手侯林祥获特等奖。
一件件精美的泥塑作品反映了
杨玘屯村村民个个身怀绝技,
他们是传承技艺的巧匠,
更是带头致富的能人。
近年来,杨玘屯村紧紧依托“泥咕咕”非遗文化金字招牌,积极探索乡村文旅产业发展新模式新途径,确立了将“泥咕咕”打造成文化旅游新名片的发展思路,精准实施“泥咕咕+”融合发展模式,多渠道扩大泥咕咕知名度,多角度丰富泥塑产品研发,多方位融合浚县文旅资源。
杨玘屯泥咕咕产品总销量实破2千万元。
该村成立了泥咕咕股份合作社,采取公司加农户的合作模式,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市、县两级政府将杨玘屯村定为乡村振兴示范村,并规划了总投资约1亿元的文旅产业发展项目。
中国泥塑第一村·杨玘屯旅游景区顺利通过了“3A”景区初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