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庶定计取樊城:强中自有强中手
《三国演义》里有一节讲到,刘备在新野得到徐庶后,非常高兴。主要是,徐庶不仅有才华而且很会拍马屁。
将近50岁的刘备,输得怀疑自己人生,正火急火燎,徐庶的马屁,给刘备打了一剂“强行针”,一下子让刘备信心爆棚。
恰巧这个时候,曹仁来到了樊城。因为曹仁之前打败过刘备,为了在曹操面前再次立功,于是私下决定干掉刘备。按说,干就干吧,却派吕矿、吕翔只带了区区五千人马,就想端刘备。这也太轻敌了。结果,吕矿、吕翔直接被刘备斩杀。
当然,这主要得益于徐庶在一旁出谋划策。
而曹仁却蒙在鼓里。
吃了一亏的曹仁,却没有查找失败的原因。
不过,说起曹仁,还真是个“常胜将军”。自跟着曹操混以后,所到之处,基本打的都是胜仗。其中,影响颇多的一仗,便是曹仁与周瑜对抗的一战。那一年,周瑜带了几万人马,想攻打曹仁驻守的南郡(如今荆州一带的一个县)。曹仁登城看完周瑜的阵势后,便安排部将牛金带了三百人前去应战。不料,被周瑜先锋围困。此时,曹仁不听众将劝告,单枪匹马杀入敌营,救回牛金,又再次深入敌营,救回被困的将士。
胆大到没谁了。
正因为习惯了打胜仗、又打败过刘备,到樊城后,曹仁更觉得刘备不值一提。
所以,冷不丁地吃了一次闷亏后,很火的曹仁,亲自带上剩下的二万五千兵马(从许都带了三万人马,被刘备歼灭五千),发誓要活捉刘备。
却不料,自己摆的金锁阵被赵云给破了。而破这个阵的,正是新到刘备帐下做事的徐庶。之前,徐庶基本没打过仗。学到的兵法,基本都是理论,没有实践。
接下来,徐庶又料定曹仁将偷袭刘备,所以事前安排好人事,结果反而把曹仁给“一锅端”了。
“山野新秀”赢了“常胜将军”。这是不可思议的。
不过,从这个战例中,却也很轻易得出曹仁失败的几个原因:
一是麻痹大意。毛主席曾说过,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但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曹仁在战略上轻视刘备也就算了,但在具体怎么打上,总得要好好研究的。只是,曹仁战略战术上都过于轻敌。
二是刚愎自用。在攻打刘备前,李典三次劝曹仁要小心刘备,并担心过樊城的安危,反而差点因为劝谏被曹仁砍头。相反的是,刘备却很听从徐庶的意见建议,徐庶说怎么打,只要在理,那就按照徐庶说的办。这就是差距啊。
三是疏于总结。在第一次派吕矿、吕翔打刘备失败后,曹仁就应当警惕和总结了。可惜的是,他并没有去复盘,而是意气用事,当即倾巢而出,妄想一下战胜刘备。但凡曹仁能认真思考一下,派几个间谍打听点消息,结果也是大相径庭的。
强中自有强中手,善于总结是件很重要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