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动不了的木块

上海市“二期课改”初二物理新教材《机械运动》这节课的配套练习中,有这样的两个动手做的小实验,大意是这样的:

实验一: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纸条,将一木块放在一张纸条上,缓慢拉动纸条,你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从中可以说明什么样的道理?

实验二: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纸条,将一木块放在一张纸条上,快速拉动纸条,你观察到什么样的现象,从中可以说明什么样的道理?

一位老师给同学们提供了纸带和木块,让学生在课堂上实际做一下,然后根据做的情况,用刚刚学习过的机械运动的概念加以描述。同学们两个一组,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地开始了自己的尝试。但实验的过程出乎意料:“实验一”应该达到的预期效果是木块和纸带一起在桌面上滑动,“实验二”应该达到的效果是木块相对桌面不动,纸带从木块下面给抽了出来。但实际不是这样,在“实验一”中,有几个小组的即使非常缓慢地拉纸带,木块还是不动;在“实验二”中,也有几个小组在快速拉动的时候,木块仍然跟着一起运动。

由于学生在每组实验的时候,不同的小组观察到了正好相反的现象,因此当老师要求学生对此进行解释的时候,大家众说纷纭。不过孩子们确实非常优秀,他们很快通过老师启发性的话语中明白了老师期望的“解释”,一些小组就撇开了自己的实验事实,根据老师的期望来回答了。

这样的一个教学片段,让我有了几个方面的想法:

1.教师要明白习题设置的意图

上述的两个实验,如果放在“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的教学中,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而且实验的程序也一模一样的。在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中,本实验的意图是让学生体会“惯性”的概念,那么在这里做,它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呢?显然是让学生体会运动的相对性、参照物的概念。

怎样体会?教师在做实验的时候,一个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做一个标记:在纸带上做一个木块初始位置的标记,在桌面上木块初始的位置旁边,放一块橡皮之类的学习用品,记录一下木块原来在桌面上的位置,也就是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参照物(纸带和桌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看木块相对纸带、相对放置的学习用品的位置有没有发生变化,从而得出“木块相对于纸带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木块相对于纸带(没有/有)机械运动;木块相对于桌面位置(没有/发生了)变化,木块相对于桌面(没有/有)机械运动。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有否机械运动也是不确定的”的结论。

2.教师要对学生实验进行充分的准备

为什么会出现与习题原本的意图相反的结果?这主要是因为教师自己对实验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的缘故。很多教师都认为这个实验相当简单,自己只要准备一些纸带和木块,带到教室里去,让学生自己操作一下就可以了,自己根本没有做过,或者只是就近找了一个桌子做了一两次,没有在学生做实验的课桌上进行过实验。

我听得这节课,老师给学生准备的纸带比较窄,也就是通常使用的打点计时器所配的纸带的宽度,而选用的木块是斜面实验中专配的木块,宽度和长度都比纸带要大很多。学生的讲台一来非常的光滑,二来还有点高低不平,当将木块放上去之后,有一部分是悬空的,在这个悬空的位置放上纸带,即使非常缓慢地抽动,也不会将木块拖动,这就造成了第一个实验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要改进这一实验,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就是逐步增加纸带的宽度,让纸带和木块的接触面增大。但也不是越宽越好,太宽了到第二个实验的时候,即使快速拉动纸带,木块也是会跟着跑掉的。到底多宽为好,各个学校实验环境不同,不可能有一个定论,而这正是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想明白、并反复尝试的。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活动

教师在上课之前,有了关于这节课教学环节、教学过程的预设,这是完全应该的,但也要注意把握好预设和生成之间关系。当同学们在课堂上做出的反应和自己原来的预设不相同的时候,一定要关注学生问题产生的原因,随机应变调整教学计划,绝不能够“以不变应万变”,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期望”说违心的话。违心的话说多了,孩子就会对这门学科不信任,对教师自己不信任,这样的结果应该是每一个老师都不希望看到的。

在上述的案例中,为什么学生出现了相反的现象,但老师还是要求孩子们给出一致的结论呢?主要的原因就是老师只是将本实验作为教学的一个环节,当学生们在做实验的时候,老师心里想的是要给孩子们多长时间做,我就可以让他们回答实验结果并提问了,至于学生实验中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虽然站在教室的中间,但其实并没有发现,或者说发现了并没有引起自己的重视,没有反思自己教学预设的意图。

关心学生的发展,落实在具体的教学中,就是要尽量关心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行为,从中发现孩子们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当场解决。老师如果心里只有自己的教学计划,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就是一句空话。

(0)

相关推荐

  • 教学反思:关于“运动和静止”的反思与改进

    今天上午第二节在8.4班上了一节示范课,现在将本节课自己最初的设计思路,以及通过课堂教学反馈的情况进行认真反思,并且将课时教学设计加以修改: 1.课堂导入有待改进. 最初的设计思路:在本节课的导入设计 ...

  • (原创)教学随笔:“二力平衡”课时设计思路

    "二力平衡"是初步学习"力和运动"的关系,本节课首先认识二力平衡,然后通过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下面结合教学实际,将本节课的教 ...

  • (原创)教学随笔:“摩擦力”课时设计思路

    "摩擦力"是继学习了"弹力.重力"以后第三个重点力,本节课重点学习以下内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等.应该说,本节课的内容较 ...

  • 资深班主任教育叙事:爱的力量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二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而我认为班 ...

  • 班主任教育叙事:“爱”铸教育,“励”字先行

    怀着一颗爱心,处处留意,扶起孩子的自信之心.轻声一句鼓励,随时赞赏,树立学生进取之路.学生最大的幸福是获取老师同学的赞赏:老师最大的幸福就是学生在自己的眼前成人成才.老师的爱心铸教育,以鼓励先行施予学 ...

  • 【教育叙事】给学生一个台阶下

    眼看还有半月就毕业了,成绩出色的高中却跟我谈起想辍学去深圳闯荡,原因是现在大学毕业找不到工作,不如趁早打工挣钱实惠. 在我反复规劝下,高中答应安心迎考.然而,坚持不到几天,还是松懈起来. 这节数学课上 ...

  • 安徽阜南: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肥光小学曾春萍教育叙事

    2021年6月2日整理 我不是诗人,无法用漂亮的诗句来赞美教师;也不是歌手,没有动听的歌喉来讴歌教师.然而,我要无比骄傲.无比自豪地喊出--我是教师. 首先我想说说我的教学成长历程.因为不是数学科班出 ...

  • 【教育人生】孟凡启《教育,其实很简单》1-90篇教育叙事 点最底部蓝字链接 所有文章皆可阅读

    <教育,其实很简单>之一 "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是读书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今天第二课堂时间,按学校课程安排应该看课外书,同学们 ...

  • 【白艳玲】教育叙事 ——我也想回家

    教育叙事 --我也想回家 吃午饭的时候,一个平日里很少走近老师的男生走到我面前,嗫嚅半天,说明天想回家. 我的心立刻多跳了一下,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 他没有看我,头微垂,一副犯了错误等待挨批的样子. ...

  • 故事与教育:教育叙事研究的多重维度探究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新教育主题歌]-- [本文拾贝]-- 任何教育叙事研究的起点都是对当下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人的成长和发展的反思, 它并非凭空而来,而是源自日常 ...

  • 教育叙事: 课堂趣事

    课上,我抽学生拼读生字,要求既要读准确,又要会组词.同学们踊跃举手,当我抽学生拼读"行(xíng)"时,这个学生大声说:"张老师,这个词是多音字."我睁大眼睛看 ...

  • 教育叙事:输掉的比赛

    趣味劳动运动会中,孩子们情绪高昂,用筷子熟练地夹起水中的乒乓球,两个人合力钓起"池中的鱼",用"扁担"担起货物走"独木桥"-- 忙得是不亦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