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可军|老宁海应知的十大地名

老宁海应知的十大地名

文/应可军

一善巷

曾用名东风巷,是城东大街上的一条小巷。北起东大街,南至白石头路,长230米。此巷因善人王肇基得名。王肇基虽然也是这条巷子里的普通百姓,却家境富裕,更难得的是乐善好施,一生都在帮助别人,行善百姓。清雍正年间,宁海闹饥荒,王肇基一次捐白金一千两,煮粥赈济周边邻居。另一次又捐出白金三千两,来帮助苦难百姓。因为一生行善,王老先生多次受到政府嘉奖,抚军曾赐额“学圃心田”、制军曾赐额“乐善好施”。百姓虽没权利赐额与他,却给了他最高的奖励,把他居住的巷子命名为“一善巷”,流传至今。

二亩园

九十多年前的雅致小园,早已踪影渺渺,无人问津。二亩园的建造,大约在1920年左右,二亩园这个院名的由来也极为平易。清代县城小北门人徐履谦视园子面积随口而成,别无他意,但“二亩园”其人其事却令人深思怀念。名士徐抚九先生(1859-1924),生于小北门书香门第,清光绪秀才,他自幼饱读经史,德高品正学识渊博。其书法学赵松雪,又擅长山水花卉,造诣颇高。所书匾联甚多。是国画大师潘天寿的启蒙老师。曾任杭州育英书院(即之江大学前身)院长,广结海内名士,探究篆刻书画。晚年退归里后,热心公益事业。光绪三十二年(1906)发起组织县商会,任坐办。民国十二年(1923)与杨子权等在蒲湖试院倡办平民习艺所,自任所长,招聘艺人,向贫家子弟传授技艺。于商会、义学等公益事业多有建树。对于教育,他倡议“教习者非游学不可”,并身体力行把两个儿子徐定涛、徐定澜、长媳程美英送往美、日留学,。此等识见,徐抚九先生可以说是一位以积极姿态入世的知识分子。晚年营建一雅致名园,题为“二亩园”,自号“二亩园主人”。平素少与世俗交往,每徘徊于园中,以莳花植树为乐。又自号“夕可轩主人”,意寓孔子所言“朝闻道夕死可矣”之意。著有《诗草》、《诗话》、《宁海乡谈》、《中西先贤言行录》及杂著、杂录、家书、实求、漫言、尺牍等多篇,可惜大多作品已失传。

三皇堂

三皇堂,原名三皇庙,为缑城地势最高处。元朝至顺三年(1332),当时县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五代县令陈长官曾上书言宁海依山带海,土瘠收薄,难以加税,为了改变落后面貌。元代县尹王哈喇决定将三皇庙建于县前旧驿址上,祀伏羲(文化)、祝融(消防)、神农三皇(农业)。祭祀神灵能包佑文化、农业、火灾万事大吉。南是南大街(今解放路),通大南门(迎薰门),北是钱家墙弄,有边门出入。1951年1月,被中百公司宁波分公司宁海经营组征用至今。人们一直把这里称为山隍堂。

四顾坪

加爵科村后有一座爵山,海拔223米,爵山之顶有一块数十亩的草坪,平整如棋盘,登上坪顶,可环顾四周,故名四顾坪。此外,因该山孤悬海边,山峰四下无依,故又被称作四孤坪。另外还有思故坪、思孤坪、泗菇屏、四姑坪等别称。传北宋著名隐逸诗人林逋(967-1028)曾在这里隐居读书数载,现四顾坪尚存为纪念林逋而建的孤山古院。孤山古院始建于北宋天禧五年(1021),当时居于杭州孤山的林逋因“梅妻鹤子”而名满天下,宁海乡民特在其曾隐居过的爵山四顾坪建起“林逋生祠”(彼时林逋尚在世,故称作生祠),以示钦佩之意。天圣六年(1028),林逋在杭州孤山草庐去世,当时的皇帝宋仁宗深表痛惜,特赐谥号“和靖”,此后林逋便被称作“和靖先生”。由此,四顾坪“林逋生祠”也改为“林和靖先生祠”(和靖祠)。后经历元、明、清各朝,曾经几度兴废。

五丰堂

大北门外今淮河路口原有一庙,是祭祀五通神的。传说中的五通神是一位扶危济困、救助穷人的天神。只要他光顾那户人家,那户人家的锅里就有吃不完的饭,那户人家的粮仓及装粮食的瓶瓶罐罐就总是满满的。

一天,五通神来到一个村庄,只见村口坐着一个老婆婆和一个小男孩。小男孩拉着老婆婆的手哭个不停:“奶奶,我饿,我饿呀……”。老婆婆伸出瘦骨嶙嶙的手抚摩着孩子的头,压抑住自己肚子也咕咕叫的情绪,无可奈何的安慰着孩子:“别哭,孩子,等一会也许好心人就会来了,好心人会给我们一点吃的,哪怕是一点残菜剩饭,你就能熬过一阵子了。”孩子还是摇着老婆婆的身子哭喊着:“不,我不嘛,我们不是等了好几天了,怎么还没有一个人给我们饭呀?我饿,我饿……”。

五通神听着一老一少的哭喊,忍不住就走过去,问他们是哪个村庄的人,为什么坐在这里。老婆婆告诉他,他们就是这个村庄的,孩子的父母原来都给财主家干活,父亲累死了,向财主家借钱安葬,还不起钱,财主要孩子妈去抵债做小老婆,孩子妈不从投河自尽了。剩下婆孙俩,已经好几天揭不开锅没吃饭了。因为村里家家都穷,虽有好心的邻居也帮不上忙,只好坐在这里盼过路的好心人给一点吃的或者施舍一点钱买米充饥。五通神听了老婆婆的叙述,心想这么可怜的一老一少我不帮忙还有谁需要我帮忙呢?想着就从怀里摸出二个霉干菜夹心的麦饼对孩子说:“别哭了,孩子,这是我带在路上吃的,先给你们充充饥吧。你们回家去好了,我保证你和奶奶天天有吃的,也许你们到家后正有一锅饭等着你们吃呢?”五通神边说边扶起了坐在地上的婆孙俩。听了五通神的话,他们还不知道站在面前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五通神,老婆婆半信半疑的对五通神说:“好心人,你把自己路上吃的省给我们吃,我们会感激不尽的,可是你说我们回家天天都会有吃的,除非五通神光顾,我家哪有米做饭呢?”五通神说:“回去吧,相信我,好心会有好报的。”在五通神的劝说下,婆孙俩一步一回头的向五通神道谢,互相搀扶着回家去了。

婆孙俩回到家里,立即赶到锅灶间揭开锅盖,一看,嗬,一锅米饭正冒着腾腾热气,飘出阵阵的饭香,引得小男孩直流口水。而飘出的阵阵饭香引得左邻右舍都前来观看,啧啧称奇,询问老婆婆哪来的米饭。老婆婆就把在路口遇上好心人的事讲给乡亲们听,乡亲们听了都说:“那肯定就是五通神了,要不然哪来得米饭呢?“老婆婆才知道路上遇到的就是五通神,忙不迭的与孙子一起跪在门口对着刚才遇见五通神的方向拜了又拜,然后与乡亲们一起分享锅里的米饭。说来也真奇怪,锅里的饭明明快吃完了,可是用锅铲铲几下,锅里又冒出热腾腾米饭,直至众乡亲们吃饱为止。民间正值为神,就造庙祭祀因庙造在位于大北门交通要道人来车往,人们就造了一座路亭供行人歇脚喝水解渴,人们就叫成五丰堂。数十年来,都有许多好心人自筹善款,义务出工,买柴烧茶,仍为过往的行人提供茶水。今年参加义务烧茶的老人共有959人,平均年龄62岁,他们每人出资20元,用于支付烧茶费用。平日里,老人们能省则省。市面上用于烧茶的柴木要4角钱一公斤,成本太高,老人们就四出联系,找到一个锯板厂,买锯板厂只要1角6分一公斤的废角料。为了节省开支,这些老人还自己当起搬运工,搬运柴木。在短短的半年时间里,他们就烧了200吨开水,为数万路人解了渴。对烧茶费用中节约下来的5000元善款,老人们又一致同意捐献给慈善总会,为更多的困难家庭解急。在前童古镇开发初期,由于石镜精舍实在太破旧了,五丰堂正逢拆建之时。就将拆了的五丰堂大殿木材,全部移到前童修建石镜精舍。

六峰村

和南山章村一样,房屋很陈旧,随处可见石房子,油菜花开时节,漫山油菜花。村口有个山坡,看起来不太陡。曾为千里走宁海打卡地。

七星塘

七星塘,位于宁海梅岭应家村,南宋文士舒岳祥写过七星塘记,是宁海最早的水利文献。吾登高观梅林胜概,绵亘十余里,东南皆海,西北皆山,明智发陇,迤逦花园,直趋此地。九顷洋洋焉,赤山巍巍焉,有梅有竹三,蔚然深秀,可耕可读。一日,公十一世孙昆季咸居翰苑者叔谦、叔让,语予曰:地美而高阜,沃土嫌于无泉,能汲而注之不亦可乎?且坐山岩赤,当开塘七处以应之。爰始爰谋,谋及族人,贫者以力,富者以财,劳者劳之,怠者励之,而给以工食,推练达者督其役。肇工大德戊戌之十有

八角楼

位于缑城东南隅。明洪武八年(1375)华九叙(约1354—1424),为感恩皇上朱元璋赐名“常春老人”而建,俗称八角楼。清光绪年间尚有“胜迹今存”记载,民国初年尚存遗迹。后成为私人园地,称“高园”。1953年,始建城东小学幼儿班,此后到今天仍为幼儿园校舍。八角楼作为地名,则一直延续下来。

九顷塘

周围群山环抱,方圆110多亩。塘上有精致的凉亭、曲桥和竹楼。九顷塘荷花早在南宋时期的《赤城记》中就有记载,历代文人也多有吟咏九顷塘荷花的诗篇。清日瑞《野塘观莲》诗云:“避暑来游九顷塘,池荷冉冉结莲房,江乡最多是红腻,一带熏风喷鼻香。塘里活水引自白溪,终年不息。1998年时,一些文物考古专家对岔路一带进行考古时发现这里存在着大量北宋时期的越窑遗址,他们认为九顷塘应是当年窑工取土后留下的遗迹。

十里红妆博物馆

创建于2003年9月,2004年5月正式对外开放,它是一家展示古代女子生活的专题博物馆,也是省内规模最大的民间民俗博物馆。占地3000多平方米,展出明清江南富家小姐生活、习俗有关的家具、器物1200多件,自开馆以来,已接待各地游客8万多人次,已成为我县集保护、展示、研究、旅游于一体的文化新亮点、旅游新景点。

应可均 ,笔名筱瑛,曾用名应可军,浙江宁海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近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浙江省、宁波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诗词楹联学会会员;宁海县诗词楹联协会常务副会长、地名协会副秘书长等。酷爱收藏宁海地方文献,被评为“宁波市十佳藏书家庭”;走遍全县村落,考查风土人情,庋藏大量原始材料,又被评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普查先进个人”、首批“浙江省民间文艺优秀人才”、“宁波市十佳业余文保员”;其间,曾在《宁波日报》《宁波晚报》《宁海报》等刊物上发表过不少的史论作品,参与策划多种文化活动,编著多种有关宁海综合文献等。著有《宁海历史上今天》《宁海姓氏溯源》《宁海之最》《宁海古戏台》《宁海民政志》等著作。

□编辑:叶寒

□ 图片:网络

(0)

相关推荐

  • 这里是浙江宁海⑭ | 柔石公园

    这里是浙江宁海柔石公园 这里不仅有乡土味 微信公众号:乡土宁海 摄影:葛岱虹.薛剑杰 诗作:徐建中 一个生态文化主题公园 让你亲近绿色.回归自然 <柔石公园惊艳> 文/徐建中 柔柔的湖水荡 ...

  • 04. IF YOU | 2016宁中、风华毕业庆典

    2016宁中风华毕业庆典 夏枝叶茂,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绿萼红莲,清芬漾池,如歌如梦:纤云轻飞,熏风微送,扬帆起航--在这七月流火之季,我们迎来了宁中2016届学子的毕业典礼.炎炎日正午,灼灼火俱燃. ...

  • 抑郁症针灸治疗方:第一套:怪三针,中,下...

    抑郁症针灸治疗方: 第一套: 怪三针,中,下白(右手)心门(双侧),下三皇(双侧),连扎2-3天后扎第二套. 第二套: 华佗夹脊穴刮痧,走罐,针灸均可. 第三套: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天枢,大横,内 ...

  • 宁西海——五月花开格外香,神洲崛起铸辉煌

    七律· 五一劳动节感怀 宁西海 五月花开格外香, 神洲崛起铸辉煌. 工欢科学技超世, 农喜耕田粮满仓. 火箭飞天征浩宇, 蛟龙入海探深洋. 炎黄子嗣昌家国, 华夏盛威震八方. 七绝· 五一劳动节感怀 ...

  • 应可军|“宁海”地名知多少

    "宁海"地名知多少 ◎应可军 宁海县,西晋太康元年(280)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在中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宁海县"并不是单一指我们所在的辖区,查相关史料 ...

  • 应可军 | 闲谈宁海染坊

    闲谈宁海染坊 文/应可军 "世界博物馆日"由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发起创立.1977年5月18-29日,国际博物馆协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芋艿

    闲话宁海芋艿 文/应可军 宁海流传一句有名的俗语:"走过三关六码头,吃过奉化芋艿头",来证明某人的见识广.可见芋艿在宁海人心中蛮高的地位.芋艿口感软糯且营养丰富,秋季气候干燥,来一 ...

  • 应可军 | 寻找宁海那杆秤

    寻找宁海那杆秤 文/应可军 记得童年猜过一谜语:"角子叉叉,背脊花花,脔袋荡荡,大家相相."谜底可能现在蛮多人不认识.它叫杆秤,杆秤,是秤的一种,是利用杠杆原理来称质量的简易衡器, ...

  • 应可军|​宁海海错诗

    宁海海错诗 文/应可军 宁海县境内的三门湾.象山港,是浙江省水产养殖资源最丰富的三大港湾之一,素有"贝类之县"."鱼米之乡"美称.据调查,近海潮间带生物量和栖息 ...

  • 应可军|宁海树王录

    宁海树王录 文/应可军 小树在长成大树之前,没有人知道它是大树.当它长到普通树的大小时,大家都以为它只是一棵普通的树.后来它越长越大,人们才发现原来这儿有一棵这么大的树.人们在树下度过愉快的时光.树越 ...

  • 应可军 |宁海倭乱纪实

    宁海倭乱纪实 文/应可军 宁海元末就有倭寇屡犯白峤一带,杀人劫物,掳掠妇女,官兵不能制.水车陈性中组织村团,设计歼倭.至正初(1341-1345)某年九月初七,倭船数艘又侵白峤,犯水车,性中佯与周旋, ...

  • 应可军|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宁海的落会演变史 文/应可军 落会,又称"标会",据记载:宁海的"标会"在明朝时就已存在,当时社会高利盘剥,长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三分:短期的借款,每元月息一角. ...

  • 应可军 | 闲话宁海斜

    闲话宁海斜 文/应可军 你知道宁海人有个习惯吗,看哪里人多就往哪钻,买的是人气,吃饭.买衣服亦是如此.就是大家说的:"宁海银.宁海斜". 记得有个笑话说:有个乡下老翁进城看见一家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