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雪窝子”的胶东半岛,在清代常因此在皇帝面前露脸

号称“雪窝子”的胶东半岛,这两天开始发威。从社交平台晒出的图片来看,烟台和威海两市下的雪都不小。
现代社会通讯技术发达,即便远隔千万里,也能看到胶东的雪景。但在古代,没有相机、没有网络,普通的人们对于外地发生的情况,通常很难知晓。即便是朝廷,也只能通过地方官的文字奏报,大概了解一下情况。
在清代,奏折制度十分发达,督抚等封疆大吏,要定期将本辖区内的大事通过奏折的形式向皇帝汇报。民以食为天,食以田为本,田以水为先。对于古代的农业社会来说,主要是看天吃饭,因此下雨下雪对于朝廷来说就是大事,如果下属州县遇到雨雪的话,督抚通常就要将之上奏。当然了,适量的雨雪会被视为“天降甘霖”,过则成灾。
而从史料记载的情况来看,当时胶东半岛的州县就因为下雪较多的关系,时常在皇帝面前露脸。下面就从《清实录》的记载中摘选几条,以飨读者。
第一则记载是乾隆四十九年正月,时任山东巡抚明兴,上奏说:“济南、武定、沂州、青州、莱州、登州六府。于(上年)十二月十一、二十二等日。先后得雪三四寸至六七寸不等。”(由于雪情是层层上报,先汇总到省城然后上奏给乾隆帝,因此存在一定的时间差。)
有的朋友或许会说,上面的奏折提到了山东大部分地方,并没有显出胶东的特殊之处。那么,下一则记载就更精确了一些。
乾隆四十九年十一月,山东巡抚明兴又上奏朝廷说:“登州府属荣成、宁海二州县,得雪五寸,其省城及迤西各府,未据奏报得雪。”
这一回,登州府治下两个州县下了五寸的雪,而山东内陆没有下雪,形成了比较明显的对比。这也让荣成、宁海两地在乾隆帝面前露了脸。尤其是荣成,在雍正年间才建县,因为下雪而让皇帝加深了印象,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而素以勤政为名的雍正帝,也曾批阅过不少关于雪情的奏折。不过,笔者暂时还没有查到具体记载登莱的情况。只是在雍正十年三月,河东总督田文镜曾在奏折中侧面提到登莱“不缺雪”。
他说:“臣驻劄地方路途远近不一,各属具报雨雪之文前后参差而到,未能随时彚(hui,同“汇”)奏。除登莱青三府及莒滨等州所属,上冬原未缺雪、春来亦未少雨,二麦丰收可卜外,惟济兖东三府及泰东高濮沂曹等州所属地方雨雪稀少。”其中“上冬原未缺雪”这一句,也能看出胶东半岛的冬雪充沛。
前面已经提到,适量的雨雪对于农业来说是好消息,但过犹不及。在清代的史料中,也有胶东冰雪成灾的记载。《清史稿》载:“乾隆二十六年冬,福山大寒,树多冻死;文登、荣成大雪寒甚。嘉庆十九年秋,招远、黄县大寒,海冻百馀里,两月始解。道光二十一年正月,登州府各属大雪深数尺,人畜多冻死。”
综上来看,胶东半岛“雪窝子”的名号,也是很有历史积淀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