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文化(410):张新中
淄博刻瓷艺术大师
张新中,1965年生于中国陶瓷文化重镇山东淄博博山,1984年从博山陶瓷厂陶瓷技校毕业。师承全国著名陶瓷三兄弟,跟随冯乃庄学习陶瓷彩绘、冯乃江学习刻瓷。
中国高级工艺美术师、山东省高级技师,山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山东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刻瓷艺术大师,山东省特级陶瓷艺术大师,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刻瓷协会刻瓷文化研究会研究员、山东博山工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山东博山刻瓷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在国内首创了“喷彩刻瓷”和“匣钵泥堆雕刻瓷”等新工艺,他的刻瓷作品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充分肯定。
从事陶瓷创作近三十年,擅长陶瓷手绘、刻瓷(尤擅肖像刻瓷),兼工陶艺术设计。作品在全国、全省和国际陶瓷评比中荣获金、银、铜奖近八十余项。
他的陶瓷艺术作品质朴、纯厚,具有强烈的艺术个性,作品整体风格给人以强烈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张新中在刻瓷创作过程中,手法讲究创新、立意讲究格调、情感讲究和谐,就如他自己所说,“搞艺术的就要与众不同、有独特的意境和思路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才能把握成功。”
所谓刻瓷,就是用特制的刀具在瓷盘、瓷瓶、瓷碗、瓷板上刻画各种形象与图案,由此制作的作品称为刻瓷。“触有手感、观有笔墨”,既有“金石趣”又有“笔墨韵”称为刻瓷工艺作品。
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从清初开始的。据记载,清初,在民间开始有了专门从事刻瓷的行当,但大多以平刻为主,点线构图等艺术表现力显得单调、平实,并没太多引起世人的注意。一直到了乾隆后期,由于经济的昌盛和统治者文化生活的需要,朝廷特意在皇宫中设置了“造办处”,专门制造宫廷使用的工艺品。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甚至已有人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这个时期,刻瓷真正发展成为了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
刻瓷在中原地区流传甚广,尽管艺术水准参差不齐,但很多民间艺人都掌握着这套瓷上雕刻的本领。虞城县刻瓷艺人申世德等经过多年努力探索,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使这一历史文化遗产得到再生和发展。
(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
请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大师们的努力耕耘,既是对历史文化的继承更是对陶瓷艺术的发扬和传播。
陶瓷凝聚了一个城市的灵魂,经济、政治、生活、艺术、城建、历史无一不被囊括在这千年的窑火之中,薪火传承、历久弥新。
瓷艺之路艰辛且漫长,唯心有向往、意志专一,才可不负光阴不负选择!
阅读是一种修养 转发是一种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