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雷科技Lite」收藏为我的小程序,不再错过精彩内容
“刷脸”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新的生活方式。但对于支付宝而言,这项技术从筹备到推广,中间是一段漫长的五年进化史。早在 2015 年的德国汉诺威消费电子展上,马云就首次使用支付宝刷脸支付,在淘宝上花了 20 欧元买到一张邮票,惊艳众人。如今马云终于如愿,刷脸支付火起来了。支持刷脸支付的场景越来越多,这让小雷越发想搞清楚背后的技术原理。而四处都有的“刷脸”场景安全吗?用户的隐私、资产会不会更容易被互联网黑灰产业非法盗取呢?这些疑问小雷将一一解答。
刷脸支付的关键:人脸识别
刷脸支付系统的原理主要基于人脸识别技术+移动支付技术。而人脸识别技术背后包含了三大模块:人脸检测、人脸对齐、人脸特征表征识别。人脸检测技术较为简单也好理解,就是用于确定人脸的具体位置和大小,解决“人脸在哪里”的问题。当然,人脸检测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把图像中与人脸无关的部分去除掉,便于进行后续的人脸对齐、特征表征识别步骤。人脸对齐在人脸检测的基础上使用算法,将获取到的人脸图像调整为统一的姿势与角度。由于光线条件、用户姿势等因素都会造成机器获取人脸图像时出现差异,不利于人脸识别。因此,人脸对齐需找到人脸图像中的 N 个关键点(基于眼角、鼻尖、嘴角等特征),然后通过旋转、缩放和平移等变换方式将相应的关键点替换到标准人脸。最后一个模块人脸特征表征识别是人脸识别技术中最为关键的一步,解决“人脸属于谁”的问题。通常,在现实世界中,我们会从眉形、眼睛、脸型轮廓等人脸特征去识别、区分一个人。人脸识别技术则通过 AI 算法获取出不同用户的人脸特征,再通过特征建模得到向量化的人脸特征,最后由分类器判别,得到识别结果。说完了人脸识别技术背后的原理,我们来看看具体的支付技术。国内的移动支付技术发展到今天,远场支付占据了较大市场,例如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一般来说,远场支付需要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快捷支付,用户向APP提供银行卡账户、登陆密码、支付密码才能完成支付。刷脸支付融合移动支付技术+人脸识别技术后,应运而生。
刷脸支付能普及吗?
目前,两大移动支付巨头已相继入局刷脸支付。在支付宝推出蜻蜓刷脸支付系统后,微信立马跟进推出了青蛙系统。而整个 8 月支付宝、微信将同时进行刷脸支付随机立减活动。这一盛况不禁让人想起当年两家通过补贴大战推广扫码支付的场景。为了留住用户,甚至是从对方手中争取一定的市场份额,在刷脸支付领域,两家必有一战。目前,两大移动支付巨头正在加快铺设刷脸支付设备的速度。相信很快,我们就能在大街小巷各个角落看到支持刷脸支付的店铺。随着刷脸支付设备的加快铺设,大型商超等消费场所排队买单的压力将会有所下降。现在小雷每次去那些支持自助收银的大型商超,都会选择自助收银机买单,操作步骤也很简单:商品过机-选择刷脸支付-将脸对准相机完成扫描-初次使用需输入手机号码验证-点击确定-系统自动扣款。
刷脸支付较原来的扫码支付更加方便,只需扫脸就可以替代原先掏手机、解锁、调出二维码支付页面、商户扫码的整个支付过程,耗时更短。
整个支付过程不用掏出手机、不用排队,不用输入任何密码,对用户来说,体验非常好。
刷脸支付在昏暗环境、用户遮挡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识别不了的情况。而且识别人脸需要 1、2 秒时间,但总体来说,用户还是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支付。
刷脸支付对于用户来说更加便利,出门忘带手机、现金也能靠脸购买商品。小雷相信,刷脸支付这一方式很会就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由于巨头入局,刷脸支付这一形态也不再仅局限于便利店、商超等消费场景。今年 6 月,刷脸支付已经深入到交通系统,“蜻蜓”在郑州机场、广州加油站等场景中陆续投入使用。那么地铁是不是会马上跟进,支持刷脸过闸呢?可能没有那么快,蚂蚁金服消费负责人锋笙曾表示,由于信号冲突,暂时不会考虑在地铁闸口架设刷脸设备。不过在高铁、客运站等地,身份证刷脸进站已经变得非常常见。
资产安全怎么办?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在多个领域正式商用,信息安全问题逐渐得到用户的关注。他们担心部分厂商会泄露个人信息,也担心自己的人脸信息会成为黑客的觊觎对象。用户的担心不无道理。近日,微软、谷歌、亚马逊、苹果四大科技巨头均被曝出存在后台监听现象,事实证明如果科技企业要是想动歪心思,那么用户的个人信息便危在旦夕。针对被曝光的丑闻,巨头们均称是为了提升语音助手的理解能力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其实,涉及到 AI 算法的技术都需要大量数据进行学习,前文也有详细解释。科技巨头保留用户数据以改进服务,这件事本身无可厚非,但前提是征得用户同意,并且告知数据的流向和使用方式。然而,全球四大科技巨头似乎都没有很好地保障用户隐私。也难怪用户在接受人脸识别这一技术时,会有顾虑。在美国,人脸识别技术面临推广难的问题。据外媒报道,2019 年 5 月,美国旧金山发出了禁令,禁止人脸识别技术在政府机关和执法机关中使用,从而成为全球首个对该技术发出禁令的城市。美国人向来隐私至上,即使人脸识别技术可以带来一定的便利,他们也不愿意用隐私去换取便利。据悉,美国的海关和边境保护局(CBP)曾计划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对旅客信息进行验证,取代人工检票,提升检票效率。这项计划由于涉及隐私问题,让 CBP 饱受争议与投诉。好在,国内互联网厂商开始提倡“科技向善”,相信在这种向善的理念下,科技会使得用户生活更加便利,而不是陷入人人自危的境地。对于用户人脸信息比对和留存的问题。据南方日报报道,锋笙曾表示支付宝拥有金融级别的安全防护,刷脸支付系统也十分安全,而人脸信息的比对主要在服务器中进行,并不会涉及支付以外的问题。由于实名认证的原因,支付宝在法律合规的前提下会进行个人信息的脱敏留存。支付宝方面还称,如果出现账户被盗刷事件,他们也会通过保险公司全额赔付。而刷脸支付单笔限额 500 元,单日消费限额 1000 元,也极大地降低了用户损失巨额财产的风险。微信在保护用户支付隐私方面也有相应的条款。条款明确表示微信支付会收集用户姓名、银行卡类型及卡号、有效期及银行预留手机号,但相关信息都经过匿名处理,储存于中国境内的服务器。微信还通过各种加密手段防止用户信息泄露,保护用户资产。可以说,国内互联网厂商保护用户隐私的工作做得挺好。由于人脸图像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上,用户担心黑客能够通过数据轻易窃取资产。而 FIT2017 互联网安全创新大会上的一场主题演讲也侧面印证了这种可能性。据雷锋网报道,平安科技的安全研究员高小厨在现场展示如何利用 3D 建模等方式绕过人脸识别。不过其所展示的方法并不能破解金融行业的人脸识别系统。高小厨在会议现场称,人脸识别系统出现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APP 开发者在调用第三方的人脸识别服务时,接入流程不够严谨。人脸识别技术有一定的技术风险,但更多的风险来源于 APP 开发者接入接口时安全意识不到位,而不是这项技术本身。而且,现在市场上多大数刷脸支付设备都采用了金融行业级别的人脸识别系统,搭载有 3D 深度摄像头,在进行人脸识别前会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法进行活体检测,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不是由照片、视频或者软件模拟生成的,因此利用合成的图像盗取金融账户的情况很难实现。移动设备方面,例如 iPhone 采用的是 3D 结构光摄像头,其原理是通过光学手段获取用户人脸的三维结构,再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更深入的应用。为此,iPhone 不得不保留屏幕正面的大刘海,至今一直被用户嘲笑太丑。此前,有安全技术人员称可用技术手段破解 Face ID,然而其他研究人员无法重现破解手段。而近日在黑帽安全大会上,腾讯安全人员宣称通过普通眼镜加黑胶带就可欺骗 Face ID 的注视感知,在手机用户睡觉时强行完成人脸识别。该技术漏洞已反馈给苹果公司。除技术手段外,人脸识别对双胞胎也无效。不过,目前还没有报告称有苹果用户因此遭受损失。加之金融、资金软件都会有二次加密功能,形成双重保险。因而,黑客想要通过破解人脸识别系统盗取用户资产,很难成功。
结语
科技发展,肯定会带来许多新的问题,引发新的讨论。刷脸支付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成熟,在中国应用场景也已经越来越多。刷脸支付既带来高效便捷的体验的,也带来了不得不重视的隐私安全。虽然,此前有互联网大佬说过,中国用户更愿意用隐私去换取便利,但便利到底值不值用隐私去换?这是一个矛和盾的问题。在选择隐私还是选择便利、选择安全还选择高效面前,用户是否能够自由选择,还是一切都由科技巨头决定,十分重要,也值得深思。当然,在对待科技这件事上不能过于悲观,否则很容易阻扰社会发展。随着刷脸技术的逐渐进步和完善,以及法律法规的规范,未来刷脸支付有望逐渐解决在隐私和安全上的问题。届时,所有人都能享受人脸识别技术带来的好处,出门不带手机,购物、出行、吃饭等都没有问题。这样想想,人脸识别系统还是有着美好前景。
本文编辑:姜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