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霜寒红叶天
霜降之后,漫山红遍,给即将逝去的秋天留下最后一抹亮丽。元代散曲家张可久在《清江引·秋怀》曰:“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作者将深秋思乡之夜描写得如诗如画,让人怦然心动。
“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霜降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气肃霜降渐冷凉,草木枯萎凋零黄。”霜降后,温度迅速降低,昼夜温差大,夜间的水气容易形成凝华现象,在大地万物之上覆盖一层白色的冰晶,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下霜”。对此,南宋诗人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
霜降之后,黄栌、枫树、柿树等树叶开始变红,尤其是经霜之后,霜天红叶,更加美丽壮观。因此,古人往往把红叶和霜联系起来。白居易《醉中对红叶》曰:“临风杪秋树,对酒长年人。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诗人借酒消愁,明讽红叶,暗抒宦途失意、抑郁之情。刘禹锡《秋词》云:“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诗人暗用拟人手法,咏秋色以颂情操高洁。杜牧“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是广为传播,向人们展现出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山林秋色图:夕晖晚照,红叶流丹,彤云彩霞,晚秋的红火热烈景象跃然纸上。宋代晏几道在《临江仙·淡水三年欢意》中云:“晓霜红叶舞归程。客情今古道,秋梦短长亭。”友人在霜打红叶漫天飞舞时,将踏上归程。字里行间让人深切感受到离别时的深情厚意。
宋代诗人杨万里在《秋山》中写道:“乌桕平生老染工,错将铁皂作猩红。小枫一夜偷天酒,却倩孤松掩醉容。”他认为枫树一夜之间叶子变红了,是偷喝天酒而醉红的,这只不过是诗人丰富的遐想而已。
从科学道理上讲,树叶变红与白霜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这个节气的气温有关。树叶随着气温的下降和夜长昼短,化学成分发生了改变。当气温迅速下降到一定程度,而且夜间的温度比白天下降很多时,尽管树叶还没有凋落,但是从根部进入叶子中的水分大量减少,因而使叶绿素生成少而破坏多。当叶绿素被分解后,树叶里的其他色素就会显露出来,如花青素的红色、胡萝卜素的黄色就会大量显现。特别是昼夜温差增大时,有助于花青素的形成,因此树叶颜色很快就会由绿变红。树叶中贮存的糖分也会分解转变成花青素,使叶片的颜色更加艳红。另外,红叶还和地形、光照有关。
北京香山红叶闻名遐迩,是深秋观赏红叶的好去处。这里地势险峻,峰峦叠嶂,漫山遍野的黄栌树犹如片片红霞,异彩纷呈。树叶随着山势的起伏、光照的疏密,所呈现的色彩绚丽多姿,或橙红如玉,或猩红似火,或桃红如酒,美不胜收。香山红叶从山上到山下逐步变红,从单棵变色到漫山红透,再到后段枝叶飘零,可谓一步一景,气象万千,被称为 “燕京八景”之一。前来观赏红叶者接踵而至,络绎不绝。金代诗人周昂有《香山》诗曰:“山林朝市两茫然,红叶黄花自一川。”
文/郑学富
刊发于《青海日报》
责编/顾植霞
监制/魏慧敏 总监制/薛军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