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一生的座右铭,浓缩成11段话!
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人:农家子弟出身,28岁中进士,30岁升为翰林院检讨,37岁那年他连升四级,短短9年从一个农家书生封侯拜相,屡立军功,权倾天下,并且仍得善终,还能让子子孙孙都能获福。
这个人的名字叫曾国藩,就连毛泽东都说在中国近代史上,他只服曾国藩这个老乡。毫无疑问,曾国藩是中国历史极少数能够参透大道的人之一,他身上一定深藏了很多玄机与秘密。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认为曾国藩的半部家书也足以让我们每一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岑参从曾国藩座右铭里总结出11条供大家学习:
1、打脱牙和血吞
意思是牙齿被打落了,却忍住心中的怒火,把它和血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曾国藩家书》里“好汉打落牙齿和血吞,真处逆境者之良法也。以能立能达为体,以不怨不尤为用。”
不是忍气吞声,也不是心满仇恨,而是在打击面前人的忍耐,人的傲骨,人的坚毅,人的铮铮铁骨。
岑参认为每当要发泄时,都应在头脑里数十秒,毕竟祸从口出,当然,也要得饶人处且饶人。
2、每临大事有静气
越遇到艰难曲折的事,越需要安心恬荡。
曾国藩在“主静箴”中形容“后有毒蛇,前有猛虎”。军机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吃败仗,这关系到将士乃至自己的身家性命,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在战事最艰难的时候,也免不了万般焦虑,六神无主。
一旦出现这种状况,他都到小楼上独自静坐一会儿,这个时候他早年开始修炼静坐功课就发生作用了,他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做出正确的决策。
3、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意思就是只在乎过程,不在乎结果,重要的就是享受过程中带来的充实的感觉。
岑参认为只注重结果的人,会让你处于一种若隐若现的状态,只要结果不是你预期的,你就会一直苦恼,但你只在乎过程的话,会经历不同的事物所带来的乐趣,所以,路径不同,体验也不同。
4、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败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败字。
庸人,就是普通人,一般的人。对于一般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才气,只有勤奋工作才能成就事业,所以最忌讳一个“惰”字,而那些有才的人呢,虽然可凭才气走捷径,更容易成功,但也容易“傲”。
自大,固步自封,不肯向别人学习,这也是容易失败的。
翻开历史,再想想身边,这种例子实在太多了,平庸的人基本上都是好逸恶劳,最后往往一事无成,有才华和能力的人也往往持才傲物,该低头时总是不肯轻易低头,最后,导致灾祸。
5、利可共而不可独,谋可寡而不可众
俗话说:财布施得财富。那些越善于跟别人分享利益的人,越容易得到大家的追捧,从而收获更大的收益,而那些越想独吞利益的人,最后,往往不都了了之。
策略恰恰相反,做决策一定要交给深谋远虑,一直任由大家一起各抒已见,最后的决定必定不伦不类的,从而错失良机,或者功亏一篑。我们一定千万不能让那些见识低下,心胸狭窄,气度平凡的人干扰大的决策。
6、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
曾国藩说过:“世界上的人,其实就是棋枰上的子。”
曾经有人对曾国藩说:“别人是,大人您不是,您是拿棋子的人。”
曾国藩说:“包括我在内都是棋子,都是身不由己任别人摆布的黑白之子。”
那人问:“那皇上是拿棋子的人吗?”
曾国藩说:“皇上有时是执子的人,有时又是被执的子,说到底皇上也是棋子。”
“那么这个别人究竟是谁呢?”
“冥冥上苍!”曾国藩笑着回答
7、做事要花末全开月末园,做人要“求缺惜福”
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东西,太阳只要一到中间,马上就会偏西。月圆一旦发生马上就会月亏,所有的月满下一步就是不圆满。岑参认为,我们做事只能追求无限接近圆满,但是不能为了实现彻底圆满而咬着不放,留出那一点点空间就是人生的大道。
曾国藩也有黄袍加身的机会,他不但不为所动,反而断然功成身退。主动把军队裁掉九成,还劝弟弟家甲归西,只要他应该得到的那部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8、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见识也。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9、从前种种,譬如昨日花,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意思:以前的事过去就过去了,今后的事才刚刚开始
其实,这句话是曾国藩借用了袁了凡之言。
这就告诉大家要活在当下,不起追忆过去的荣耀,也不悔恨过去的过错,更不去盲目的去憧憬未来。
10、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
意思:知识性的东西会随着时间而不断更新,但思想性的东西、智慧性的东西、越经过时间的沉淀,就越有价值的东西。
三毛也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1、历来有文坛上之泰山北斗,官场上却豪无建树,甚至一败涂地者,盖因不识此中差别耳
意思:文坛和官场是有差别的,认识不到这两者的差别,多半会一败涂地。
曾国藩麾下第一幕僚赵烈文,对大儒船山先生王夫之非常崇敬。王夫之的名作《读通鉴论》在书局刻印过程中,他便零零星星地借来读过一遍,十分佩服船山的见事高明、议论深刻。此时看着这部被装订成十大本的五十余万言巨著,真是爱不释手,心里油然生出一股对船山的由衷崇拜,“大人,船山公议论戛戛独造,破自古悠谬之谈。卑职想,若使其得位乘时,必将大有康济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