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疳

稚年歇乳进谷。脾胃气馁少运。腹膨目医。是为五疳。夏日中土司令。久病投以补气。恰合调其脾胃。近日呕吐泄泻身热。乃寒暄失和。致食不易化。小溲既少。腑气不和。余幼科久疏。

忆钱氏每以调中为主而驱邪都主轻法。深虑脾土伤。则延惊痫耳。(脾胃虚腑气不和)

益智仁 焦术 茯苓 广皮 藿香梗 浓朴 楂肉 泽泻

(四岁) 五疳。腹胀数月。法当疏补。

人参 茯苓 麦芽 炒楂肉 广皮 半夏 湖莲

照前方去半夏湖莲加泽泻。

(五岁) 官人自汗。短气咳嗽。风温见症。肌腠有痤痱之形。与疹喑腑病不同。但幼稚生阳充沛。春深入夏。形质日减。色脉是虚。而补脾辛甘不应。腹满。按之自 。二便原得通利。

腹痛时发时止。痛已即能饮食。考幼科五疳。与大方五劳相类。疳必因郁热为积为虫。此饮食不充肌肤也。病来非暴。攻之由渐。再论疳热虫积。古人治肝治胃恒多。而洁古东垣。于内伤夹滞。每制丸剂以缓治。取义乎渣质有形。与汤饮异歧。刻下温邪扰攘之余。聊以甘凉之属。清养胃阴。

以化肺热。其辛气泄表不宜进。(内伤夹滞虫积)

甜杏仁 麦冬 地骨皮 生甘草 冬桑叶 玉竹 和入青甘蔗汁一酒杯。(丸方)仿治疳热羸瘦。从阳明厥阴疏通消补兼施。

人参 黄连 芦荟 川楝子 使君子 茯苓 白芍 广皮 胡黄连 南山楂

(七岁) 食物不节。脾胃受戕。腹膨。大便不调。此属脾疳。(食伤脾胃)

焦术 茯苓 广皮 益智仁 大腹皮 木瓜 炮姜 炒神曲

(九岁) 能食。色枯形瘦。暮热泄泻。此皆口腹不慎。值长夏温热。脾胃受伤。将成五疳。

青蒿梗 枳实炭 胡黄连 炒谷芽 炒白芍 炒山楂 广皮 茯苓 泽泻

五疳已久。脾胃受伤。食物不运。腹膨溏泻。此积聚未清。中焦先馁。完谷不化。肿胀皆至。难治之症。七香饼。

疳者。干也。小儿肠胃柔嫩。若乳食失调。甘肥不节。运化不及。停积发热。热久津干。此因积成疳者也。或五脏偏热。或因病后。或医药误下。致亡失津液。脾不输化。积滞不行。此因干致积者也。故五疳不离乎脾胃。其治法。胃滞当消。脾弱宜补。热者用苦寒清火。冷者宜辛温健运。有虫者。兼用杀虫之品。其虚者。各随本脏补其母。总宜丸剂缓调。不能旦夕速功。

或用鸡肝纳入治疳药炖食。最为有效。(陆履安)

徐评 此老幼科痘症。不仅名家。可称大家矣。敬服敬服。

(0)

相关推荐

  • 泄泻《医学妙谛》

    泄泻章 (古称注下症) 泄泻之原分六说,虚湿寒痰食与热.五泄之名(湿多成五泄)<内经>传(溏泄痢洞滑也),三虚之旨先贤诀.饮食伤脾虚不化,色欲伤肾肾虚极.肾虚自不能容藏,忿怒伤肝木土克(肝 ...

  • 肠易激综合征--胃肠功能紊乱--升清阳以补脾--邹云翔

    9.肠易激综合征惯用方 本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包括肠鸣.腹痛.腹泻或便秘,属中医泄泻.腹痛.便秘范畴.对该病主张从脾.肝.肾论治,且有别于常规治法. (1)升清阳以补脾惯用 ...

  • 东垣脾胃论用药心法&举例

    以中气为中心的用药关系 中气 白术,人参,黄芪,炙甘草,当归(白芍) 行滞 豆蔻,砂仁,草豆蔻,益智,青皮,藿香,木香,苍术,厚朴 温热 干姜,附子,肉桂,川乌,桂枝,熟地,吴茱萸 化痰 陈皮,半夏, ...

  • 《张氏医通》五疳证

    木疳证 生于风轮者多.其色蓝绿青碧.有虚实之别.虚者大而昏花.实者小而涩痛.非比蟹睛因破而出.乃自然生者.大小不一.随其变长也.实者.泻青丸.虚者.通肝散. 火疳证 生于睥 及气轮.在气轮者.火邪克金 ...

  • 《张氏医通》游风猴疳

    丹瘤之证.俗名游风.因胎毒客于腠理.搏于气血.发于皮肤.其赤晕游走者.乃血随风热也.若发于胸胁.游走四肢者轻.发于头面四肢.延及胸背胁腹者重.千金云.赤游风肿.若遍身入心腹者.即能杀人.伏龙肝为细末. ...

  • 《张氏医通》疳

    杨氏云.疳者腑藏虫疳也.其名甚多.姑举其要.虫疳者其虫如丝.出于头项胸背之间.黄白赤者可治.青黑者难疗.蛔疳者.皱眉多啼.呕吐清沫.中脘作痛.腹胀青筋.唇口紫黑.头摇齿痒.脊疳者.身热羸瘦.烦渴下利. ...

  • 《张氏医通》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脾气热.则胃干 ...

  • 眩晕汇解:《张氏医通》

    <张氏医通>论曰: 经曰:因于风,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论眩,皆属于木,属上虚:仲景论眩以痰饮为先:丹溪论眩,兼于补虚治痰降火:戴复庵云,有头风证,耳内常鸣头,上如有鸟雀啾啾 ...

  • 张氏医通。麻木。两脚麻木。十指麻木。痹(附麻木、痒、鹤膝风)

    麻木 麻木 证名.肌肤感觉障碍.麻,肌肤蚁走感,或如触电感:木,皮肉不仁如木厚之感.由气血俱虚,经脉失于濡养,或气血凝滞,经络失畅,或寒湿痰瘀留阻脉络所致.<杂病源流犀烛·麻木源流>:&q ...

  • 张氏医通益仁堂第六届冬病夏治文化节

    张氏医通简介 张氏医通益仁堂三百多年来的祖训:"行大医者,行天下" 张氏医通益仁堂始于1715年,是清代大医学家张璐第三子张以柔创办的 文革时期遭到迫害 2016年张氏医通的第十六 ...

  •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张氏医通 卷六 痿痹门 痿(痿厥) 素问云.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 也.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       虚则生脉痿.枢折挈胫纵而不任地也.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 ...

  • 张氏医通益仁堂中医馆发展史

    <张氏医通>清·张璐,刊于1695年 简介 <张氏医通>十六卷,内容包括内.妇.儿.外及五官各科.此书所引的医学文献,上自<灵><素>下迄清初,达一百三 ...

  •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

    三伏贴起源于325年前,由清代医家张璐创制,记载于《张氏医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