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免疫病学沈丕安     中西医思路、方案2

五 、 硬 皮 病

硬皮病有局限性硬皮病和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症。 后者临床表现有雷诺现象, 皮肤或

手指肿胀绷紧、 增厚、 变硬, 关节痛、 发僵, 肌无力, 以后肌肉、 皮肤萎缩, 食管、第 260 页

心、 肺、 肾、 肠等内脏有广泛性损害。 轻度升高, 部 分 阳 性 , 阳 性;

阳性和抗着丝点抗体阳性均为标记性抗体; 也有 和 相关

抗原阳性。

综合征为硬皮病的亚型, 有钙质沉着、 雷诺现象、 肢端硬化、 毛细血管扩

张、 食管功能障碍, 皮肤改变局限于手指和颜面, 抗着丝点抗体阳性, 预后较好, 晚期

可出现肺动脉高压和胆汁性肝硬化。

(一) 中医中药治疗

硬皮病相当于中医皮痹范畴。 由于真阴不足, 气血瘀滞, 经脉痹阻, 皮络受损引

起。 治疗以养阴益肾、 活血祛风为主。 对早中期病人可单用中药治疗, 且中药效果较

好。 晚期则气血两亏, 五脏俱损, 五体俱痿, 形削肉羸, 难以治疗。

活血抗纤维化, 可选用落得打、 接骨木、 川断、 丹皮、 川芎、 丹参、 鬼箭羽。

百合和山慈菇含秋水仙碱, 能抑制胶原形成, 可与落得打同用, 以抗纤维化。

要用消炎止痛药以抗关节炎, 如羌活、 独活、 威灵仙、 寻骨风、 岗稔根、 五加

皮等。 有吞咽困难者, 加用能扩张食管平滑肌的中药, 如旋覆花、 炙苏子、 广郁金、 石

菖蒲、 木香、 枳壳、 乌药、 厚朴(宜小剂量) 等。

要用补肾药以提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 硬皮病应治疗肺脾肾, 三者中治肾最重

要。 本病进展缓慢, 可以尽量不用皮质激素来治疗。 已使用者要慢慢地减量。

对体内免疫功能紊乱, 又容易感染者, 抑制免疫和提高免疫的中药可同时使

用。

硬皮病有肺间质性改变, 常易呼吸道感染。 在感染控制后, 其咳嗽等症状很难

消除, 慢性感染又会加重硬皮病病情。 这时以治肺为主, 控制了肺部病情, 同时也就控

制了硬皮病的进展。

中医“肺主皮毛” 的观点, 是指风寒外邪与皮毛与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关系,

而这在硬皮病只是一个阶段, 在感冒时, 在有慢性呼吸道症状时与之有关, 并不贯穿在

大部分的病程中间。 硬皮病的皮肤病变与肺没有直接关系。 用肺主皮毛的观点来治疗硬

皮病, 是将中医理论似是而非地片面理解了。 在治本方面, 肺脾肾三脏结合, 在大多数

情况下, 以治肾为主。

( 二) 西医治疗

血管扩张药 如丹参注射液静滴, 硝苯吡啶、 呱乙 、 甲基多巴等, 用以改善

症状和雷诺现象。

胶原抑制剂 积雪苷为中药积雪草(落得打) 之提取成分, 能抗纤维化, 有片

剂和针剂。 青霉胺、 秋水仙碱对皮肤硬化和改善微循环有一定疗效, 毒副反应较大, 可

短期使用。 可与中药同用, 以增效减毒。

皮质激素 能用于早期皮肤水肿期病人, 可消炎退肿。 而这期病人中药疗效较

好, 一般可以不用皮质激素治疗。 如病情复杂或病情较重, 可与中药一起使用。

皮质激素能促进纤维化, 因此中晚期病人不宜使用。第 261 页

六 、 多 动 脉 炎

又名结节性多动脉炎, 是中小动脉坏死性血管炎, 血管壁三层均受累, 部分病人沿

小动脉有小结节, 尚有紫斑、 网状青斑。 系统型者可有发热、 关节痛、 肌痛、 乏力、 多

汗、 体重减轻、 高血压、 血尿、 蛋白尿等全身症状。 血沉增速, 阳性, 冷球蛋白阳

性, 阴性。 常有 阳性。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脉痹范畴。 由于真阴不足, 血热瘀滞, 血脉受损, 络脉痹塞引

起。 治疗以清热凉血、 活血通络的方法为主。 中医中药宜用于皮肤型患者, 对系统型

重症患者应以皮质激素等为主治疗, 待稳定后再中西医同时治疗, 将西药慢慢减

量。

抗血管炎、 抗栓塞的中药, 重用生地黄、 丹皮, 选用水牛角、 生石膏、 赤芍、

川芎、 广郁金、 丹参、 鬼箭羽、 槐花米、 生藕节、 虎杖、 羊蹄根等。

已用激素者, 用中药来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以凉性的养阴清热药为主, 如生地

黄、 玄参、 知母、 水牛角、 龟甲等。 温性补肾药可配合。

要选用能抑制免疫的中药。 少用不用提高免疫的中药。

不宜使用能促进凝血、 促进血栓形成的中药。 如白及、 仙鹤草、 紫草、 紫珠草

等。

( 二) 西医治疗

对系统型急重病例, 以泼尼松或甲基泼尼松龙治疗为主。 免疫抑制剂以环磷酰胺为

主。 现主张泼尼松与环磷酰胺同用能增效。 以后可长期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药与泼尼

松、 硫唑嘌呤同用。

七、 结节性红斑

结节性红斑好发于腿上, 上肢也有, 全身关节痛, 血沉增速, 部分阳性,

阴性。

本病中医相当于行痹、 血脉痹范畴。 是由于风寒风湿化热, 血热瘀滞, 经脉痹阻引

起。 治疗以清热凉血、 祛风通络为主。

要用能抗血管炎的中药, 如重用生地黄, 选用水牛角、 丹皮、 赤芍、 生蒲黄、

槐花米、 生藕节、 羊蹄根、 虎杖根等。

要用抗变态反应和消炎止痛的中药, 如羌活、 忍冬藤、 岗稔根、 黄芩、 秦艽、

五加皮、 川牛膝等。

玄参、 知母、 麦冬、 生石膏、 鬼箭羽、 川芎、 当归、 丹参等养阴药、 清热药、

活血药均可选用。

少用或不用温热药以及免疫增强药。

结节性红斑中药使用得当, 疗效很好。 可以不用皮质激素等西药治疗。第 262 页

八、 白塞综合征

有口腔、 生殖器复发性溃疡、 眼色素膜炎、 皮肤血管炎、 关节炎、 滑膜炎, 重者有

脑膜脑炎等临床表现。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中医相当于狐惑、 口疳范畴。 是由于真阴不足, 风湿血热瘀滞脉络引起。 治疗

以养阴清热、 祛风活血为主。 对只有口、 眼、 外阴、 皮肤、 关节、 消化道损害的非重症

病例, 可单用中药治疗。

选用有免疫抑制作用的中药, 治疗溃疡以土茯苓、 金雀根较好, 剂量要用

, 与黄连、 黄芩一起使用。 治疗眼损害, 用焦决明、 虎杖、 徐长卿、 黄芩、 黄连和

以下的凉血活血药。

养阴药可选用生地黄、 玄参、 北沙参、 枸杞子、 石斛、 知母、 龟甲等。 目的是

提高体内激素水平, 抑制免疫, 保护眼睛。 石斛、 枸杞子传统上治疗眼疾, 是属于药力

较弱的免疫增强药, 在复方中用常规剂量, 不宜大剂量使用。

活血凉血药可选用水牛角、 丹皮、 徐长卿、 羊蹄根、 川芎、 赤芍、 槐花米、 鬼

箭羽等。

对那些经常感染, 免疫功能低下者, 可用黄芪、 灵芝来益气扶正, 提高免疫,

可与抑制免疫的中药一起使用。 抗慢性感染可用清热解毒药, 如野菊花、 紫花地丁、 苦

参、 黄芩、 黄连等, 并注意和胃。

有些慢性病人, 面色不华, 便溏次多, 乏力, 中医辨证似为脾气虚弱。 这是反

映的是病人的体质, 并不是病人的病情。 病人有肠道黏膜和外阴溃疡。 而经常腹痛腹泻

以及其他表现, 这是湿热和瘀滞。 要治疗瘀热为主, 这不是参、 芪之类健脾益气的适应

证。 只需把溃疡和眼炎控制了、 治愈了, 至于体质问题属于康复范围。

( 二) 西医治疗

对有高热, 有严重的眼睛、 大血管、 消化道剧痛、 便血、 中枢神经损害者, 应

使用泼尼松每日 治疗。

栓塞性静脉炎用丹参片和丹参注射液静滴, 西药可用双 达莫(潘生丁) 、 肠溶

阿司匹林, 口服。

九 、 结节 性脂膜炎

结节或斑块好发生在臀部、 大腿、 腹部, 有关节炎, 可能有发热, 血沉增速,

阳性, 球蛋白升高, 阴性。 也有心肝肺损害者。

红斑狼疮、 硬皮病也有脂膜炎的临床表现。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痰核、 痰痹范畴。 病在脂肪, 是由于真阴不足, 痰脂淤滞, 络脉痹第 263 页

阻, 胶着成结所致的。

治疗以清热凉血、 散瘀消脂为主。 慢性者可单用中药治疗。

使用能抑制免疫和消炎止痛的中药。 可选用生地黄、 黄芩、 知母、 苦参、 土茯

苓、 黄连、 羌活、 忍冬藤、 金雀根、 细辛、 威灵仙等。

使用软坚散结消脂的中药。 可选用七叶一枝花、 南星、 半夏、 猫爪草、 决明子、

泽泻、 白芥子、 莱菔子等。

使用活血消瘀散结的中药。 可选用丹皮、 广郁金、 落得打、 虎杖、 羊蹄根、 三

棱、 莪术、 王不留行子、 六月雪、 龙葵、 牛黄等。

急性发作期, 高热者用生石膏、 知母、 羚羊角、 紫雪散、 醒脑净等。 不宜使用

大辛大温的中药, 如乌附、 肉桂。

容易感染, 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还需扶正、 益气、 养阴、 健脾、 补肾, 抑制

免疫与提高免疫同时使用。 对身体非常虚弱必须扶正者, 可加用参、 芪, 但一般情况不

用。 控制感染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或重用清热解毒药。

已使用皮质激素药者, 要提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 待病情控制后, 慢慢的将它

减下来, 不能操之过急。

中成药新癀片有一定疗效, 可能与其含有的吲哚美辛(消炎痛) 作用有关。

( 二) 西医治疗

急性发作期发热用中药观察多天, 热度仍未退下, 可用皮质激素药治疗, 用泼

尼松, 每日 左右, 一次口服。

丹参注射液静滴, 可消除结节和防治血管内凝血。

十 、 嗜 酸 性 筋 膜 炎

嗜酸性筋膜炎是以筋膜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缔组织病。 病变在筋膜, 受冷和劳

累为诱因。 初病高热, 乏力, 体重下降, 四肢肢体酸痛、 肿胀、 硬化如软木状, 出现腕

管综合征, 皮色黯红, 色素沉着, 皮肤下有结节, 高低不平, 关节肿胀酸痛, 屈伸受

限; 外周血中嗜酸性细胞明显增多, 血沉增速, 黏蛋白增多, 球蛋白、

免疫复合物明显增高; 和 一般阴性; 无雷诺现象, 一般不损害内脏, 手指很

少受累, 这些与硬皮病不同。 活检能明确诊断。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筋痹。 由于风寒化热, 瘀滞脉络筋经所致。 治疗以祛风活血、 壮筋

通络为主。 可单用中药治疗, 可不用皮质激素类药。

选用促进体内皮质激素分泌的中药, 如生地黄、 玄参、 知母、 仙灵脾、 巴戟天、

制乌头、 桂枝等。

选用扩张血管和提高血管通透性的中药, 如川芎、 当归、 槐花米、 鬼箭羽、 赤

芍、 川断等。

选用消炎止痛的祛风湿, 并兼有抑制免疫的中药, 如忍冬藤、 金雀根、 羌活、第 264 页

独活、 威灵仙、 岗稔根、 川牛膝、 虎杖等。

高热病人可用生石膏、 羚羊角、 青蒿、 地骨皮等退热药。

( 二) 西医治疗

小剂量泼尼松( ) 对初发病有很好效果, 但对慢性阶段效果较差, 对

纤维化改变一般无效。

雷尼替丁和甲基咪胍有一定疗效。

本病三五年后部分病人能自行缓解。 已服皮质激素药者, 服中药后, 慢慢减量, 直

至停用。 中药服至完全缓解。

十一、 强直性脊柱炎

强直性脊柱炎有腰骶 腰背痛、 足跟足 肿痛、 骶髂关节炎、 脊柱强直、 眼葡萄膜

炎、 血沉增速、 阳性、 阴性等临床表现。

( 一 )中医 中 药治 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骨痹、 肾痹、 龟背风范畴。 由于肝肾素虚, 风湿入骨, 损害腰尻,

肾督痹阻所致。

治疗以补肾壮督, 祛风通络为主。 可单用中药治疗。

要用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 免疫抑制的中药。 如大剂量的羌活, 以及独活、

威灵仙、 细辛、 岗稔根、 金雀根、 五加皮、 虎杖等。 对寒气较重的疼痛, 可用乌头、 附

子、 桂枝。 也可用马钱子煎服以止痛。 使用防己、 秦艽、 青风藤时要注意消化道副反

应。

少用或不用增强免疫的中药。

要选用补肾督壮筋骨的中药, 如杜仲、 川断、 狗脊、 骨碎补、 龟甲、 补骨脂、

菟丝子、 鹿角片、 仙灵脾、 僵蚕、 牛膝等。

虫类药可酌情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疼痛较重者可用非甾体抗炎药。 尽量不用皮质激素药和免疫抑制剂。 如果已经用了

皮质激素药、 免疫抑制剂, 继续使用原剂量, 中西药同时使用一段时间后, 有了效果,

再将西药慢慢地减量。

十二、 瑞得综合征

有关节炎、 结膜炎、 尿道炎, 阳性, 有的有虹膜睫状体炎、 口腔溃疡、

足跟痛和骶髂关节炎等临床表现。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中医传统无类似记载, 证名采用《诸病源候论》 风病诸候中之风湿痹的名称。第 265 页

由于真阴不足, 风湿入络, 血脉痹阻所致。

治疗以养阴益肾、 祛风活血为主。 可单用中药治疗。

要用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的中药, 如羌活、 独活、 威灵仙、 细辛、 忍冬藤、

岗稔根等, 乌头、 附子、 桂枝等根据辨证需要来应用。 必要时用马钱子煎服。

要以抑制免疫和抗血管炎为主, 可选用金雀根、 槐花米、 黄芩、 土茯苓、 水牛

角、 丹皮、 川芎、 当归等。

养阴药生地黄、 玄参、 知母、 龟甲, 补肾药杜仲、 川断、 补骨脂、 菟丝子、 仙

灵脾、 巴戟肉、 白僵蚕、 川牛膝等, 都可选用。

虫蛇类药必要时可选用。

眼的问题, 请眼科会诊为宜。 对慢性眼炎, 可加用羊蹄根、 焦决明、 黄菊花、

焦山栀、 青葙子、 徐长卿等。

( 二) 西医治疗

对疼痛较重, 中药一时止痛不了, 可用非 体抗炎药以止痛消炎。 一般可不用皮质

激素药, 对疼痛较顽固者, 可用泼尼松, 每天 。 同时服用中药, 待有效时,

再渐渐减量。

十 三 、 斯 蒂 尔 病

曾经名为变应性亚败血症。 患者高热、 寒战、 关节肿痛, 一过性和复发性皮疹, 可

有心包炎、 胸膜炎。 多发生于儿童。 儿童发病又称幼年类风湿关节炎, 成人发病称成人

斯蒂尔病。 白细胞大量增高, 中性增多, 血培养阴性, 排除感染。 阴性, 阴

性。

( 一)中 医 中药 治 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寒热痹。 由于真阴不足, 风寒风湿化热, 热郁于内, 痹阻经脉引

起。 治疗以清热祛风为主。

关于降温退热 中医将发热分实热 外感发热和虚热 内伤发热两大类。

外感发热有外感六淫辨证、 伤寒六经辨证和温病四项辨证。 主要有解表发汗、 大清气

分、 清热解毒、 清营凉血等法; 内伤发热有阴阳气血四虚辨证, 在扶正的基础上与清热

相结合, 成为补虚退热。

中药退热的机制有两个方面三类药。

发汗退热: 通过扩张皮肤毛细血管, 加速循环和兴奋汗腺而发汗退热。 中医称

解表。 可选用的中药有麻黄、 桂枝、 荆芥、 防风、 羌活、 薄荷、 紫苏、 菊花、 生姜等,

其中羌活可用 , 麻、 桂、 荆、 防等均用常规剂量。

中枢性退热: 通过抑制体温中枢而降温退热。 中医称清热。 可选用生石膏、 寒

水石、 青蒿、 紫草、 鸭 草、 地骨皮、 知母、 薏苡仁、 牛黄、 黄芩、 羚羊角、 山羊角、

生地黄、 玄参等。

既能发汗退热, 又能抑制体温中枢: 其药有柴胡、 升麻、 葛根。 中医称和解退第 266 页

热。

清热和解毒是两个概念。 本病是重用清热药以降温, 而不是用清热解毒药来解毒。

上述之三类药能退热清热但大多并不解毒, 可以选用。 其中宜重用生石膏至

或加用寒水石、 滑石。

本病之长期高热, 属于“至虚有盛候” , 一方面病人的体质非常虚弱, 另一方面证

候却非常严重。 这种情况要用扶正为主的方法来治疗盛候, 如生地黄、 黄芪益气滋阴以

退热。

要用抑制免疫, 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的中药。 如羌活、 防己、 忍冬藤、 金雀

根等。 生地黄、 玄参、 丹皮、 赤芍、 水牛角、 槐花米等也可选用。

本病中药疗效是比较好的, 可以边检查, 边治疗, 排除其他疾病的同时, 用中药观

察, 尽量不要早用皮质激素, 中药是能将热度退下来的。 过去病房里, 每年都有这种病

人住院, 都是用中药治疗而缓解的。 有的一天服 剂 次中药。

( 二) 西医治疗

高热用非 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 吲哚美辛栓等。

仅有少数病例用小剂量泼尼松治疗, 每日

十四、 银屑病和银屑病性关节炎

本病又名牛皮癣和牛皮癣关节炎。 牛皮癣中医古代有类似记载, 相当于明代陈实功

《外科正宗》 上的白屑风以及清代《外科大成》 上的白疮。 牛皮癣关节炎中医相当于白

屑痹。 至于《外科正宗》 的牛皮癣, 其描述的症状较符合神经性皮炎。

银屑病有皮肤红斑、 丘疹, 覆有银白色鳞屑, 瘙痒等症, 有的有水疱、 脓疱。 银屑

病同时伴有关节炎名银屑病性关节炎, 是银屑病的一个类型, 以损害远端指间关节为

主, 指甲受损, 趾关节和其他关节也能受累, 关节疼痛、 肿胀、 僵硬, 骨和关节损毀。

也可能有骶髂关节炎和脊柱炎, 血沉增速, 球蛋白增高, 少数有阳性,

可阳性。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白疮、 白屑风、 白屑痹、 历节风。 由于素体阴虚, 风热瘀滞入络引

起。

治疗以养阴清热、 活血祛风为主。 对银屑病可单用中药治疗。 关节肿痛较重者, 中

药与消炎止痛药同用。

选用抗过敏、 抗变态反应、 抑制免疫、 提高激素水平的中药, 如生地黄、 知母、

玄参、 北沙参、 地肤子、 白鲜皮、 黄芩、 仙灵脾、 巴戟天、 土茯苓、 龟甲、 鹿角等。

皮肤型选用有利于紫外线吸收的中药, 如补骨脂、 白芷、 麻黄、 独活、 紫草等。

其中紫草尚能抑制免疫, 传统用于皮肤病。 如涉及血管炎则不宜应用。

关节炎类型者, 选用能抗血管炎和消炎止痛的中药, 水牛角、 丹皮、 川芎、 广

郁金、 生槐米、 羌活、 忍冬藤、 岗稔根、 金雀根、 虎杖、 细辛、 桂枝、 威灵仙、 防己、第 267 页

秦艽、 白芥子、 葶苈子。

选用有利骨质新生的中药, 如川断、 接骨木等。

已经使用激素者, 要继续使用, 不可骤撤。 待中药发挥了作用, 取得一定疗效

后, 再慢慢减量。

银屑病只有皮肤病, 没有关节炎者, 只需用上述第一、 二类药。 有关节炎者, 上述

四类药都需使用。 活血祛风药可能是温性的, 也可以是凉性的, 根据临床辨证需要而使

用。 一般是以凉性药为主, 温凉并用。 有些药剂量宜大一些。

川草乌、 附子、 马钱子必要时可加入。

病情较顽固者, 服药时间要长一些。 银屑病及其关节疼痛, 是可以缓解的, 但骨质

损毀服药是不会修复的, 尽量不要使用增强免疫的中药。 曾治疗 例病史有 多年的

银屑病, 从颈至足全身皮疹脱屑、 瘙痒。 用生地黄、 广郁金、 丹皮、 地肤子、 白鲜皮、

黄芩、 土茯苓、 羊蹄根等药, 连续服用 个月的中药, 有明显好转, 夏天停服 个月

后, 又继续服 个月, 皮疹全部消除。 全治疗过程中, 未用任何西药。 对较轻的病例,

疗程会短一些。

( 二) 西医治疗

关节炎可用非 体抗炎药, 如阿司匹林等。

皮质激素药, 泼尼松需用 以上, 才能控制皮疹和关节炎, 但对骨质不利。

使用应严格一些。

免疫抑制药甲氨蝶呤等掌握用于重症病例。

十 五 、 风 湿 热

本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炎症性疾病。 其急性发作阶段, 称急性风湿

热。 留下的心脏损害称慢性风湿性心脏病。 这里只谈风湿热急性发作阶段。 患者有发

热、 关节炎、 心脏炎、 皮下小结、 环形红斑、 舞蹈病等, 抗链球菌溶血素“ ” 增高,

抗链激酶增高, 血沉增速, 和 增高, 球蛋白和 球蛋白升高, 和

降低, 咽培养可有 组链球菌阳性。 现发病率已大量减少。

(一) 中医中药治疗

风湿热中医相当于热痹范畴。 是由于风湿入络, 瘀滞化热引起。 急性发热期用清热

凉血、 泻火解毒为主, 结合祛风通络。 非重症病例可单用中药治疗。

选用能抗变态反应、 消炎止痛, 提高体内皮质激素水平的中药。 重用生地黄,

剂量宜大些, ; 选用生石膏、 忍冬藤、 黄芩、 知母、 黄连、 玄参、 丹皮、 赤芍、

广郁金、 槐花米、 鬼箭羽、 虎杖、 葶苈子、 岗稔根、 五加皮、 威灵仙、 汉防己、 羌活、

细辛等。

西河柳、 杨柳枝含水杨酸类成分, 如使用, 剂量宜在 。 有一些消化道反

应, 不如阿司匹林反应大。

清热解毒选用野菊花、 板蓝根、 大青叶、 射干、 苦参等。第 268 页

已用皮质激素的病人, 应缓慢减量。

急性咽喉炎、 扁桃腺炎者, 可用抗生素。 慢性咽痛者, 宜用中药。 急性的用射

干最好, , 可能滑肠、 胃不舒。 慢性咽痛用点地梅最佳, 每次 以下, 剂量稍

大会恶心、 呕吐。 其他利咽清喉的中药, 如玄参、 知母、 连翘、 牛蒡子、 沙参、 薄荷等

可一起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水杨酸类药 阿司匹林每日 ,或水杨酸钠每日 , 连 服

此二药有明显的消化道反应, 常不能耐受。 抗风湿灵每日

些。

皮质激素类 泼尼松或泼尼松龙, 每日 , 待热度退下后逐渐减量, 维

持量服 个月。 重症病例用甲基泼尼松龙 或地塞米松 , 每 日

静滴, 连续 天, 逐日减量, 两个星期左右, 改为口服泼尼松, 每日 以后再

渐渐减量。 皮质激素能否减少瓣膜损害, 西医在理论上尚未统一。

抗生素 有咽炎、 扁桃腺炎者, 要及时使用青霉素等治疗。

十 六 、 病 毒 性 心 肌 炎

这是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等多种肠道和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心肌炎。 起病 天后,

已经找不到病毒, 而心肌炎还迁延不愈, 这就与免疫反应有关了。 所以该病急性期的最

早阶段与病毒有关, 过后就与免疫有关。 测定血清中柯萨奇病毒中和抗体, 可以阳性。

在发病的起始时常被原发病病毒感染所掩盖, 有发热、 全身酸痛、 咽痛、 腹泻等症

状。 同时或随之出现胸闷、 胸前隐痛、 心悸、 乏力、 头晕等症状。 心电图有心律失常表

现, 窦性心动过速, 窦性心动过缓, 房性、 室性、 交界性早搏, 波倒置或减低,

段轻度移位, 严重的会因心脏传导阻滞、 房颤、 室颤而猝死。 能合并心衰和心源性休

克。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在病毒感染阶段, 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 中药抗病毒是有优势的。 可选用野菊花、

大青叶、 板蓝根、 虎杖、 黄芩、 苦参等对病毒有抑制作用的清热解毒药, 剂量各为

。 注意和胃。 仅用板蓝根单味煎剂和板蓝根冲剂是远远不够的。

天以后, 本病转入免疫反应阶段, 有明显心肌炎症状者, 相当于中医心悸、 怔

忡范畴。 是由于外感风寒, 瘀滞化热, 心体受损所致。

治疗依据辨证, 以清热养阴或益气养阴, 养心活血或温阳活血为主。 中医中药有很

好的疗效。 可从几个方面着手。

调节免疫, 增强免疫与抑制免疫同用。 提高免疫功能的中药很多, 如人参、 黄

芪、 灵芝、 枸杞子、 石斛等可根据辨证需要而使用。 其中人参效果最佳, 应从小剂量开

始使用, 以不引起胸脘闷胀为度。

增强心肌的代偿功能, 以及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 这方面的中药有人参、 玉竹、

个星期,

。 胃反应要轻一第 269 页

生地黄、 鬼箭羽、 五加皮、 刺五加、 葶苈子等。 这些药能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 有较弱

的强心作用。 有效且较安全, 即使大剂量长期使用, 也不会引起中毒。 而且其中许多药

还能调节免疫功能。

这些药的剂量除人参外, 都可用 , 甚至更大。

具有强心作用的中药还有附子、 乌头、 细辛、 吴茱萸、 乌药、 高良姜、 蜀椒、 丁香

等热药, 均含有去甲乌药碱的成分, 具有异丙基肾上腺素样的强心作用。 由于去甲乌药

碱能使心搏出量增多以及增强新陈代谢的作用, 所以这些药均有热的感觉。 温阳时可以

选用。

黄连自古以来就是一味很好的心脏用药, 所含小檗碱、 药根碱, 具有抗心律失常作

用, 兴奋心脏, 增强心肌收缩力, 提高心肌的耐缺氧能力, 保护缺血心脏。 黄连可与吴

茱萸或附子同用为左金丸、 附子泻心汤, 可治疗胃病, 也可治疗心脏病。

中医古代心的概念有几个方面: 五脏之心是心脏, 神明之心是脑的功能, 心 、 恶

心之心是胃的症状, 心火旺盛的心是代谢、 神经等多种功能。 所以在治疗上, 有些中药

治心、 治胃、 治脑、 治火是通用的。 黄连是最有代表性的治心的中药。 仲景泻心汤在这

四个方面都能适用。 含强心苷的中药尚有干蟾皮、 万年青根、 铃兰。 由于毒副反应较

大, 不太安全, 即使要用, 也要小量, 并加强观察。 如缺少经验, 不用为好。

广郁金、 石菖蒲、 白芍能改善胸闷胸痛症状。

活血化瘀药能扩张血管, 如丹参、 当归、 川芎、 赤芍、 红花、 泽兰、 参三七等,

能改善心肌的供血供氧, 有助于心肌的康复。 如单纯使用活血化瘀来扩张血管, 改善供

血供氧是不够的。

( 二) 西医治疗

西药用 、 辅 酶 、 辅 酶 、 细胞色素 、 肌酐、 胸腺素、 干扰素等辅助治

疗, 均可采用。 除非抢救, 一般不用激素。

十七 、 多发性大 动脉炎

起病缓慢, 发生在上肢者称无脉证, 无脉搏, 无血压。 发生在下肢, 股动脉搏动减

弱, 足背动脉消失。 有发热、 关节痛、 肢冷、 发麻、 疲劳、 结节性红斑、 跛行等表现。

血沉增速, 阳性, 抗链“ , 滴度增高, 阳性, 试验阳性,

增高。

( 一 )中医 中 药治 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无脉痹、 血痹、 无脉证范畴。 由于血热瘀滞胶结, 血脉阻塞不通引

起。 治疗以凉血清热、 化瘀通脉为主。 非重症病例和稳定期病人可单用中药治疗。

选用有抗血管炎、 抗血管栓塞和扩张血管作用的中药, 用大剂量生地黄和槐花

米, 并选用生石膏、 丹皮、 川芎、 当归、 鬼箭羽、 丹参、 郁金、 参三七等。

选用抗变态反应和有抗菌作用的中药, 如黄芩、 黄连、 苦参、 红藤、 忍冬藤等。

使用能提高体内激素水平的中药, 并以养阴为主, 如玄参、 知母、 水牛角、 龟第 270 页

甲, 温药可结合选用。 已经使用皮质激素者, 要待病情稳定后缓慢地减量。

病情已经稳定但四肢动脉没有搏动的后遗症, 是由于血管狭窄、 栓塞, 四肢供

血严重不足致的, 无脉或极微弱, 手足清冷、 苍白, 宜用益气温阳、 活血通络的治法。

可选用附子、 桂枝、 黄芪、 红花、 川芎、 当归、 鬼箭羽、 参三七、 三棱、 王不留行子、

皂角刺等。

因大动脉炎是由于免疫复合物亢进堵塞所致的, 故能提高体液免疫的中药在活

动期不宜使用。 紫草能加重血管内栓塞也不宜使用。 能促进血小板聚集和促进凝血的中

药不宜使用, 如阿胶、 白及、 仙鹤草等。

( 二) 西医治疗

皮质激素药 每日服泼尼松 左右, 或地塞米松 左右。 用于活动期

病例, 用至体温正常后, 渐渐减量。

扩血管药和抗凝血药 用丹参片和丹参注射液, 可与低分子右旋糖酐同用。 阿

司匹林、 双嘧达莫(潘生丁) 也可服用。

有感染者用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十八、 雷诺综合征

患者手指遇寒冷发生苍白继而发绀, 再继而红润, 顺序出现。 只有这种临床表现,

而不伴有其他疾病的, 称雷诺综合征。 结缔组织病之红斑狼疮、 硬皮病、 类风湿关节

炎、 多肌炎、 混合性结缔组织病、 干燥综合征、 结节性多动脉炎等均有雷诺现象。 雷诺

现象与冷球蛋白、 小血管炎、 肢端小血管痉挛有关, 常是自身免疫病的一个临床表

现。

第 两指常最先受累, 以后发展至十指、 手掌、 腕以及双足。 一般在 以下

出现。 较重的夏天双手也是清凉不温的。 有一两个手指(第 指) 出现发白症状,

虽然很不典型, 但这是早期表现, 就应检查有关的各种特异性抗体, 以明确诊断。 雷诺

现象同时有关节痛, 常是结缔组织病的早期临床表现。

与免疫无关的其他疾病也会引起雷诺综合征。 这里只谈早期轻症免疫病伴发的雷诺

现象的治疗要点。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肢端脉痹范畴。 由于寒凝或者血热, 血脉血络瘀滞。

雷诺现象虽然与寒冷有关, 但要看全身是阴虚内热, 还是阳虚内寒。 属自身免疫病

者, 大多是阴虚内热。 中医理论认为这是血脉痹阻, 热郁于内, 阳气不达四肢所致。 不

要片面认为手足清冷就都是阳虚之证候。

治疗上应以养阴清热、 活血通络为主。 待疾病控制后, 雷诺现象会随之而好转

的。 有些温热药可结合使用, 温凉并用, 如生地黄、 生石膏与桂枝、 附子同用, 但不要

以温热药为主。 只有在辨证内外都是寒象时, 才能以温热药为主。

可选用生地黄、 玄参、 知母、 丹皮、 赤芍、 川芎、 丹参、 当归、 鬼箭羽、 槐花米、第 271 页

生藕节、 黄芩、 忍冬藤、 羊蹄根、 虎杖、 川断、 川牛膝、 岗稔根、 威灵仙、 秦艽等药。

( 二) 西医治疗

西医无特殊治疗。 一般用血管扩张剂和交感神经阻断药。 早期免疫病用小剂量泼尼

松。

十 九 、 结 节 病

肺部弥漫性小结节病灶, 肺门淋巴结肿大, 肺纤维化, 在 胸片和 中可发现。

临床可有咳嗽、 胸闷、 气急等症状, 常有虹膜睫状体炎、 结节性红斑、 多发性关节炎,

免疫球蛋白增高, 血沉增速, 阳性, 阳性。

红斑狼疮、 硬皮病等肺部损害也常有小结节病灶。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本病相当于中医肺痹范畴。 由于素体不足, 痰热胶结, 肺络痹阻, 肺体虚损。 治疗

以益肾润肺、 化痰散结为主。 慢性非重症病例可单用中药治疗。

化痰散结, 要重用南星、 半夏。 选用象贝母、 落得打、 猫爪草、 山慈菇、 野百

合、 石龙芮、 天葵子、 薏苡仁、 泽漆等。

润肺化痰, 可选用南北沙参、 生地黄、 玄参、 知母、 白芥子、 葶苈子、 白毛夏

枯草(又名筋骨草) 、 山海螺(又名四叶参) 、 云雾草(又名老君须) 。 常用的化痰止咳

药随症选用。 如有感染要及时控制。

止汗药碧桃干能改善肺部微循环, 抑制渗出, 有利于痰的减少, 可用 , 没 有 副

反应。

宽胸降气药, 如石菖蒲、 广郁金、 炙苏子, 可改善胸闷气急症状, 可酌情选用。

补益肾阴肾阳, 提高激素水平的中药, 依据临床辨证来选用。 补肾纳气药, 如

胎盘粉、 脐带、 冬虫夏草、 蛤蚧粉可结合使用。

要选用抗变态反应、 抑制免疫的中药。 经常肺部感染者, 增强免疫和抑制免疫

的中药可一起使用。 关节痛者可加用祛风通络药。

结节病和结缔组织病肺部有间质病变, 都分布有多发性、 弥漫性小结节病灶和

纤维状改变, 容易反复感染, 并影响肺功能, 临床有咳、 喘、 痰、 炎表现。

中医对咳嗽的治疗有宣肺止咳、 清肺止咳、 肃肺止咳、 润肺止咳等方法。

宣肺止咳药有麻黄、 象贝母等药, 含生物碱, 能舒张支气管平滑肌, 而有解痉

止咳作用。 用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咳嗽、 咽痒无痰最为合适。

清肺止咳是指清热解毒, 抗细菌感染。 如黄芩、 焦栀子、 鱼腥草、 肺形草、 白

毛夏枯草等, 常与宣肺止咳之麻黄、 象贝母、 杏仁同用。 用于急性或慢性支气管、 肺部

感染。 现大多使用抗生素治疗。

肃肺止咳是治疗慢性咳嗽, 肺部有慢性病灶而引起的咳嗽, 如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 肺结核、 肺间质炎、 肺癌等疾病。 中药有炙紫菀、 炙款冬花、 川

贝母、 炙马兜铃、 蒸百部、 炙枇杷叶。 对刺激性咳嗽用天竺子、 天浆壳、 蒸百部、 川贝第 272 页

母。 这些药主要含生物碱, 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和扩张支气管的双重作用。 如发生继发

感染, 按急则治其标的原则, 先用抗生素和宣肺、 清肺止咳的方法, 待急性感染基本控

制后, 仍有咳嗽, 再用清肃的方法治疗。

治疗慢性咳嗽的中药尚有白毛夏枯草、 老颧草、 胡颓叶、 佛耳草等, 大多含黄酮苷

成分, 能扩张支气管而有止咳平喘的作用。

) 润肺止咳又称养肺止咳。 有南北沙参、 麦冬、 天花粉、 生梨皮等, 用于病久伤

阴, 肺阴不足。 这些药并不止咳, 是在于调节免疫和扶正。 常与清肺止咳、 肃肺止咳药

同用。 此外尚有山海螺、 老君须、 江箭刀草, 能扶正, 又能止咳, 可一起参合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无特殊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皮质激素能控制肉芽肿增生, 改善气急等症状, 但对

肺纤维化和改善肺功能无效。 用泼尼松每天 。 已经使用激素的病人, 要待病

情控制后, 慢慢地将激素减量, 要有一个中西药同时应用的过程。 有些病人可能要终身

服用维持量皮质激素。 补肾中药服用较长时间, 病情稳定者, 有可能将皮质激素停下

来。

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可与泼尼松同用。

本病常伴有高钙血症, 禁用钙和维生素 类药。

二十、 高球蛋白血症

多株系丙球蛋白血症指血浆中一种以上免疫球蛋白水平增高, 是机体受强抗原刺激

下产生应答反应的结果。 一般是暂时性升高。 许多慢性病呈持续升高, 包括大多数的自

身免疫病, 有结缔组织病、 各系统自身免疫病、 部分过敏性疾病, 以及肝病、 感染、 肿

瘤等。

临床上有个别病人, 长期血清球蛋白升高至 以上,

中 项增高, 或 球蛋白升高, 但查不出原发之疾病, 或原发病已缓解, 球蛋

白还很高, 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为高球蛋白血症。

依八纲辨证其体质来用药, 选用补阴、 补阳、 补气、 补血等方法。 临床上阴虚、

气阴两虚、 血瘀气滞为多。 但有时会有无证可辨的情况, 可以辨病治疗。 可单用中药。

选用能降低球蛋白的中药, 大多是能抑制免疫的中药, 如黄芩、 苦参、 忍冬藤、

黄连、 生地黄、 玄参、 北沙参、 制首乌、 广郁金、 青蒿、 金雀根等。

避免经常使用能升高球蛋白的中药, 大多是增强免疫的中药, 如人参、 黄芪、

当归、 鳖甲、 天花粉、 白英等。 甲鱼也不宜食用。

二 十 一 、 冷 球 蛋 白 血 症

又称冷免疫球蛋白血症。 冷球蛋白可分成 型: 型是由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组成

的, 型是由单克隆 和多克隆 混合组成的, 型是由多克隆 和多克隆

分子混合组成的。 本病临床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后者常见于结缔组织病, 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 类风湿关节炎、 硬皮病以及淋巴瘤等。 不伴有已知疾病的称原发性冷球第 273 页

蛋白血症。 常由进食乳制品、 海鲜过敏而诱发。

临床表现有四肢关节炎, 雷诺现象, 下肢紫癜, 皮肤溃疡, 冷刺激荨麻疹, 蛋白

尿, 转氨酶升高, 丙球蛋白升高, 类风湿因子阳性, 丙肝抗原阳性, 冷球蛋白定性阳性

等。

( 一) 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相当于血痹、 瘀痹范畴。 阴虚内热或寒热错杂, 血脉瘀滞, 络脉闭塞。

治疗以清热化瘀, 结合温化, 祛风通络为主。 不要偏面以为与寒冷有关就以温

热药治疗为主。 非重危病例可单用中药治疗。

有血管炎, 紫癜, 免疫复合物存在, 治疗要抗血管炎, 抗过敏, 抑制免疫, 可

选用生地黄、 黄芩、 忍冬藤、 丹皮、 槐花米、 川芎、 当归、 郁金、 水牛角、 鬼箭羽、 生

蒲黄、 徐长卿、 制首乌、 羊蹄根、 虎杖、 藕节、 白鲜皮、 赤白芍、 丹参、 甘草等。

关节痛、 转氨酶升高, 可选用岗稔根、 金雀根、 羌活、 制川乌、 女贞子、 败酱

草、 鸡骨草、 蒲公英、 地肤子、 麻黄、 桂枝、 细辛等, 以降酶和抗关节炎。

要忌口海鲜和乳制品。 能提高免疫球蛋白的中药要谨慎使用。

( 二) 西医治疗

对重症病人可使用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