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专注力?教育营销的经典骗局!
所有养过孩子的人,都听过“提升孩子专注力”这个美妙的故事。仿佛孩子的专注力一提升,分分钟就能变成学霸,一路走上人生巅峰,过上喝酸奶不舔盖的梦想生活。
不好意思,提升孩子专注力这件事,只是一个营销的骗局。孩子的专注力完全不需要专门去提升,就像没有生病的人不需要特别去吃药一样。
先不说提升不提升,就问你专注力到底是什么?别说教育机构卖课的老师,就算是世界顶尖的认知科学家,也不敢妄言自己完全了解专注力的本质。
举个例子:
有人说,入定是一种极致的专注;
有人说,神游是一种极致的不专注。
现在,一个和尚在打坐。他闭着眼睛一动不动。他到底是在入定呢,还是在神游呢?到底是专注呢,还是不专注呢?
如果一个老和尚想教小和尚打坐,我们又怎么知道,到底小和尚学会的,是入定呢,还是神游呢?
注意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我们一般所说的专注力,主要指注意力的稳定性这个维度,即我们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较长时间地保持在一件事情上。
而注意力包含多个维度,也受到很多不同因素的干扰。
请大家想象两个场景:
场景1 :开车上路
一个新手司机,神经高度紧张、小心翼翼、目不转睛——
一个老司机,听着收音机,一边聊着天、喝着茶——
这时突然路边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老司机的反应时间一般比新手司机更短,能够更快地踩下刹车。
Q:请问在开车过程中,谁的专注力更强?
场景2 :考试
一个孩子昏昏欲睡,却一直没停笔,坚持从头写到尾,最后得了20分——
另一个孩子在神游,直到最后十分钟才开始奋笔疾书,最终得了60分——
Q:请问这一小时考试之中,谁的注意力水平更高?
带着这些问题去思考,相信大家能够初步感受到注意力的复杂性。
因此,当一个销售老师信誓旦旦地告诉你,某种方法、课程、教具可以“提升孩子的专注力”,她大概做梦也想不到,专注力是多么复杂的一件事,更别提如何测量和评估专注力了。
⚠️⚠️⚠️
有人会问,我的孩子以前看书只能看5分钟,现在可以看15分钟,难道不是专注力提升了吗?
短回答是:如果专注力可以单纯用时间来衡量,那么请问一个打坐了10小时的和尚,他到底专注了多久?
长回答:可以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
1
时间长≠专注力强
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下专注力的质量问题。
当孩子在看书时,你怎么知道,他一直保持着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在看书,而不是神游天外了呢?事实上,越是执着于让孩子多“专注”一会儿的家长,越容易给孩子训练出“走神”的功力。
比如说,很多家长会抱怨,“我让孩子不做完作业不许去玩,结果两个小时过去了,他就写了两行字!”
孩子确实应家长的要求,在书桌前坐了两个小时,或者盯着书看了很久很久,但他并没有兴趣或者能力完成这项任务,他只能用“走神”来满足家长“专注”的要求。
当孩子感到自己没有选择,被迫做一件他并不想做的事情时,他会用神游天外的方式来逃避。
有趣的是,尽管专注力很难被训练出来,但是“走神”是很容易训练的!你只要不断强迫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情就可以实现了。
其实说起来,孩子“走神”本身并不是一件坏事。孩子需要自己的时间,来思考、反思、放空,利用这样的时间来建立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
但是孩子应该被给予选择权:当他持续能够自主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并且锻炼出自己掌控时间的能力时,他可以在该集中注意力时高度地集中,高效地完成他感兴趣和必须要完成的任务,然后在他感到舒适的时间和空间里去神游、去放空。
糟糕的是,很多家长一再强行安排孩子的时间,给孩子布置强度过大难度过高的任务,让孩子习得性无助,最后习惯性“走神”。
“既然我不能选择我想做的事情,那我总可以发呆吧!”于是孩子往书桌前一坐就是n小时,放弃了努力、放弃了求助,用长时间的神游来进行无声的抗议。
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时间长度并不是衡量专注力的有力标准。至少作为家长,我们很难通过孩子在一件事情上花了多少时间来判断她到底专注了多久。
2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孩子看书时间变长了,还有一种可能性,也是最大的一种可能性,就是孩子的兴趣点发生了变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一点也不假。兴趣是孩子最强有力的动机之一,而这种强大的动机能调动起孩子巨大的能量,让孩子保持真正的专注。
有可能这个孩子以前看书时,觉得书里有趣的地方不多,5分钟就草草翻完了。忽然有一天,她从不认识阿拉伯数字、到新认识了1、2、3、4、5,以前那些毫无意义的图形现在突然有了意义。
当她又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她很可能会把书里所有出现的1、2、3、4、5都饶有兴致地研究一遍,于是她津津有味地看了15分钟 。
很多人抱怨自己的孩子不够专注,会说:“你看他,读书读不了5分钟就跑了!”跑去做什么了呢?“打游戏啊!如果我不管他,他能从早打到晚,饭都忘了吃!”
不好意思,你说什么?孩子没有专注力?一个没有专注力的孩子能打十几个小时游戏不吃不喝吗?我看这个孩子专注力很强,一点问题也没有,只不过他专注的地方不是你希望的地方罢了。
👆学习5分钟游戏10小时
与其强行拦着孩子不让他打游戏,不如好好研究一下,怎么调动起他学习的积极性,带他发现学习的乐趣,才算是长久之计。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人,只要遇到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他们都很容易保持专注力去做,而反之亦然。
我曾见过七个月大的小宝宝,因为着迷于两个盖子套在一起又拔开时微妙的感觉,坐在地上来回摆弄两个盖子长达25分钟;我也见过资深的数学家,听着无聊的讲座5分钟就打起了呼噜。
3
注意力方式随年龄改变
最后,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孩子注意力的方式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生巨大的变化。
当孩子只有一两岁时,他们的注意力是非常发散的。他们很难像成年人一样自主控制自己的注意力,也很难将全部精力放在单一的事情上。
相比成年人仿佛聚光灯一样的注意力,三岁以下的孩子的注意力就像灯笼一样向四周发散,环境中所有事情都可以对他产生影响,都可以被他潜移默化地吸收。
👆左:幼儿的灯笼式注意力;右:成人的聚光灯式注意力
这种广而浅的发散式的注意力,是孩子们生存所必备的技能,是孩子们天然的巨大优势。
当一个新生儿来到这个世界上,所有东西对她而言都是全新的,都需要她去吸收和学习 。他们像海绵一样,把四面八方的信息全部快速地吸进来,虽然看似平静、不动声色,但每天都在以爆发式的速度进行学习。
随着孩子逐渐成长,他们的注意力会逐渐聚拢,从非常容易一心多用变得不太能够三心二意。
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比较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逐渐变长,开始逐步拥有深入学习的能力。一个两岁的孩子看书5分钟就算很长时间了,一个八岁的孩子看书15分钟则不算太长。
由于孩子自然的发展趋势,过分关注学龄前的孩子能专注多长时间,不仅没什么意义,用力过猛还会适得其反。
毕竟,低龄孩子“不专注”的发散式注意力,是他们生存和学习的优势。当他们发展到一定年龄阶段,需要更深入地进行学习时,他们的注意力方式会自然转变,不需要提前锻炼。
总而言之,一个正常的孩子,无论他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他都不需要专门去提升所谓的专注力。
当孩子还没有到学龄时,尊重孩子注意力发散的特点,并让他们发挥自己的优势,去四处探索,去疯跑瞎玩;当孩子到了六七岁,逐渐能够真正集中注意力进行深度学习时,尊重孩子的兴趣,并减少成人的指手画脚和过度干预。
如果作为家长,你确实想做点什么,我相信你执着的并不是专注力本身,而是如何能够帮助孩子发掘自己的能力,取得更高的成就。
今日话题
Q:你同意本文观点吗?留言区聊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