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把椅子上的人,最终都会离开
文字仅关联读书时的感悟和行走中的思考。
只需真正喜欢读书和行走的人关注。
文中插图:开哥翻拍
这是我读出来的感触,就一本书而言,每个人都会读出属于他自己的味道。如果说见仁见智,未免是老生常谈或说毫无新意。
——关于标题
在我第一次看《第五个》的时候,我随手将阅读那一刻的所思所想记在了一张A4打印纸上,然后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将这张纸夹在了书里。
刚才翻弄书橱,碰巧看到《第五个》,顺手拿出来翻看,就看到了当初阅读时候的随手记。对照随手记,再次阅读,竟然有了更多更深的感触。
一册以椅子开始又以椅子结束的绘本,我想这在绘本史上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吧?看着五张一组的椅子布满整个通页,我感觉像是看到了自己的未来,其中一把空荡荡的椅子上,当初坐着的人是我。当然,也有你,也有他,有我们每一个人。
五,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
——东汉·许慎《说文》
五,会意。
从二,从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错。
本义:交午,纵横交错。
你看,五,作为数字,本身拥有丰富且不同凡响的象征。五行八卦,三纲五常,五彩缤纷,五谷丰登,五行八作,五湖四海,五方杂处,五音不全,三皇五帝,五更,五官,五蕴,五戒……几乎可以说,一个“五”字就完全可以代表整个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
我不敢说奥地利作家恩斯特·杨德尔和德国作家诺尔曼·荣格合作的《第五个》绘本的创意是受了中华以“五”为核心文化的影响,但却刚好符合了“五”的精神,当然这也许是巧合。在一定意义上来说,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文字的解读,很难避免牵强附会。
第五个,是什么意思?有无隐喻?
单一的故事,甚至连情节都算不上。当最后的玩偶进入那扇门,他说:“医生你好!”这是人类的问候,而那只玩偶,是唯一具有人形象的玩具。
此刻,你才恍然大悟:原来门内是一个诊所,或说是一间手术室,当椅子上的玩具鸭、玩具小鸟、玩具熊、玩具青蛙,进去出来之后,它们都从原来的残疾之身恢复了健全。鸭子的翅膀,小鸟的车轮,熊的手臂和眼睛,青蛙的头和后背,都修复的那么完美。
只剩下玩偶自己了,在青蛙进去之后,玩偶掉下了巨大的眼泪。它是孤单,还是恐惧?当青蛙鱼跃着跳出来,玩偶的表情充满了惊异。我想,这都是人类才有的心理。玩偶毕竟还是独自进去了。
医生你好
画面终于正面展示出来,我们看到了门内的秘密。故事到此戛然而止。
第五个,到底说明和预示了什么?
玩偶的鼻子能够被完美的修复吗?修复后的玩偶回去寻找那些之前出来走掉的伙伴吗?玩偶会跟医生再说些什么吗?玩偶会不会微笑?……
这个时候,你再回顾绘本中那盏吊在屋顶上的灯,每次有玩具进去,灯光就照向走进门里的方向,每次有玩具出来,灯光就照向走往门外的方向,而在等待的过程里,灯光垂直照耀着等待着的玩具们。
我想起人类的过去和未来,我想起头顶的阳光。回顾过去,总是小心翼翼,有时难免充满遗忘、遗憾,甚至悲伤和对自己前途未知的恐惧。展望今后的人生路,心情更是五味杂陈,没有标准和精确永不错失的方向。而在当下,我只有在等待这一刻,拥有短暂的平静,好与坏,成功与失败,都在等待这一刻被忽略。
但是,我知道正午过后,下午的路还要一个人坚定的走下去,不论阳光照向哪里,路在那里,远方在那里。
《第五个》,除了灯,还有那道门,一开一关之间,牵动着所有等待者的情绪,一开一关之间,门外的光线也跟着忽明忽暗,是不是也像极了我们波澜起伏的人生呢?有时候,等待的过程充满不可预料的因素,你看那只等待中的青蛙,甚至焦躁到来回翻转身体的程度,玩偶的眼泪,无法捉摸的表情和眼神,都让等待的过程显得那么漫长,又那么不安。
当青蛙头顶王冠,兴高采烈的从门内一跃而出,那一刻,玩偶的心是不是平静了很多?独自进去,玩偶是不是充满了信心和勇气?
如果,问一问看过绘本的孩子,TA们又会有怎样五花八门异彩纷呈的想法呢?
蛇足:
我们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的荆棘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而且从来不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突然觉得麦卡洛《荆棘鸟》中这段话,与阅读《第五个》之后的一些感触完美契合。我们自身的成长,孩子的成长,本不该有什么不同,可是我们往往会用我们一厢情愿的想法,或者更多时候是自以为是的想法,来干扰甚至左右孩子的成长,给孩子制造本不该存在的“荆棘”之路。
让人羞愧的是,当孩子最终毁在“荆棘”之路上,我们却并不以为是自己的错,却把这致命的错误推卸给环境、另外的人。更可耻的是,有些人把这错直接推给孩子自己,仍然固守一份“恨铁不成钢”的愚念,以为自己未尝所愿,是孩子不争气。
一些愚蠢到死的人,还会给自己找一个自圆其说的借口,并恬不知耻的痛斥孩子——你天生就不是那块料。
一生,遇到这样的人,不论是父母亲人,还是老师朋友,都是最大的不幸。
PS //
作者简介
恩斯特·杨德尔(Ernst Jandl),1925年生于维也纳,2000年因病去世。他是当今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1984年获各奥尔格·毕希纳奖(德国最具声望的文学嘉奖),除此之外,他还荣获过多次文学大奖,如奥地利国家图书奖等。他的全部作品由鲁赫特罕特出版社出版发行。
诺尔曼·荣格(Norman Junge),1938年生于基尔,作为自由创作艺术家生活在科隆。曾荣获特罗伊斯多弗尔图片奖。他和恩斯特·杨德尔合作的作品还有《越拉越高》及《对立者》。
本书成就
1999 荷兰国家Vlag en Wimpel奖
1999 “银羽毛”推荐书目
1998 德国青少年文学奖提名奖
1998 波隆那书展最佳绘本
1998 德国基督教出版协会插图奖
1997 “最美的德国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