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价上涨的形势下,有的猪农还是选择改行,这是为何?
农村有很多的生猪散养户,他们的养殖规模非常小、管理模式也偏于粗放型。尽管出栏的效率比大型养猪场要更低,但是也极大的满足了猪肉市场的正常供给,广大农村的生猪散养户也是不可小觑的。这几年我们本地养猪的整体数量已经积极下滑,不少的农户已经缩减了养殖规模、还有的直接改行了。
猪肉是我们日常所需的重要食品,也是可食率高和营养价值较高的优质肉类,长期以来生猪都具有较好的效益。为啥现在有的农村地区养猪规模在缩减呢?猪农改行的背后都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无奈呢?我曾经也是一名养猪人,2018年的下半年圈养了4头肉猪,由于当时的情况猪崽比较便宜,后来又补栏了6头猪崽。眼看着就要过农历年猪肉可以大卖的时候,有2头猪发病了,当时的情况就是厌食、不爱动,没有发烧和红肿等“非瘟”症状。投喂了感冒药、消炎药都不见效果,老爸说赶紧出栏卖掉。其实当时的行情已经很差了,大家对猪肉都好像有恐慌了,为了降低饲料损失和相关风险,联系了一个猪贩子,给的价是大猪800一头、猪崽200一头,显然是保本都达不到,最好还是卖了。
养猪就是为了能够卖个好价钱,毕竟在农村每年的农药、化肥和小孩子的学费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当时这样低迷的行情下也就不得不亏本出栏了。经过这一次不一样的“折腾”,我和老爸都对养猪有了恐惧感了,想想当时每天除了米饭和青菜之外,都至少还要50多块钱的饲料,算下来那一次亏得数目都接近2万块左右,真的挺可惜的。自那以后我们家也就没有再养猪了,尽管去年末生猪行情好转了,但是至今我也还是没有复栏的打算。养猪的前景纵然是可观的,却不是适合每个人都去养猪的。要说猪农改行的无奈,大概可以总结这几点:
一、养猪是一项长期投入的养殖项目。
从购进猪苗到生猪出栏的时间需要4个月以上,而农村粗放养殖模式下往往需要6~7个月才能肥育出栏。农民养殖的初衷,大多数还是减少剩饭剩菜等粮食的浪费,同时每年保证有1批出栏以补贴家用。农村散养户的养猪效益跟喂养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如果是以青菜、杂草和米糠喂养为主,养殖成本会比精饲料喂养低很多;这样的猪肉质比较好,缺点就是肥育得比较慢。由此可见在农村散养生猪见效还是比较长久的,每头猪的利润也就在2000~3000块左右,这也是不少农户不愿意在行情不好的时候养猪的原因。
二、养猪需要保证有个劳动力常年在家。
生猪是杂食性的哺乳动物,虽然都是食草家畜,但是很多猪的性情还是比较凶猛的。这样的情况下就要保证常年有至少一个劳动力在家,老人、小孩喂养有较大的风险性,我们村就有老人在喂猪的时候被猪抢食绊倒摔伤的情况。如果是农忙时期或者家里田地比较广的还好,种植面积比较小、几乎没有家庭副业的情况下,常年要有一个健壮劳动力在家养猪是一件不太划算的事情。很多农户不是很看好养猪,就是由于劳动力不足造成的。
三、猪价上涨的情况下猪农将何去何从?
去年下半年以后生猪的价格持续高位,以至于很多朋友都在抱怨“吃不起”猪肉,直到现在的猪肉价格也还是在25元左右。很多农村的养猪大户都实现了较好的效益,那么现在农村散养户是否应该复栏呢?行情还是好的,但是风险和玉米、豆粕的价格也是比较高的,养猪依然要慎重。把握行情、做好病害防治措施,科学喂养以提高出栏效益的情况下,猪农现在开始小批量的复栏、补栏,或者养殖繁育母猪还是相当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