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人托格黄伯伯
柯继承
托人托格黄伯伯,一作“托人托仔黄伯伯”,比喻把某件事情托付了不负责任的人,即“所托非人”。弹词《白蛇传·起解》差役(白):“我叫小伙计买一只火腿,三十只皮蛋,一只酱鸭,送拨许仙格,那哼到现在还勿来呢?托人托格黄伯伯,真正该死。”
“黄伯伯”指轻诺寡信(不守信用)之人、健忘之人(答应得嗷嗷应,忘记得干干净)、不负责任之人(没有责任心)。
“黄伯伯”为什么就是不负责任的人呢?这就必须提到苏州的另一句俗话“黄六”。
凡是托人办事没有办成,或者计划落空、希望破灭,好事没有成功的,苏州话都叫作“黄六”。其实“黄六”是一个历史人物,指的就是唐朝的黄巢。黄巢排行第六,人称“黄六”。在唐朝历史上,他是一个知名人物,他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动摇了唐政权的基础。旧时传说他年轻时是一个不安分、容易闯祸的人,还会使诈,许多事,只要有他在场,总会搞砸,所以后来凡事情办糟了,或好事落空,都可称作“黄六”。翟灏的《通俗编》和孔仲南的《广东俗语考》中都有类似的记载,广东人甚至把江湖医生(庸医)称作“黄六”。黄六,又讹称作“黄落”,望文生义,则联想起秋天树叶由青绿变为枯黄,最后脱落在地,叫作“黄落”,进而又衍变成“黄”“黄脱”。“这桩好事黄脱哉”,就是说“这件好事落空了”。“此事我看要黄”,就是表示讲话的人(“我”)认为“这事危险了,要失败”,但这话中包含的遗憾要多于愤怒。
另外,“伯伯”在苏州话中,是“大伯”的意思,即女子当了别人面,称自己丈夫的哥哥。但是,“伯伯”前若加个“老”字,则是儿女辈称自己父亲的哥哥,但“老伯伯”(有时也简称作“伯伯”)还有更广义的指称。
苏州风俗,凡对年纪较大的男子,无论识与不识,称之为“老伯伯”,就像称年纪较轻的男子“叔叔”一样,都是尊称。但苏州习俗,当本人年纪大了,称比自己年龄稍大的人为“叔叔”似有不妥,称“老伯伯”似乎更显得尊重对方,所以“老伯伯”在苏州人口语中用得比“叔叔”多。“苏州老伯伯”还常常被外地人作为调侃的称呼。正因为如此,“黄伯伯”就可理解为姓黄的老伯伯,无意中就将“老伯伯”与“黄六”联系起来,就有点坏事的意思了。
例句一:唉,我一再让张师傅给带个口信,关照小王早点回来,张师傅总是忘记,真是托人托格黄伯伯。
例句二:我让他代我买本《现代汉语词典》送给小张,结果他买了本《英汉词典》送给小张,真是托人托仔黄伯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