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山名字由来
恒山得名说法不一,《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另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舜典》称:北岳。《禹贡》称:太行恒山。《枕中秘书》称:太恒山,恒宗命岳。《水经注》称:元岳,紫岳,以及“大茂山”、“神尖山”等。汉文帝时,因讳刘恒改称常山;唐元和年间更名为镇岳;宋真宗时,因讳赵恒名复改常山。尽管别称很多,但基本名称一曰“恒山”,一曰“常山”。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周公旦在他所著的讲述西周官制和政治制度的儒家经典《周礼》中的《职方氏》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当时的天下形势:九州各有镇山,恒山,正北并州镇山。
我国昀早的词典和儒家经典之一的《尔雅》一书中也有关于五岳的记载,称“恒山为北岳”,并且因为它位居北方,能够降服万物,是恒久长远不变的地方,所以称之为“恒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