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瑞高:多久的《论语》
从东京出发,向西南驱车一千多公里,才能到达九州佐贺县多久市。这地方偏远了点,对中国旅游者来说自然有些陌生。
然而,这里的日本人对《论语》的热爱,却让我们感到无比亲切。
去得巧的话,你可以在体育馆看到一场比赛:许多日本孩子席地而坐,围成一个个圈;每个圈的地板上,都铺有百来张“论语牌”。当主裁判用日语说出一句《论语》语录——如“恶紫之夺朱也”、“知者不惑”、“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孩子们就会在大量“论语牌”里把这条语录抢出来。反应快的孩子,一场比赛可抢得几十张“论语牌”。
这样的“《论语》纸牌大赛”,多久市已举办几十届。每次大赛前,主办者都会击响一面大鼓。那深沉的鼓声,传出隆重的仪式感,也传出后世对孔子的敬畏。孔子在多久被尊为神圣。日本“孔子之乡”就在这里。
多久市民对《论语》的尊崇,是出于内心的。他们把它看作“道德圣书”。在东部学校里,《论语》是传统教材。一到六年级课程还较浅显,而七到九年级的《论语》,则有了一定深度。然而不管怎么深,熟读语录、出口成章,被多久人认为是掌握《论语》的基本功之一。
锤炼这个基本功,多久市民延续了数代。许多学校都重视“口占《论语》”,连保育院幼儿都学得有模有样。他们有“《论语》游戏课”:当保育员讲出“任重”两字,孩子们就能接上“道远”;当老师说出“三人行”,孩子们就能接读“必有我师”;在“默而识之”后面是“学而不厌”,孩子们都能做到无缝对接。可见这已不是一日之功。
保育院院长山口令子说:“有很多句子,孩子们并不理解是什么意思,但他们会储存在大脑里,长大后遇到什么事,就会感悟:‘啊,原来小时候学的某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论语》的人生真理,对孩子们就是这样潜移默化的。” 多久市长横尾俊彦,对《论语》也很有研究。他的十卷本《论语》,是“东英文库版”的;在这套书旁边,还供奉着孔子像,字为“历代帝王师,天下文官祖”。他说:“《论语》是一本修身养性的启蒙读物。它的语句蕴含力量,对人生肯定会起重要作用。”多久市的教育官员福岛健说得更实在:“《论语》里许多话,说的并不是什么人生大目标,而是日常生活的自我反省。《论语》是反省的源头。”
走遍世界各地,寺庙都讲究安静,稚童也不会太多,但在多久圣庙,却常有许多孩子在老师带领下,列队向孔子敬拜,并大声齐读《论语》语录。圣庙有三百多年历史,是日本著名的孔庙。有人问圣庙理事服部政昭先生:“您最喜欢孔子哪句话?”服部先生说:“德不孤,必有邻。”是啊,认准一件事拼命去做,就不会觉得孤单。别的不说,每年举行《论语》大会,许多幼儿园孩子远道而来圣庙,和大人一道大声诵读《论语》,单这场面,就够迷人的了!
看到这里,有人以为我去了日本。没有。我是在上海纪实频道看了吴四海主持的系列片《论语与算盘》,才了解这一切的。这部片子真实反映了在《论语》浸润下的中日民间文化交流。日本电视台也准备播出。说实在,我很乐意再看一遍。(彭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