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老子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说的“道”,就是现代人说的思想,《道德经》中一些先进思想观点至今仍然不落后,值得我们传承、弘扬、发展。
《道德经》中有哪些先进思想?
老子提出“以百姓心为心”,与百姓同心的思想
《道德经》49章:“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得道的高人,以民众之心为己心,想百姓之所想,做百姓之所需,与百姓一心一意无二心。这是我国古代版的“为人民服务”思想。
49章:“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圣人与天下百姓同呼吸、共命运,心与万民之心浑然一体。百姓关注耳闻目睹之事,其心为日用之心;有道的高人犹如婴儿一样,心地善良、质朴、纯素。
有道的高人心里装着群众,思想上敬畏群众,“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67章)”。
老子倡导无名、无欲、无私的精神,是原始共产主义思想的萌芽
1章开篇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有名属于可道、可名的范围,老子称为“非常道”,“非常名”。无名属于 “常道”和“常名”的范围。《道德经》诸多论述“无”和“有“的理论,都是“常道"、"非常道"理论的引申和发展。比如“无名”、“无为”、“无事”、“无欲”、“无私”等等“无”字理论,都属于“常名”、“常道”的范围。老子主张修道就是要修“无”字头的道,具有原始共产主义某些精神特点。
25章说:“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 “道“比上古时期还要早,所以无名,其名是老子强加之名。32章:“道常无名”和41章说:”道隐无名”说的都是无名之道之义。
34章:”常无欲,可名于小。”。道无私、无欲、无名,可以称它为“小”。
37章:”无名之朴,亦将不欲,功成不名有“。道是淡泊无名、纯素之道,没有欲望,即便有功也不归自己所有。
64章:“是以圣人欲不欲”,圣人和常人的欲望不一样,没有私欲。
7章:”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遇到好事退却在群众身后,遇到危险走在群众之前,虽然不顾忌自身安危,却能保全个人生存。这不是无私的精神吗?故能成就其个人的事业。
19章:”少私寡欲。”减少私心,减少私欲。《庄子秋水》:”大人无己”,大人唯独没有自己。”
18章 :”绝巧弃利”,拒绝利用技巧手段,要抛弃个人利益,避免沽名钓誉的行为。
46章:”罪莫大于可欲’,把欲望提高到犯罪的高度认识,可见老子对私欲深恶痛绝的程度。
老子倡导“不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人后己的思想观念
8章:“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
22章:”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惟有不争,所以天下无人与他相争的。
66章说“是以圣人,欲上人,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要想成为民众的领导人,首先应谦卑低下,低调做人;要想成为带领民众的人,应劳作在前,享受在后,不为物交,不为福先;这样做人,虽其位置处于民众之上,民众心里没有负担;虽走在民众之前,民众没有危害之感,所以民众才会不厌其烦地推举他为领导人。由于领导者以身作则,不与民众争名、争利益,故天下没有人与他相争的。
《道德经》81章说:”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明君之道,不争取个人利益。
老子倡导不贪、知足的思想
3章:”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如果领导者不贪难得之货,民众自然不会抢夺难得之货,社会也就少有一些盗窃、抢劫违法犯罪之事;如果社会上没有那些丧心病狂的事,民心自然不会混乱,社会自然和谐、安定。
12章:“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驰骋在田野打猎,令人心发狂;为官者非法获取难得之货,会导致群众纷纷效仿。
44章:“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名利与身体哪个亲近?身体与财物哪个重要?为得到物资利益而死亡,难道不是病死的吗?贪图名利之心越大,贪污获取的难得的货越多,招来的杀身之祸越大。知足者,不会遭受耻辱,可以活的长久一些。
33章:”知足者富。”这是老子与众不同的富裕观。
46章:“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知足,常足矣。”最大的祸端来自于贪得无厌的私心。故此,人要知足、知足、常常知足。
老子倡导节俭、朴实无华的思想
38章:”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薄;居其实,不居其华”。大丈夫思想敦厚,朴实无华,须放弃轻浮、浅薄的思想观念。
老子的三宝之一是“二曰俭”,俭是节俭、朴素无华之义。庄子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出“纯素”真人的思想。他说:“古之真人,不逆寡,不雄成,不谟士。若然者,过而弗悔,当而不自得也。“古时候的”纯素”之人,不倚众凌寡,不自恃成功而雄踞他人,也不图谋琐事。这样的真人,错过了时机淡然自若,赶上了机遇不洋洋得意。庄子认为真人就是一个平易近人、恬淡虚无的人。《庄子 刻意》说圣人:“则平易矣;平易,则恬淡;平易恬淡。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甚不亏“。
《道德经》29章:”去甚、去奢、去泰”,去除偏激的思想,去除奢侈的观念,去除过高追求的欲望,做平素之人。
老子主张做人要不骄、不傲,不固执己见,不自我夸奖,不贪功自大
64章:”富贵而骄,自遗其咎。”22章:“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固执己见的,是明白事理的人;不自以为是的,是应受到表彰的人;不自我夸奖的,是有功的人;不自尊自大的,是有长进的人。
老子倡导:”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等思想
58章:“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圣人应当做到:方正而不宰割别人,廉洁而不伤害别人,为人正直而不放肆,光明正大而不耀眼。
老子主张功成名遂身退,不彰显自己贤能
9章:“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功成之后,接着功名就应当结束了,身体也随之退出了,这就是自然的无为之道。汉 张良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功成名退之人,他帮助刘邦夺取政权后主动退出朝政,从而避免遭遇像韩信那样的杀身之祸。
77章:”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不处,其不欲见贤。” 有道的圣人有作为而不占有,有成就而不居功,不显示自己的贤能。
老子倡导没有亲疏、没有利害、没有贵贱的平等待人的思想
《道德经》56章:”故不可得而亲,亦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亦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亦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因为世界”万物一马……,万物与我为一(庄子)。”社会上人人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远近、亲疏之分;希望我们大家在人际交往中,均要一视同仁,平等待人、处事,这样才能构建好和谐、民主、团结的社会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