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国要花重金探索深海?只为了打破记录吗?你需要了解这些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毛主席的词句早已变为人间现实,而今朝“奋斗者”号潜行深度突破万米,更增添了几分梦幻的味道。

然而,就在大家为奋斗者号潜行深度达10909米,成功坐底马里亚纳海沟而欢欣鼓舞时,网络上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下潜那么深又什么用?”“探索深海花的钱还不如干点别的”。诸如此类,让人看得扎眼。那么,真的像个别网友说的那样吗?事实又是如何?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一下:

世界最深的海沟

马里亚纳海沟,是目前地球已知最深的海沟。之所以这么说,因为我们的地球母亲这么大,很可能会有人类未探索到的更深的海沟。该海沟地处太平洋西北部的海床,位于关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东部(马里亚纳海沟因此得名),坐标位置北纬11°21′N,东经142°12′E。打个岔,经线和纬线是人们为了方便度量而设置出来的辅助线,经纬度则组成了地理坐标系统,能够标示地球上任意一个位置。

马里亚纳海沟最大长度为2550千米,最大宽度为69千米,平均深度约为8000米,最深处为挑战者深渊,关于它的确切深度尚有争议,是目前世界上海洋最深处和地表最深的地方。11034米,是“维迪亚兹”船于1957年所测得,而由于之后从未再次测得过这个数据,因此较少采用;10863米,是美国“挑战者8号”船于1951年测得的,这也是最早的水深数据;而根据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H)的探测结果:挑战者深渊的深度约为10994米,而塞丽娜深渊作为海洋第二深的地方,深度约为10809米。虽然存在争议,但普遍认为,“挑战者深渊”深度应在11000米以内。

深海探索的意义

人们从研究海洋的边界和底部,以及洋盆的形成过程等入手,从而进一步了解海洋里变化的板块构造带来的大陆移动(可以了解下板块漂移学说);

构造板块的相互作用

此外,通过研究海水运动,比如波浪、海流、潮汐的特征和动力成因,可以更加合理地利用这些海洋能量,比如潮汐能、波浪能等,来拓宽人类获取能源的方式;

通过研究海水的成分和历史、演变过程以及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可以更好地利用海水资源,举个例子:世界上30%的食盐都是从海水中提取,海水淡化也是获取饮用淡水的一种方式;

晒盐

通过研究热量传递、海汽作用和水循环,则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气候的规律以及成因等,如拉尼娜现象与厄尔尼诺现象,就与海洋与大气系统等的变化密不可分;

通过研究海洋生物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等,我们可以对地球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海洋作为地球生命的起源之处,有着许多神秘的地方,从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再到微不足道的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等,无不展示着海洋世界的多样性,也让我们见识到海洋世界的奇妙。

我们虽然研究了海洋的很多方面,但是不能忽略深海这关键一环。这里是人类接触最少、了解最少的地方。

为何载人深潜只有寥寥几国?

时间回到2010年7月,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和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而中国也成为继美、法、俄、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蛟龙号

对于未知的探索,是人类的本性,这也是与生俱来的。但实际上,大深度载人深潜却只有寥寥几个国家参与,这又是为什么呢?又有哪些难点呢?

  • 水压巨大。海水深度每增加10米,就约增加一个大气压力,海底一万米的压力可想而知,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人背上。人类如果以自己的肉体凡胎进入深海,不但会淹死,还会被压扁。
  • 海水的强腐蚀性

海水是一种含有多种盐类的电解质溶液,以3~3.5%的氯化钠为主盐,pH值为8左右,并溶有一量的氧气。海水中氯离子含量很大,因此大多数金属在海水中阳极极化阻滞很小,腐蚀速度相当高;海浪、飞溅、流速等这些利于供氧的条件,都会促进氧的阴极去极化反应,促进金属的腐蚀。

  • 海底热液。在海底一些地方,一股股源源不断的“浓汤”向外喷出,这些奇特的“浓汤”被称为海底流体渗漏,其中一种温度可高达350℃,被称为海底热液。这就要求深潜器耐高温;
  • 海底复杂的环境。海底不是一马平川,这里既有连绵高耸的“山脉”,也有绝壁千仞的“谷地”,这又给深海探测增加了难度;
  • 浮力材料。目前玻璃微珠还需要引进国外技术消化,不过国内已经有单位在做了,别看成千上万个玻璃微珠只有纳米级大小,但却是实实在在的高精尖材料;
  • 动力推进部分。下潜到万米深要能做到长时间可控,就需要可靠的能量供应,一般是用特制的锂电池;
  • 船上的控制指挥软件系统。设备下去了,还得在船上遥控操作,还得回收,这都要靠控制系统;
  • 定位。设备到达海底以后如何找到目标区域,这需要精准的定位,如何在万米深的海底精准定位,不是一件易事。
  • 容纳足够的人。载人深海探测比无人的技术难点更多,载人舱不能过小,否则不能载人。为了减轻负担,又不能过重。
  • 通讯方式受限。在深海传统的无线电波通信、蓝绿激光通信、光纤通信和水声(声呐)通信方式都难以正常使用,它们有着信号衰减严重、传输速度较慢等缺点。而我国则正逐步普及水声(声波)深海高速通信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不仅采用了安全稳定、动力强劲的能源系统,还拥有更加先进的控制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及更加耐压的载人球舱和浮力材料。这也是坐底成功的重要原因。

载人深潜有着重重难点,这也难怪世界上很多国家对其望而却步,这不仅需要极大的经济投入,而且还需要许多高精尖的科学技术和背后无数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

总结

虽然困难重重,但我国载人深潜仍取得圆满成功,并且再破记录。在这背后,少不了我们的科学工作者的辛勤耕耘与血汗付出。举个例子,汪品先院士,80多岁高龄,本可早早退休,安享晚年,但他依然奋战在科研一线,在自己82岁高龄时三潜南海,并取得关键发现,他为我国海洋科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汪品先院士

同时也要感谢潜航员的大无畏的精神。我们知道,再牛的材料也有着掉链子的风险。此外,还要克服人类对黑暗本能的恐惧,以及深海的寒冷等。

最后,以汪品先院士的原话结束本文:“深海是人类的未知世界,科学工作者一旦有机会亲临其境,就会出现意外的惊奇。”

致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