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 这些顶级调色师成名之前都在做什么?
电影调色师的工作,理性来讲,是在后期给电影的每一帧画面调光与调色,让作品在放映时产生许多实拍达不到的艺术效果,感性来说,调色师也被称作“化妆师”,因为他们的调色技艺可以直接影响一部电影的气质。
但不是每位调色师都可以在职业初期就接到大制作的知名作品,就像不是每个演员都是北影中戏的幸运儿,有着演员梦的人可能要在横店守株待兔,也不是每位导演都可以在处女作就拉到上亿的投资,他们可能也要从买一台属于自己的DV开始。
今天小编就带着大家来看看这些调色大拿在接手知名大制作之前,都是曾做过哪些工作。
作为目前最炙手可热的调色师,Stephen Nakamura 曾负责调色的大制作影片数不胜数,例如最近的《太空乘客》,以及此前的《惊天魔盗团2》、《大空头》、《火星救援》等等,合作过的导演包括大卫·芬奇、马丁斯科塞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等。
但在成为抢手的调色师之前,他在工作初期参与的几十部影片中,做得最主要工作其实是“胶转磁”。直到95年他才参与了职业生涯中第一部调色作品《七宗罪》的制作,虽然看起来“起点”很高,但他的名字甚至没有出现在荧幕上的主创人员名单中。
此后他开始尝试一些较大制作的广告和MV的调色,在这段时间里大卫·芬奇分别拍摄完成《心理游戏》和《搏击俱乐部》,不久后大卫·芬奇完成了《战栗空间》,合作多次后Stephen最终成为《战栗空间》的调色师。
而在《战栗空间》之后,大制作的影片也接踵而至,包括《杀死比尔1-2》、《史密斯夫妇》、《神奇四侠》等。
Philip Beckner , 这位的经历就趣多了。作为《金刚:骷髅岛》和《长城》两部影片的调色师,在此之前Philip的工作内容可以说是调色部门最基础的工作。
作为一名数字中间片剪辑,在2011年之前他并未参与过大制作的项目,直到2012年才开始参与了一些大家比较熟悉的作品,例如《魔力麦克》、《烛台背后》等,但工作内容依旧为数字中间片剪辑。
也许是一步一台阶的努力,也许是厚积薄发之后的运气,总之他的履历又增添了两部国内外都非常知名的影片,相信今后的履历会更加漂亮。
作为世界顶级调色制作公司 Company3 的合伙人,Dave Hussey 在1997年离开好莱坞加入了 Company3, 他有着超过25年的行业经验,也曾屡次斩获大奖。
但在成为一名调色师之前,他是在一家名为 Magnetic North 的公司担任剪辑助理,后来才逐渐开始接触调色。但在1986年到1992年之间,他曾参与调色的几十部作品,名字都未曾出现在主创人员名单中。
不过这位貌似非常喜欢调MV,Lady Gaga、Rihanna、碧昂斯、Taylor Swift....如今你能在YouTube上看到的年度 TOP10的音乐MV,也是十有八九是出自他手。
1998-1999,Peter Doyle 的主要工作是“片头设计”,之后他也曾在几部纪录片中短暂的“客串出镜”,1995-1999年期间,他则担任多部影片的视效总监。
2001年,有了第一部他负责调色的作品,也是他的成名作品《指环王》系列, 《哈利波特》系列以及彼得杰克逊在2005年拍摄的《金刚》。
Peter 的“转型”是从视效部门转型成为调色师,对于调色师们的转型来说,从“胶转磁”部门向调色转型是其一,另一个方向就是从“视效部门”转型成为调色师,这两种也是调色师转型的“最常用通道”。
2002-2007年,Jack Lewars 曾在Efilm做了五年助理调光师,此后还曾做过一段时间的数字中间片剪辑,过程中参与的项目包括《终结者》、《活死人黎明》、《后天》、《谍影重重》等。
随着行业发展的大趋势,2007年他开始从传统的胶片调光向数字中间片调色发展。
由此可见,调色师的发展并非仅固定在一个职位或某个行业,大多数人都是在影视后期制作环节的某个岗位开始慢慢累计经验,再逐渐明确自己的工作或技能方向。
HOMEBOY调色合辑(广告类)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