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意
《伤寒论》中有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等药方,为什么叫承气汤呢?自古说法不一,但都不对。其实很简单,承气汤是治大便难之病,若不大便,则胃肠气绝,若得大便,则胃肠受气,故名承气汤。承是受之意,承气即受气,胃为土,承上之气。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王中子诸婴兒小子病,召臣意诊切其脉,告曰:“气鬲病。病使人烦懑,食不下,时呕沫。病得之忧,数忔食饮。”臣意即为之作下气汤以饮之,一日气下,二日能食,三日即病愈。
西汉名医淳于意治小孩子呕吐、烦满、食不下之病,用的是下气汤,下气汤应该就是承气汤。可见淳于意与《伤寒论》是一脉相传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菑川王病,召臣意诊脉,曰:“蹶上为重,头痛身热,使人烦懑。”臣意即以寒水拊其头,刺足阳明脉,左右各三所,病旋已。病得之沐发未乾而卧,诊如前,所以蹶,头热至肩。
淳于意针刺足阳明脉治头痛身热,与《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内容完全一致,《伤寒论》:
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尽其经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不传则愈。
由此可见淳于意与《伤寒论》是同气连枝的。淳于意先拜公孙光为师而学医,后来公孙光推荐淳于意向公乘阳庆学医,淳于意跟公乘阳庆学医三年才出师。公乘阳庆家境富裕,从不行医,也不知其医学渊源,公乘阳庆的家人都不知其精通医术。
淳于意还用火齐汤治不同的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齐王太后病,召臣意入诊脉,曰:“风瘅客脬,难於大小溲,溺赤。”臣意饮以火齐汤,一饮即前後溲,再饮病已,溺如故。
齐王太后大小便难,尿赤,淳于意用火齐汤治愈。又《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淳于司马曰:“我之王家食马肝,食饱甚,见酒来,即走去,驱疾至舍,即泄数十出。”臣意告曰:“为火齐米汁饮之,七八日而当愈。”
淳于司马到王家吃马肝,吃得很饱,但没喝酒就快马回去了,到家后下利数十次,淳于意用火齐米汁治,七八日而愈。所谓的火齐汤应该就是白虎汤,下利则加粳米,故而是火齐米汁,七八日是阳明,故利止而愈。《伤寒论》: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转入阴,必利。本呕下利者,不可治也。欲以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下利后当便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后过一经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霍乱下利,十三日愈,转阳明之故。
总之,长桑君,扁鹊,公乘阳庆以及淳于意,都是《伤寒论》之源。《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庆年七十馀,无子,使意尽去其故方,更悉以禁方予之,传黄帝、扁鹊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及药论,甚精。
公乘阳庆要淳于意完全忘记以前所学,即“使意尽去其故方”,不谦真人传授医道,也反复强调学生要完全抛弃以前所学,但很多人做不到,如此则学不成。
智慧不够易偏执,道行太浅难脱俗。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