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趣味国学 百家姓之十一:褚,三度临朝,扶立六位皇帝的女子

好,各位看官,我们上回说了百家姓的陈:

今天说了一个陈字

百家姓里排第十位

陈圆圆倾国倾城貌

陈胜农民起义第一

陈氏图腾金戈铁马

陈国唯一姓氏朝代

张楚第一农民政权

墨守成规推陈出新

一对互为反义兄弟

陈霸先为陈公陈王

封无可封那做皇帝

陈圆圆与那吴三桂

两情相悦冲冠一怒

还是浮萍身不由己

可悲可叹美人心思

自古红颜多薄命啊

最终徒留一声叹息

欲知后事如何是也

明日再说百家姓吧

今天我们来说说褚。

一说到褚,我就会想到褚橙。褚橙是指由褚时健栽培于云南的冰糖橙,属甜橙类。它形状为圆形至长圆形,颜色为橙黄色,含有大量维生素C,营养价值高,高甜低酸,果皮易剥离,中心柱充实,汁味甜而清香,无苦味。

2002年在经历了人生的辉煌与沉沦之后,76岁的褚时健回到了哀牢山,种起了橙子。

2012年11月,褚时健种植的“褚橙”通过电商开始售卖。

我记得很难抢,一瞬间秒杀一空。因为这个传奇人物,因为他为了褚橙十年磨一剑。

好了说回正题,说到褚,其实它有三种读音。

读chǔ时,作姓氏。

读zhǔ时,指把丝绵装入衣服,也指丝绵衣服。

读zhě时,古语中表示兵卒。

读chǔ时,作姓氏。

我发现褚的图腾就是字形,没有延申意思。可能褚家人,觉得本字就是精神。因为褚同赫,本义是指颜色,红褐色。就字形而言,褚从衣、从者。专指古代的士兵,他们以穿红褐色的衣服行军打仗,被称为“褚”。

褚氏始祖是子瑕。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载,春秋时,宋国宋共公子瑕,受封于褚地(今河南省洛阳市),由于品德高尚,被人尊称为“褚师”。“褚师”本为掌管市场的官员,又叫“市令”。春秋时期,宋国,卫国,郑国都设置褚师之官。子瑕的后代子孙以“褚师”称号为荣,于是,有的就以“褚”为姓,称为褚氏。

褚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多位,可能真的是不算大姓,所以我认识的人还真的没有姓褚的。

但是有一点很有意思,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有褚被赐姓、冒姓的文字记载,褚姓的中国人在血统上是很单纯的。

别的大姓,由于树高影长的缘故,发展到后来都无可避免地混入了他族的血统,或被赐姓、被冒姓,以致增加了子孙的混淆不清,甚至无法确实追溯到自己的真正来处。

而褚姓的后代就不会有这种困扰,褚姓虽然人不多族不繁,显得有点单薄,但至少有这一点是足以自喜的——姓褚的人,都是纯粹的汉族。

褚字成语:

褚小杯大(用小口袋装大东西。比喻能力不能胜任。)

出处:《庄子·至乐》:“褚小者不可以怀大,绠短者不可以汲深。

虞褚欧颜(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古代四位书法家。泛指楷书的各种流派)

出处:陆士谔《续孽海花》第39回:“北海的字,与虞褚欧颜同出羲、献之门,惟各各变化,独立一格。”

褚氏名人:

褚蒜子中国东晋初年三度临朝的皇太后,河南阳翟禹州人,生于东晋明帝太宁元年,卒于孝武帝太康9年,在世61岁。

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多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建元一年(343年),司马岳即帝位,成为东晋第四个皇帝,是为康帝。这时20岁的褚蒜子成了皇后。此后,她曾三度临朝,扶立了六位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了不起的女政治家。

一度临朝:

建元元年(343年)九月,褚蒜子为晋康帝生下皇子司马聃。建元二年(344年)九月,晋康帝去世,年仅两岁的司马聃即位,是为晋穆帝,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当时晋穆帝年幼无法执掌国政,于是褚太后临朝摄政。升平元年(357年)正月,晋穆帝已十五岁,褚太后下诏:今归还政事,一切遵照旧典。”

再度临朝:

升平五年(361年)五月,晋穆帝去世,时年十九岁。因晋穆帝死后无子,便迎立晋成帝的长子琅玡王司马丕即位,是为晋哀帝。谁知晋哀帝是个糊涂的皇帝,他对政事不感兴趣,却迷信方士,成天不吃饭,只吃金石药饵。因而年纪轻轻便病倒在床。拖了一年,仍不见好转。大臣们只好再次请出褚太后临朝摄政。兴宁三年(365年),晋哀帝去世,因无子嗣,褚太后立晋哀帝之弟琅玡王司马奕为帝。褚太后继续临朝摄政。

咸安元年(371年)十一月,桓温亲自赶赴建康,暗示褚太后,请废司马奕为东海王,改立丞相司马昱为帝。司马昱即位,是为晋简文帝,褚太后无须临朝听政,被尊为崇德太后,移居崇德宫。

三度临朝: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去世,太子司马曜即位,是为晋孝武帝。孝武帝年幼,桓温又去世,于是群臣便上奏请褚太后再度临朝听政。太元元年(376年),因孝武帝已经成年,褚太后便下诏还政于孝武帝,复称崇德太后。

别的太后是辅佐儿子、孙子,她却以母亲、婶婶、堂嫂等不同的身份辅佐皇帝!别人是垂帘听政、辅佐帝王,她却以“皇太后诏令”颁布施行国家大事,权力无限大。别人抓住大权不肯放手,她却经历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这在历史上可是绝无仅有的!

太元九年(384年)六月初一,褚太后在显阳殿去世,终年六十一岁。孝武帝与褚太后为叔嫂关系,朝中议论如何服丧的问题。太学博士徐藻提议说:“侍父侍君都应该做到敬。《礼记》上说:‘夫妻丧礼,丈夫按父亲丧制,则妻子按母亲丧制’,那么丈夫按君礼,妻子应按后礼。为太后服齐丧,是母亲的丧制。鲁人讥讽违礼的祭祀,是表明对尊者之尊。今皇帝亲自奉祀康帝、穆帝、哀帝及靖后,尊重如同亲生,怎么可以尊敬为君,而丧服按本亲呢?应该行齐衰丧礼,服丧一年。”孝武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褚遂良(596年-658年),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

唐朝政治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

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他的书艺在欧阳询、虞世南的指导下,出类拔萃,后自创一体。

李世民对褚遂良多有好感,每有大事都与之商量。

他曾力劝李世民立李治为皇太子,并反对唐对高丽开战,之后渐成举足轻重的大臣。

他因坚决反对武则天而被贬。658年,卒于官,享年63岁。

在高宗李治册封武则天为皇后之前,大臣们有很多是坚决反对的,褚遂良就是其中之一,并打算带头劝谏。

有人说长孙无忌应该先去进谏,褚遂良说:“长孙太尉是国舅,如果事情不顺利,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向舅舅发怒的名声,这不好!”

还有人说应该李勣劝谏,褚遂良说:“李司空是国家的重臣,一旦事情难办,就会让皇上背上一个治罪大臣的坏名声,这样就不好了。我只不过受太宗宠遇,这才有了今天,况且今天正是我报答太宗的恩情之时,如果我不去,何以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啊!”

于是褚遂良入宫进谏,极力反对废黜王皇后,其后又主张即便立后,也要立贵族之女,不可立曾服侍过太宗的武则天。

他把手中的笏板放在殿阶,叩头流血,说:“还陛下此笏,丐归田里。”

高宗觉得褚遂良在要挟他,大怒,命人将他拉出去。

武则天则在帘幕后高呼:“何不扑杀此獠!”

长孙无忌见状,急忙劝道:“遂良受顾命,有罪不加刑。”

于是褚遂良被远贬外地。后人遂以“还笏”这一典故指坚持原则而不惜弃官。

好,各位看官:

今天说了一个褚

百家姓里排十一

褚橙好吃十年种

褚字红衣的士兵

褚氏后代无外族

妥妥都是纯汉族

褚小杯大力不足

虞褚欧颜楷书牛

褚蒜子东晋官女

三度临朝六位帝

扶立丈夫临朝儿

临朝儿后临朝侄

临朝侄后临朝弟

母亲婶婶堂嫂全

褚遂良初唐四家

遂良还笏反则天

可惜却一贬再贬

欲知后事如何也

明日再说百家姓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