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河汽车:分手就能突围?
这是一个拨乱反正的重要仪式,不过是给早已停滞的合作画上一个句号。
记者|郑文
2018年6月15日,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前夕,北汽昌河网站首页发布了《关于原江西昌河铃木汽车有限公司变更为江西昌河汽车有限责任公司全资子公司的公告》。公告显示,铃木将所持有的所有昌河铃木股权转让给昌河汽车,已完成登记变更手续。
对于北汽昌河来说,这更像是一个拨乱反正的重要仪式。结果不言而喻,这意味着昌河铃木已经正式退出中国汽车工业文明的历史舞台,此后的历史将无缘再添笔加墨。而昌河汽车或许也将走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
拨乱反正
官方公告称,此次转让之后,昌河汽车将持有原昌河铃木的100%股权,原日方将不再担任新公司包括市场产品在内的任何责任,昌河汽车承担新公司的相关责任,并将继续支持公司新的发展。此一段声明充分道出了合资23年铃木在中国市场略显凄凉的结局。
昌河与铃木的合作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80年代。1982年,作为世界上微车领域最知名的企业,铃木首次开始向中国提供技术。当年的昌河CH1018就以铃木SK410为原型,在那个年代,得益于铃木的支持昌河汽车的微车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
1993年与长安合资成立长安铃木,两年后与北汽昌河合资成立昌河铃木。在1994年至1999年间,昌河面包车连续六年产销第一,北斗星累计销量达到72万多辆,被誉为车坛常青树。如今在乘联会的数据里却只能看到北斗星1-5月6980辆的惨淡销量。兄弟企业长安铃木也难以应对销量滑铁卢,前五个月的累计销量同比腰斩。
多年的合作,不得不承认昌河一直未能真正赢得铃木的心。事实上,铃木放弃昌河的心思由来已久。早在2012年昌河归属长安集团之时,就有长安人士称,因昌河铃木连年亏损,日本铃木公司提议推出昌河铃木。
2013年北汽火速收购昌河之后北汽就曾希望重组后积极促进铃木引入全新车型,几年下来据称北汽集团就此问题在京与铃木方多次密谈,仍然未果。
更确切地说铃木一直未想过赢得中国市场的心。多年来产品少、更新换代慢,坚持对小型车的“坚守”的原因都酿造了今天铃木在中国的悲剧。不久前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中国汽车行业刚刚宣布走向全面开放的路上,“迂腐”的铃木是离开的第一家,也不会是最后一家。
命运转折
铃木撤股之后,新公司将褪去合资身份,完全成为北汽集团下的自主板块。2013年北汽凭借70%的股权,成为昌河汽车的绝对控股股东,经过此次股权变更,北汽的持有股权上升至76%以上。整改变得更加得心应手。
2017年,昌河汽车与北汽威旺重组,完成了“大昌河”业务的整合,成为了北汽集团下面的二级单位。在未来规划中,立足平台资源的同时,昌河汽车将成为北汽板块的重要生力军。北汽集团副总经理蒋自力表示,整合后的“大昌河”5年后将贡献一半的集团自主品牌销量。
此后,昌河汽车就进入了繁复而又艰难的战略调整阶段。且先不论效果,昌河汽车不想被时代淘汰的态度很端正。据称,宝能与昌河已经成立了519项目工作小组,并已经联合开展工作,为下一步的“昌河宝能”做准备。虽然官方并未松口,但此言论已经沸沸扬扬。
宝能的野心不用怀疑,将观致纳入旗下之时就喊出了“五年内每年投入百亿研发”的豪言壮语。昌河汽车的价值也是毋庸置疑的,在景德镇、九江设有两个整车生产基地和九江发动机生产基地,有20万辆整车、15万台发动机的产能,去年7月还在景德镇新建了洪源工厂,一期产能12万辆,拥有微车、轿车、发动机以及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然而,昌河汽车当下的困窘也是众所周知的。北汽昌河“微转乘”并未像上汽通用五菱般成功,除此之外,这个有着强烈的区域特性的品牌还面临着渠道整理、新品引入等诸多大难题,突围之路弥坚。而宝能的入股对昌河汽车未必不是好事,至少资金上的帮助。“宝能有的是钱,有钱就不愁合作方,也不愁买不到技术。”有业内人士如此分析。
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a question.昌河汽车是默默忍受命运暴虐的毒箭,还是通过斗争获得在历史舞台停留的机会?昌河人正挣扎于这样的思索泥淖之中。既然边缘化的折磨如此痛苦,倒也可以摆脱审慎,考虑一种颠覆的未知。中国商人的智慧不能被忽视,或许昌河汽车就迎来了人生转折点呢?至少这样的可能是有的。
对于昌河汽车来说,是分手,也是重新走在坎坷的突围之路。